您的位置:首页>>最新动态>>委员会动态
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优地指数)构建及试评估结果
时间:2011-07-04 10:27:00 来源:生态委 作者:

结果类指数:“优地指数”的结果指数的研究借力包容已有的权威发布的指数成果,并在此基础上纳入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的颁布的获奖范例和试点城市排名作为生态宜居发展指数的结果类指数,用以反映城市生态宜居建设的结果,权威的指数包括: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指数等。

过程类指数:过程指数着重体现“发展”,通过城市生态宜居建设的指标变化率,评价城市生态建设过程中的行为和努力程度。参考国外发布的权威生态宜居指标体系和中国“十二五”规划建设目标以及各部门制定的指标体系,通过专家咨询的定量信息和定性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城市生态系统的复杂系统特征,选取表征城市生态系统涵盖的10个方面,包括:能源、水资源、大气、垃圾废物、城市绿地、交通、城市安全、政府运营管理、绿色建筑、生态规划等,相对应的指标包括:万元GDP能耗下降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增长率、空气质量指数好于二级天数增长率、三废综合利用产值占GDP比重增长率、建成区城市绿地覆盖率增长率、人行道面积占比增长率、自然灾害承灾能力等11个指标。其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年鉴、国务院直属机构部委的统计资料,包括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9,2009)、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08,2009)中国循环经济年鉴(2009),中国环境保护部公布数据以及各直辖市/地级市网站资料。

为了使所有城市的数据具有可比性,计算各个城市的指数排名总分,从不同来源收集到的数据必须进行标准化处理,使量化指标分布在0-100之间,指标采用min-max算法。在权重确定方面,各个基本指标分配了相同的权重,说明10个方面的重要性是一致的,各个类别权重的均等化反映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复杂系统特征,每个方面都需要均衡考虑。

试评估结果:为了全面了解中国城市生态宜居建设的发展现状,对全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试评估,试图从一个宏观、广阔的视角对各城市的生态宜居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和评价。根据评估结果,绘制结果-过程向量结构图(图2)。

图2 287地级以上城市结果-过程向量结构图

第一象限组(X≥50,Y≥50),这类城市为提升型城市,代表城市有:深圳、成都、大连、杭州、昆明、南京、宁波、青岛、上海、北京、苏州、无锡等15个城市,占287个地级市的5%。 这类城市在改善城市生态宜居建设中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对环境、资源的能耗相对较低,城市建设的成效高。处于提升型的城市,应在技术层面上大力提升环保新兴技术,大力推进城市发展模式转变的最终实现。

上一页 页码:[<< 1 2 3 4 >>] 下一页 共4页

  公告栏

关于邀请推荐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员会青年学组会员的函
各有关单位:

为了调动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生态城市科学研究的积极性,推动生态城市研究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青年才智,普及生态城市相关知识,提高相关技术水平,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员会拟筹备成立青年学组……[详细]

 委员会概况

  顾问:

李文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

邹德慈  中国工程院院士

江  亿  中国工程院院士

赖  明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 副主席

  主任委员:

方精云  中国科学院院士

常务副主任委员:

沈清基  同济大学教授

  会员单位:

中新天津生态城

曹妃甸国际生态城

远大空调

皇明太阳能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