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去70年代涂鸦文化的痕迹后,纽约地铁在城市公共艺术文化和公共交通领域的双重支持下与公共艺术正式联姻。首先,历史保护和公共艺术领域兴起的运动使美国许多城市自60年代起逐渐将公共文化艺术纳入城市发展建设规划。1983年,纽约颁布城市百分比艺术法案(Percent for Art law),规定所有市政出资的公共建设项目必须预留1%的预算用于资助公共艺术项目。根据该法案,纽约市文化事务部同年启动百分比艺术计划,征选符合资助条件的艺术作品,并将其安装在全市提供基础服务的公共空间内,轨道交通系统也在惠及范围。
其次,为扶持在1970-1980年代没落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纽约大都会交通署(MTA)于1982年起每四至五年制定资本计划(Capital Program),并持续至今。该计划旨在持续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纽约轨道交通系统,其财政支持来自于***、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MTA的债券与税收投资。MTA认为,现代艺术设计是复兴与建设轨道交通系统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因此该计划也效仿百分比艺术法案,将艺术投资纳入工程项目预算之中。目前MTA正在实施的2015-2019年资本计划分别拨出100万美元和200万美元用于东线工程(East Side Access)和长岛铁路扩展工程(Long Island Rail Road Expansion Project)的公共艺术项目。
有了百分比艺术法案与资本计划的资金保障,MTA在1985年成立公共交通艺术计划组(Arts for Transit)以管理纽约地铁的公共艺术事务,该机构后更名为艺术与设计计划组(Arts & Design)。目前,计划组的艺术项目包括永久安装的艺术项目和临时性艺术项目。对于永久性项目,它负责组织并遴选艺术方案,协助艺术家完成艺术品的制作安装,并维护现存作品,迄今已推出超过300个项目;对于临时性项目,它充当策展人的角色,根据地铁沿线各站台的历史文化主题,推出各类艺术活动如音乐表演、平面海报、数码艺术、灯箱摄影展、专题展览、工业设计活动等。
在艺术与设计计划组的引导下,纽约地铁围绕自由现代的城市精神、多元融合的社区历史、推广公共交通等叙事主题建设地铁景观文化,使这座城市的巨大地下空间化身为纽约地铁艺术博物馆(New York Underground Art Museum)。
地铁艺术活动的市民互动与参与
纽约地铁景观的建设离不开纽约市民的参与,而他们最重要的参与途径便是艺术与设计计划组组织的各类艺术项目公开征选。其一,由于永久性项目要求使用如陶瓷、青铜、钢铁、彩色玻璃、马赛克等耐久性良好的材料,遴选门槛较高,这类项目主要面向专业艺术家在官网上公开征集方案或邀请名家创作,设计对象包括地铁站的入口、夹层站台空间、乘车售票处和检票口、引导标志体系、服务信息栏等。值得注意的是,负责审核艺术方案的委员会成员除了计划组、艺术家代表外,还包括社区居民代表,以保证艺术方案尽可能融入站点所在的街区历史文化形象。其二,丰富多样的临时性项目为各种艺术人才提供了舞台,目前官网上正在征集的项目有:1。 面向新媒体艺术家的数码艺术项目(Digital Art),将当代艺术家的数字交互动画作品投放在部分车站及其地下通道的屏幕,以此构成新媒体技术与城市和艺术的对话;2。 面向平面设计师和插画师的平面艺术项目(Graphic Art Program),每年委托5至6名艺术家围绕纽约地铁进行创作,其作品将有机会制成海报放置在所有车站和车厢上或制成文化创意产品在地铁纪念商品出售;3。面向摄影师和平面设计师的灯箱项目(Lightbox Project),目前在四个车站设置了固定灯箱展示纽约本土摄影师和平面设计师的作品,入围作品的更替周期为12至16个月;4。 纽约地下音乐演出(Music Under New York Program),每年五月举办各类表演的集中试镜,通过选拔的约350名表演者将在地铁系统30处指定表演场所为全市乘客带来全年超过7,500次演出。
拥有海量观众和巨大空间的纽约地铁也构成了纽约现代艺术人才培养机制的组成部分,帮助艺术家扩大影响力,将其作品推向更高的专业平台。例如2017年,由布鲁克林艺术家Chris Doyle创作的数字动画作品“流体(The Fluid)”在富尔顿中心站大屏幕上投放后,与布鲁克林3个站点的马赛克抽象壁画登上了美国艺术协会(Americans for the Arts)公共艺术系统年度作品名单(Public Art Network’s Year in Review),该名单是目前表彰公共艺术项目的唯一国家级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