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方观点 (141)
限行常态化,弊端多多。
第一,是资源的极大浪费。北京市现有350万辆机动车,限行的结果,是350万辆车发挥的效应等于175万辆。也就是说,有一半的车辆相当于闲置。保守地估算,每车价值10万元,闲置的资金将成为天文数字。既然要限行,何不当初就严控车辆总数,提高发放牌照的门槛呢?
其次,也是对市民权益的侵害。购买了车辆,缴纳了规定的费用,完成了行车的各项手续,当然也就拥有了车辆的自由驾驶权。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39条的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道路和交通流量的具体情况,可以对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采取疏导、限制通行、禁止通行等措施。遇有大型群众性活动、大范围施工等情况,需要采取限制交通的措施,或者作出与公众的道路交通活动直接有关的决定,应当提前向社会公告。”其中包含的信息,就是限行只是临时措施,权宜之计,而不能常态化。否则,这种剥夺了有车族的一半的使用权的行为,是对私权的侵犯。
更为严重的是,一味地限行,将刺激私家车的消费需求。这对汽车厂商,自然是个好消息,然而,将无端地加重普通市民的负担。其实,限行对富豪不起丝毫作用,他们一般都拥有好几辆私家车,限行单号,开双号就是,难不倒他。而普通市民则为求得方便地出行,会挖空心思地企求拥有第二辆车。这样,机动车数量恶性膨胀,到时候,北京的街道上,行驶的车辆将远远不止175万辆了。这会符合北京市民的心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