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12-6 11:5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治理污染的关键在于治服权力
正在广东肇庆召开的“2016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上,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金南在会上指出,目前我国几乎所有与大气污染物有关的指标的排放包括二氧化碳,在全世界都是第一,整个大气环境所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
水污染情况仍然非常严重。随着工业发展、城镇化提速以及人口数量的膨胀,我国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环境形势。全国主要流域的I~III类水质断面占64.2%,劣V类占17.2%,其中,海河流域为重度污染,黄河、淮河、辽河流域为中度污染。
初步统计,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 000万公倾,有机污染物污染农田达3 600万公倾,主要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超标率高达16%~20%;污水灌溉污染耕地216.7万公倾,,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13.3万公倾。每年因土壤污染减产粮食超过1 000万吨,造成各种经济损失约200亿元……
以上数据,触目惊心,污染已经成为危胁中华民族生存的首要因素!
污染简史
人类诞生以来,人类与环境就成了一对欢喜冤家,一方面,人类生存离不开环境,必须从环境中获取生存所需的空气、淡水与能量。另一方面,人类的生产生活不断破坏着环境。
远古时代,人类生产力有限,人类对环境破坏仅限砍伐林木,烧火取暖。林木属可再生资源,当时人口数量有限,他们对环境的破坏相对于环境的自生自净能力而言,可以忽略不计。
当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冶炼技术不断发展,人类开始利用木碳进行铜的冶炼或烧制陶器,生产过程中,消耗木材同时,开始向空中排放二氧化碳。冶炼铜需要水来冷却,水在冷却铜器时,也会受到一些污染。这时,人类对环境污染有四个方面,一是烧火取暖,二是伐林冶炼,三是排放二氧化碳,四是对水的轻微污染。四方面污染对于地广人稀草木茂密的大自然来说,其造成的危害,仍可忽略不计。
到了帝制时代,生产力继续发展,人类建造房屋、王公贵族建造宫殿,需要大量珍稀的木材,人们不但要炼铜还要炼铁与金银,对木材的需求空前扩大。这不重要,对环境危害最大的是战争。帝制时代,社会不公,帝国之内各势力集团为了夺利,经常进行你死我活的撕杀,胜者往往拿败者宫殿建筑做为泄愤之物,项羽攻下秦都咸阳后,一把火将秦国经营数百年的建筑化为灰烬。东汉未年,董卓逃离洛阳,令人将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洛阳一把火烧掉等。人类对火有偏好,每一次战乱,就是一次大规模纵火史,每一次纵火皆是对环境的一大破坏,幸好木材是可再生资源,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物质,对环境破坏有限,因此几千年来,山是绿的水是青的天是蓝的。
工业革命时代,煤碳等石化燃料的广泛使用,化工产品的出现,使得人类对环境的污染进入新阶段。冶炼厂里烟囱没日没夜向空中排着浓烟,化工厂里每时每分向河里排着难以降解的化学物质,为了提高农产品产量,大量化肥、剧毒农药广泛施用,各种各样含洗涤剂的生活用水不经处理就排进江河湖海。现代战争以火药炸药为主,它们爆炸所产生的各类次生化合物,对环境以极大伤害。各种污染物排放已远超环境的自净能力,天开始灰、水开始黑、地开始有毒,人们惊呼:不得了!
治污简史
远古人类尽管没有明确的环保意识,但本能地对生存环境做出合理安排。他们将生存区域分为生活区、垃圾处理区、墓葬区,现**古发掘可以证明这一点。中国先秦时期,对于环境与资源的保护有了初步概念,比如,王室定期对山泽实行禁猎禁渔,用以恢复生态,在生产活动中,严禁竭泽而渔。以色列先人遵照《圣经》指示,总要留些粮食在地里,为贫苦人或鸟类提食物等;中国古代城市无论大小,皆有通畅完整的排水设施,将雨水与生活污水排入江河中,利用江流充分自净等。
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饱受污染之害。欧洲曾长期处于灰霾、污水之中,最极端的例子就是英国伦敦空气污染、美国洛杉基光化学烟散、日本重金属污染事件。重污染造成无数生命非正常死亡,引起当地政府、社会重视,经过近百年治理,取得非常大的成效,现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环境非常好,是人口移入区。
治污所需条件
一是技术条件。以目前人类的科技发展水平,除了核废料处理是世界性技术难题外,其它治污技术都是成熟有效的,最大的难点是费用问题。
二是治理方式。有了治污技术,治理方式多种多样,只要用心治理,治理效果非常好。
三治理所需的社会组织结构。权力公有、财产私有、法制健全、措施得力。权力公有,生活在污染区域里公民有参与治污的权力。财产私有使得企业不敢排污影响其财产可持续性,因此,他们或为治污出谋化策,或监督企业治理污染。在人民的监督下,政府出台严厉的惩治措施,治污企业一旦违犯,轻财面临重罚,重则倾家荡产。
影响治污最关键因素
影响治污最关键因素是权力。权力本来是为大众利益服务的,权力具有强烈的谋利性,一旦权力脱离人们监督,就会寻租来谋利,不制服权力这头魔兽,治污基本上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中国治污现状
技术不是问题,如果决心大,资金也不是问题,中国治污的难点在于利益。
污染企业多是地方利税大户,官员在治污中灵活运用权力获得好处,因此治起污染来,决心很大、手抬很高、放下却轻,污染实在严重了,可以出台临时措施,如汽车限行、工地、工厂停工等手段,污染症状一旦减轻,一切又恢复常态,此种做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人民群众参与治污的渠道不畅,参与热情低了没用,参与热情高了,污染企业不高兴,相关人士也不高兴。缺乏群众参与的治污重任落在权力手上,而权力又与利益有千丝成缕的联系,治理效果可想而知。
经济发达科技进步是又刃剑,利用得好,造福人类,利用不好,毁灭人类。世界一些部落社会,由于生产力不发达,人们普遍贫困,人们嘲笑其贫困同时,也该庆幸,还好,有青山绿水蓝天,这也是一种巨大财富。
中国治污前景:四个字,不容乐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