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1-7 17: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4社会系统序参量动态演化的科学定量研究方法展望
4.1动态描述各社会系统序参量模糊状态值的概率分布
在描述各社会系统序参量模糊状态值的概率分布时,首先要有比较科学的序参量分层及其赋权方法,所以,不断地试错性优选改进其分层技术及模糊数学处理技术是此类工作中的重要基础之一。
此再以国民科技文化水平为例简述其模糊状态值的概率分布。
假定每个国民个体的科技文化水平可以分层为学历、科研经历、科研成就、社会人文知识知行度等层次,经模糊数学技术处理(处理过程一般为:首先定出每一分层模糊性赋分标准并赋予其一定的权系数,比如学历一项其权系数可赋值为0.35,博士、研究生、大本、大专、中专、高中、初中、小学等的模糊性赋分标准可分别定为100、85、75、65、60、60、50、40分等…然后再针对每一个体就每一分层进行模糊性赋分,最后再加权求和各分层模糊分值等)就可以得到一些数字化的量值(假定某国民I的此值为CI),统计每个国民的CI值,就可以得到表征国民科技文化水平的一个正态分布函数。
同理,经过比较谨慎科学地分层和加权处理及统计处理,可以得到社会系统中其它各种序参量的分布函数(有的序参量的概率密度分布可能并不严格遵从正态分布)。汇总社会系统所有已知序参量的概率密度分布情况,就基本上得到了社会系统现状的违法广告。
社会系统中的序参量成千上万,且动态变化,要及时全部弄清其模糊值的概率分布,没有科学的统筹及全社会的协同,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何统筹及协同又将是此类工作的重要日常任务。不难推知,如何利用好互联网统一协调地进行全国实时动态性数据收集及分析等是今后社会系统序参量研究的重要措施之一。
此外,如何确定区分系统中快参量(发展变化快的序参量如交通事故率)、慢参量(发展变化慢的序参量如国民科技文化水平)及其动态化地选择出各参量间的轻重缓急关系,也是此类工作中要经常遇到的问题,因为它决定了相对有限研究力量的合理分配及其研究时的各种具体化对策。
动态描述清楚了各社会系统序参量模糊状态值的概率分布,也仅仅是为研究各序参量间的动态影响关系提供了一些必要条件。
4.2逐步深入研究各社会系统序参量间的动态关系
4.2.1 社会系统序参量状态的混沌性及其研究要求
当今人类已经知道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自组织系统,其间充满了各种混沌现象,原则上讲,所有社会系统序参量都具备混沌性质。
“混沌现象起因于物体不断以某种规则复制前一阶段的运动状态,而产生无法预测的随机效果…具体而言,混沌现象发生于易变动的物体或系统,该物体在行动之初极为单纯,但经过一定规则的连续变动之后,却产生始料所未及的后果,也就是混沌状态。但是此种混沌状态不同于一般杂乱无章的的混乱状况,此一混沌现象经过长期及完整分析之后,可以从中理出某种规则出来。混沌现象虽然最先用于解释自然界,但是在人文及社会领域中因为事物之间相互牵引,混沌现象尤为多见。如股票市场的起伏、人生的平坦曲折、教育的复杂过程…”[5]
人类经验表明:人类社会的发展常常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些相似其实就是一些重要的社会系统序参量在不同时空处的有序性遍历表现(如市场经济中的经济周期、古今中外王朝更替及治乱循环现象等),这些有序性遍历现象其实就是混沌中的某种规则(如吸引子等),弄清楚其有序的存在前提及演变为混沌的条件及规律等,对人类认识社会并主观能动地推动社会向更和谐的方向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显然,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就是弄清楚各种社会系统序参量的有序存在前提及演变为混沌的条件及规律等。
4.2.2 “过犹不及”的普遍性及其研究要求
中国人早就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过犹不及”具有相当的普遍性,这是中国传统“中庸”文化产生的社会现实基础。
但中国人不善于(或不屑于)精确分析,所以,中国先贤们无法告知其后人们任何社会序参量演化过程中动态性“过”与“不过”的临界曲线是什么样子。
西方近代社会科学分析产生的成果之一如“拉弗曲线”,就对税率与税收间的关系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精确”定量探讨,如下图所示
拉弗曲线的意义可以理解为: 在原点O 处税率为零时, 将没有税收收入; 随着税率增加, 税收收入达到最高额A(此时的税率为C,它是“过”与“不过”的临界税率点);当税率为100% 时, 没有人愚蠢到还要去工作,所以也没有税收收入, 因此曲线是两头向下的倒U 型。拉弗曲线说明, 当税率超过图中C点时, 挫伤积极性的影响将大于收入影响。所以尽管税率被提高了, 但税收收入却开始下降。图中的阴影部分被称为税率禁区, 当税率进入禁区后, 税率与税收收入呈反比关系, 要恢复经济增长势头, 扩大税基, 就必须降低税率。
本文此处引用的拉弗曲线是一个二维简图,若加进时间维,则随着时间推移,“过”与“不过”的临界税率点C也会动态性变化,其变化也表现为一个二维曲线(时间-税率),可简称其为临界税率曲线。
所以,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社会科学研究的又一重大任务就是逐一找到各社会系统序参量在演化过程中“过”与“不过”的临界曲线。
4.2.3 社会系统序参量核心集合体动态演化规律的研究
现有的人类智慧不可能同时研究清楚全部社会系统序参量间的动态关系,但却可以相对准确地把握一些关系相对紧密的一些序参量间的部分近期关系。本文将这些具有相对紧密关系的序参量集合暂名为“社会系统序参量核心集合体”(以后简称“序核”),显然,逐步弄清社会系统中各种“序核”及其动态演化规律也将是今后社会科学家们的重大任务之一。
4.2.4 中西思维互补找出社会科学研究共识性方法
中国的宏观整体思维和两极和谐思维方式与西方的“不断分解的还原法”和“经验实证”等思维方式各有利弊,如何有机结合也是人们经常要遇到的问题。也许,中国整体思维和两极和谐思维方式(形象直觉思维成份较重)在洞见人类理性的普世价值体系时有它的独特优势,而西方的“不断分解的还原法”和“经验实证”等思维方式(抽象逻辑思维成份较重)正好可以为这些普世价值体系的成立条件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对某社会系统序参量的局部精确量化研究结果,实际上只可能涉及到其序参量遍历时的一种特定状态,这种特定状态在将来的系统演化过程中再次出现也仅仅只是一种概率性可能,在没有弄清其序参量的遍历性质时,应用这样的结果时要特别注意避免犯经验主义性“以偏概全”类型错误。
“必须承认,在重大问题上,人类整体还处在半野蛮阶段,因为人类还没有创造出就所有重大问题讲道理的多数认同的方法。在目前情况下,社科知识分子的首要职责是:尽快创造出讲道理的多数认同的方法,然后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这种讲道理的方法,使大多数人认识到,在重大问题上,只有采用充分讲道理的“招标竞赛”方式去寻找解决办法,并将获胜方案进行局部试验,不断改进,才可能使所有人(或最大多数人)获得可持续的最大利益。只有这样,人类才可能建成一个讲道理的、尽量减少损人害己的、可持续生存的国家和全球社会。相反,采取批判和对抗的态度,只能引发暴力,只是损人害己或损国害己,没有出路…社科知识分子对社会问题的科学态度大概应该是这样:不但提出问题,也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而且认为自己提出的问题解决办法不过是一种假设,究竟它们是否可行,需要用招标竞赛和“服从多数、保护少数”的原则来选择。”[1]
4.3逐步建成理性的普世价值观体系及其保障机制
理性的普世价值观体系应当是全人类多数认同且也能保障少数人基本权益的价值观集合。
这些价值观大致可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高层次的价值观如平等、和平、天人合一等具有人类总宪法的功能;中间层次的价值观如法制、民主、科学等可以是一般性社会管理策略;最低端也最具体的价值观就是国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经常要实际遵循的各类法规守则等,这些操作层面的法规守则等一般不具备普世性,它们可以因地因时而变化,但它们必是高、中层次价值观的具体体现而不能与其根本精神相悖。
所以,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社会科学研究的另一主要任务就是要通过理论的和实践的探索动态性地完善这些价值观集合,并找到各层次价值观平稳过渡及其保障的策略性、操作性建议。
4.4 发扬光大人类克服认知、预测、选择难点时的历史经验
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认为人类文明史就是克服社会系统序参量中的认知难点、预测难点、选择难点这三大类难点的历史。关于此,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试错优选过程中积累的部分有效经验大致如下。
在克服认知难点时,尽可能科学地、全面地、细致地做实证调查,尽可能多地客观挖掘出各社会系统序参量模糊状态值的概率分布及其各类“序核”中的动态演化规律,反对文过饰非,反对弄虚作假,阳光行政,民主监督,创造说真话无害且光荣、说假话可耻且受罚的社会氛围及其保障制度,尽可能公开并让国民们共享一切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信息…
在克服预测难点时,要充分发扬民主,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客观地就事论事,不抓辫子,不打棍子,不扣帽子,客观公正地推测和评价各种社会系统序参量的未来可能演化结果…
在克服选择难点时,要鼓励独立思考,互谅互让,平等协商,不搞一刀切,既要尊重多数人的共同意愿,也要保护少数人的基本权益,在遵守宪法的前提下,创造条件允许各种策略都有自由试错的机会…
5结束语
社会科学研究要能真正地从零碎定性研究跨越到系统定量研究并产生出广泛而持久的效用,道路既漫长又艰难!也许,它需要千百万社会科学学者们和各国政治家们持续努力数百年才能完成之。所幸的是人类在这次伟大的跨越中,并不需要等数百年后才能看到其实效,探索过程中的每一次微小进步都会无声无息地扩增人类的福利!
参考文献
[1]何凡兴:各国社科知识分子四大智力盲区...www.aisixiang.com/data/54105.html 2012-08-22
[2]童大焕:文人思维停留在先秦时代…blog.sina.com.cn/s/blog_6322f7dd0102dy3m.... 2012-07-31
[3]朱大可:脱离专业的公共言论 将抽空公知的能量和灵魂 ...culture.ifeng.com/jieri/special/2012duanw... 2012-09-07 -
[4]廖仁平:共识之难及对策…lrpxjcdc.blog.sohu.com/203174486.html 2012-05-25
[5]混沌理论:www.hudong.com/wiki/%E6%B7%B7%E6%B2%8C%E... 2012-09-18
2013年1月7日于乌鲁木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