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2-7 16: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农民的根本问题是所有制关系和国民政治权利不平等造成的,随着市场化城市化发展,农民会更进一步被边缘化,中国的农村实际上是不属于农民的,是属于国家的。农民对农村是没有支配权的,他的市场作用就是生产劳力。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所获得的都是劳动力价格报酬,在市场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中一般农民的劳动力价值是在不断下降的。所谓的农业合作社发展,在农民没有产权的中国永远都是劳动力。
工业化、城市化是市场化的必然结果,政府首要的把住城乡一体化发展和防止农民被边缘化。市场化机制下,必须有农民的产权制和国民平等制度,否则农民将会被社会边缘化。名义上的集体制和公有制实践上已成为政治的海洛因在无情地侵蚀农民权利。前30年平均主义割小生产尾巴,农村赶集都消亡,使堕化为繁殖工具,人多力量大;后30年,把工人阶级变成农民工阶级,把农民转换为无产阶级,这样就成功地消除了无产阶级的组织性和革命性,使社会老龄化。这就是社会主义的最成功的马克思主义实践和应用,使中国成功走向大国强国,能办大事又稳定发展的举国体制,无私的“爱国”奉献之路!
农村改革是为国家改革还是为每一个农民去改革,为每一个农民去改革那必须落实农民的产权和国民权。否则改革将会进一步使农民的权益被剥夺和被国家边缘化贫困化。温总理在副总理时就持那种鉴于印度贫民窟现象,只是稳定农村土地承包权而没有去落实农民对的土地产权,使农民没有获得土地经营市场主体法人,今后反思起来会更加懊悔的。不过改革在继续,尽管有形成的复杂性,通过把承包经营权赋予市场化和固化,最终相信会能解决。但这么多年过去,农民利益损失有多大!农村大包干时集体所有制绝大都是生产队(村民组)为基础,过度到大队(村)核算的不多。现在一些地方征用农民集体土地的钱,除了划分部分青苗赔偿和补偿款给农民,其余都归了乡镇和村,即便在人民公社和文革时也很少有这种“一平二调”情况发生,甚至于挥霍乱用和贪污。征来的土地被政府垄断了一级市场,转一下国有,一亩地要高于十几倍,甚至于几十倍或上百倍的价格卖出。让少数人先富起来,你这是在让谁富?
中国传统社会的农民绝大多是以“百家姓”家族和土地村落形成农村的自治社会,一定意义上讲,农村是农民的。农民过着勤俭持家的节约型生活,依附于自然风水,有绅士宗族社庙,做官的发财的绝大都是告老还乡,后而反哺家乡,有得是田园牧歌和柳暗花明又一村与《清明上河图》的繁华。而现在的农村是属于集体和国家的,农民和他们的家庭无产权和支配权。中国文化最厚重的是修身齐家。修身要仁、义、礼、知、信;齐家要忠、孝、节、悌。做人要福禄寿。这就是传统的人们向往的福寿安康的社会,我们现在的目标不就是要建设小康社会吗!
“在中国,一茬又一茬军事集团为争夺最高统治权周期性地进行血拼,基层社会则延续着基本不受干扰的自治体系,直到上世纪中期引入苏联体制才将基层自治体系摧毁无遗” (黄卧云语)。
令人遗憾的是,把原本的“中国”全抛弃是多么的可惜和悲哀。比如“百家姓”氏的家族村落的乡村自治的人伦社会是多么得和谐。现在的农村城镇化,再怎么改都觉得国人还是找不到根,无家的归属,老无所依,人的灵魂无处安放。建设和谐社会,也要从传承与中国的优良传统和文化习俗相包容出发,促进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有家族有民俗才有民族和民族文化,才会派生出民族自豪感,才会有爱国思想。民族英雄会使人民敬仰。唯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天大地大党的恩情大,这仅是一时文革现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