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6-11 14: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国企需要改革,关键是改革思维、改革方向与方法
厦门 尤德才
本人在国企工作10多年了,多少知道国企问题的根源所在。认为国企问题在于缺乏对“企业活力”的理解,对“管理”这门学问有很大偏见,理论滞后实践所造成的。篇幅关系,本文就什么是“企业活力”?“管理”到底是一门什么学问?理论滞后实践等问题,简要提出个人的看法,请大家多多指教。
国企改革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国企改革?30年前讲得明明白白,即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国有企业如何搞活,首先就要理解什么是“企业活力”?否则,理念含糊,朝夕令攻,找不到标本兼治应对危机的方法,会使企业患“脑震荡”。或者为改革而改革,到头来令人失望、悔之不及!
现代系统自组织理论揭示出,一切自然系统都存在着自组织机制和过程,即在自然条件下,自己走向有序化,并建立和保持有序稳定。耗散结构理论指出“耗散导致有序”,协同学指出“协同导致有序”,超循环理论指出“超循环导致有序” ,这些理论均揭示了自然系统普遍的存在着自组织机制,它像“一支看不见的手” ,能把环境提供的条件有选择的进行利用,组织为系统自身,提高系统的有序度,保持特定的有序稳定状态。
自组织现象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中都普遍存在。一个系统自组织功能愈强,其保持和产生新功能的能力也就愈强。例如,人类社会比动物界自组织能力强,人类社会比动物界的功能就高级多了。社会科学所研究的对象一般都具有自我组织、自我创造、自我发展、自我新陈代谢的能力;管理体制是一个有机系统,一经形成,就会按一定的规律、秩序,自发地、能动地诱导和决定组织的行为,并对管理系统行为进行限定与修正的功能与机理。 一个社会或组织越有活力表明它自我修复、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新陈代谢功能越强,其保持和产生新功能的能力也就愈强。
也就是说,不管是国企、私企或股份制企业是否有活力,表现在企业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等敬业精神是否得到充分发挥,企业对外部环境和内部问题灵敏而准确的反应能力、果断而及时决策力的行动能力的竞争能力。即:企业活力是指企业的应变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开拓能力、协调综合能力,使其更有具有自我组织、自我创新、自我发展的能力,产生新功能的能力,以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挑战,使组织能持续有效的发展。也是企业管理的目的。
日本员工积极性、主动性等敬业精神世界闻名,日本的企业能在世界崛起,堪称世界企业管理最高成就的象征之一。其巨大成就主要来源于“和魂洋才”构成日本企业文化的核心特质。"和魂"是指日本传统的精神意识,即日本固有的国民性和日本所吸收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精华。中国儒家文化的实质是人伦文化、提倡仁、义、礼、智、信、忠、孝、和、爱等思想,重视思想修为,讲究伦理道德。日本明治维新初期的现代化进程是以"和魂洋才"为基础,典型的"论语加算盘说"就是提倡"道德经济合一",即以论语为企业经营理念之本体,以算盘作为企业经营的工具,运用西方科技创造财富,战后30年内就赶上欧美工业发达国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