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程技术>> 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认识与思考

[2012-04-26]      来源:徐海云

垃圾的含义实际上就是废弃无用的东西,所有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寿命后,最终的归宿就成为垃圾,因此,垃圾在它诞生时的条件就是无用或低价值。垃圾本身确实又是由多种材料和物质组成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又说明“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为促进清洁利用以及减少生活垃圾后端处理成本和环境影响,对于一些特定类别的生活垃圾在源头进行单独收集就是所谓的源头分类收集。

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收集可分为两类,价值分类收集和环保分类收集。以经济收益为基础,材料循环利用为目的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可称为价值分类收集,这类收集主要体现为材料的回收利用如废纸、废金属、废玻璃、废塑料等回收。我国普遍存在的废品回收就属于这一类。以降低垃圾处理成本为基础,推进垃圾处理效果环境友好为目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可称为环保分类收集,家庭有害垃圾的单独收集、家庭厨馀垃圾的单独收集就属于这一类。价值分类收集客观效果实现了垃圾回收利用,因此,价值分类收集也属于环保分类收集。

1. 价值分类收集在我国城市中一直存在

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居民在家庭中对旧报纸、易拉罐等还是基本做到单独收集 , 然后卖给“回收工”(俗称“拣破烂”或“拾荒人员”, 他们大多来自农村 , 在城市居民区流动的或半固定的收集废旧物 , 然后再卖给废旧物资回收站)。我国目前从事“拾荒”人员没有完整统计,根据典型城市的调查估算,应在 200 万人以上,比环卫系统职工总数还要多(实际上,有部分环卫职工也垃圾收集过程收集废品。),这些人员以此为谋生手段,也许并不清楚环境保护或循环经济的概念,但收什么垃圾可以挣钱是很清楚的,不能挣钱的垃圾肯定是不会收的。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生活垃圾的价值分类收集。我国总体上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劳动力成本低,这种状况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设想如果就业充分,不能就业的人也有比较好的社会保障,这种状况就会改变。

              

              

2.客观评估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水平

由于我国通常将城市垃圾中可回收的物品一般称为“废品”,而将其余俗称为垃圾,其中被称为垃圾的由城市环卫部门负责处理,而废品的收运和处理由其它部门负责。因此,目前,城市建设部门统计的城市垃圾清运量基本不能反映“废品”部分,此外,统计内容的差异,我国城市垃圾的回收利用水平难以得到全面的统计和反映。

对于生活垃圾中材料回收利用水平不能简单的对比回收率,而要对比具体废弃物的回收率。我国废纸回收状况就可以说明垃圾回收水平是不低的 , 甚至可以说还是比较高的。虽然我国的废纸回收率还不到 40%(见图 1), 显著低于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废纸回收率 , 但这并不能说明我国废纸回收水平低或者回收的潜力还很大。我国的纸人均纸消费量低,纸消费量低,纸的回收率就难处于高水平。根据 1999 年设在华盛顿的世界观察机构的统计结果,全球 30% 的纸产品用于美国,每人每年消费 335 公斤,日本是 249 公斤,德国是 192 公斤,尽管中国是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纸生产国。但人均消费量只有 27 公斤。人均纸消费纸量低 , 通常表现为报纸书刊的消费量比例低 , 而卫生纸等难以回收纸的消费量比例就相对较高 , 显然废纸回收率就不可能很高。比如虽然在2008年其废纸回收率达到55.5%, 但具体分析其各类废纸的回收率差别是很大的,如废报纸的回收率为 87.8%,杂志回收率为 40%,书回收率为 29.9%,办公用纸回收率为 71%,废纸箱的回收率为 76.6%, 而废纸巾、废纸杯等则回收率很低可以忽略不计(Municipal Solid Waste Generation, Recycling, and Disposal in the United States: Facts and Figures for 2008。)目前我国没有确切的废报纸和废纸箱的回收率统计,但从办公室和居民的局部调查看,废报纸和废纸箱的回收率应在 90%以上。

       图1  1990-2007年我国纸和纸板产量、进口废纸量和废纸回收率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并不能完全反映回收利用水平。以美国日本、德国和美国环境保护公布的2007年生活垃圾统计数据,日本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是20%,美国是33%(见下表),似乎美国的回收利用水平高于日本,但如果再对比人均生活垃圾年处理与处置量(以填埋和焚烧计),美国要高于日本50%。同样如果以人均日处理与处置可燃物的热值来进行比较,美国要高于日本80%。显然日本的回收利用水平显著高于美国。实际上人均日处理与处置可燃物的热值来进行比较,我国城市人均废弃量左右 800-1000千卡/人.日),约为日本、德国的50%,不到美国的三分之一。大家从直观上也能感觉到,我国进入生活垃圾处理场的生活垃圾水分高、灰分高、热值低。因此,从材料回收角度分析,我国生活垃圾回收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3.分类收集但不能没有剩余垃圾收集,也不需要形式主义

现代生活垃圾的构成是复杂而多样的,分类收集的目的是将其中清洁的可回收的部分进行单独收集,以便生活垃圾进行回收和处理。由于分类收集涉及每一个居民,而且当物品变成垃圾时所处的状态千差万别,因此,分类收集特别是用于直接回收的分类收集只能是相对的和有限的,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分类,“剩余垃圾”这一类都是不可缺少的。例如,德国的家庭生活垃圾大多实行分类收集,也是世界上实行分类收集比较好的国家之一。分类收集方式各地略有不同,主要分类收集类别见表2。每一类垃圾不仅要告诉人们包括什么,同时还要说明不包括什么,当你放置垃圾时,你不能确定它属于那一类,你就可以放置在其余垃圾桶中。

目前,许多我国城市街道的垃圾桶设置,大多分为可回收与不可回收,有的甚至还包括有毒有害垃圾。这样的设置根本没有考虑实际需要,如果你作为“拣破烂”或倾倒垃圾的环卫工人,站在这样的垃圾桶目前,会有怎样的感想!“捡破烂”者要在两个垃圾桶中翻检,环卫工人要倒两次,是否会觉得这是一种劳民伤财的举措?

首先是谁来确定“可回收”的实际内容,实际上“捡破烂”才是明确什么是能够回收的主体!如果“捡破烂”认为此废物不能挣钱,此废物就必然进入现有的环卫部门的垃圾物流系统(垃圾场),这也是环卫部门必然要把“两个桶”倒在一起的客观原因,因为那里能够卖钱的部分已经被捡拾了。如果我们从内心深处是为了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那么实际上就是要为“捡破烂”者创造好的工作环境,更多的收入来源(给予他们更多的废品),我们要了解他们收什么,然后把把这些收集起来送给他们。这些思想准备我们有吗?“可回收”与“能够回收”是两码事,而我们常常把它们混为一谈。“可回收”对应的是“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是愿望 ;而“能够回收”对应的是现实的回收品消费市场,是现实。

实际上发达国家和地区也不是这样做的(见下图)。例如,德国慕尼黑市对于居民家庭设置废纸、可生物降解有机垃圾和剩余垃圾三类桶,市区设置 12 个回收中心和 1200 个包装垃圾回收点。

以奥地利维也纳市为例(见图2,来源 :www.wien.at/ma22/abfalllehrbehelf),产生的生活垃圾成分中,可生物降解有机垃圾占31.5%,尽管对可生物降解有机垃圾进行单独收集,但进入生活垃圾焚烧厂的剩余垃圾成分中,可生物降解有机垃圾占37.6%。那种以为对可生物降解有机垃圾进行单独收集,剩余垃圾中可生物降解有机垃圾含量会很少甚至没有是非常荒谬的,完完全全是一种不符合现实的想象。

4、建立家庭有害垃圾单独收集体系是当务之急

垃圾的分类收集,首先要分析具体哪一类垃圾进入垃圾场多了,需要采取单独收集,而不是笼统的讨论分类收集。在操作上,生活垃圾分类收集需要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推进和系统推进。对比发达国家的生活垃圾管理以及生活垃圾处理与环境保护的需要,当前我国生活垃圾中比较突出薄弱环节体现在三个方面:没有建立家庭有毒有害垃圾收集体系、生活垃圾中水分高、灰土含量高。

家庭有害垃圾主要有废弃药品、日光灯管、电池、油漆等,建立这些有害垃圾单独收集系统既十分不要,也十分有意义。这些垃圾并不是每天都产生,产生量也比较低。但如果不进行分类收集,则不然进入生活垃圾后端处理系统,其对生活垃圾处理的影响和环境危害都是明显的。家庭有害垃圾应由政府建立分类收集系统,让居民免费投放。为提高收集率,需要建立持续的宣传教育体系,甚至需要建立类似押金制度,提高居民单独收集家庭有害垃圾的积极性。建立家庭有害垃圾单独收集体系也是对建立其他环保分类收集体系的直接考验。设想如果家庭有害垃圾单独收集体系不能正常运行,家庭厨馀垃圾单独收集体系又如何能够建立并运行。

5、推进居民家庭厨馀垃圾分类收集需要务实

居民家庭厨馀垃圾在生活垃圾中占有比例高、水分大、易腐烂、有异味。这是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热点、难点和重点。目前有三种典型模式可供选择,德国模式(单独收集进行生物处理),美国模式(采用家庭粉碎机排入下水道),日本模式(要求尽可能减少水分,如滤水晾干,见图 3,如何作为生物质进行焚烧处理)。日本模式操作性强,但执行弹性较大。

                 

                       图3 日本家庭厨余垃圾滤水

食品类有机物约80%通过我们的身体消化排到城市污水处理厂,只有20%左右进入垃圾物流。采用美国模式最简单,但对排水系统以及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影响需要系统研究。德国模式有机物资源化利用效果好,但执行难度大。德国模式可以从农村以及部分环保觉悟高的人群进行试点。

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对家庭厨馀垃圾单独收集需要克服许多现实的障碍。 首先需要定时定点收集,废除现行的日产日清模式。其次要建立有效管理与监督体系。家庭厨馀单独收集类并不是放几个不同垃圾桶就可以实现的,特别在开始阶段,在一个垃圾收集点,如果有一个人没有按要求进行分类,其它进行的垃圾分类就会变成无效,这好比“一颗老鼠屎会坏一锅粥”,因此,需要监管,是一个垃圾收集点安排一个人监管还是如同银行取款机的摄像监管呢? 第三, 要有经济引导措施。 例如,德国柏宁根地区(Boeblingen)引入生活垃圾计量收费,引导居民对可生物降解有机垃圾单独收集,可生物降解有机垃圾收费标准明显低于剩余垃圾。(注:按居民住房套数征收生活垃圾基本费用,每套住房年征收垃圾费为50欧元。居民使用的垃圾桶推行标准化,主要为120升和240升两种。按大小和清运次数收费,见表3)。此外,放垃圾桶的位置(见图4、图5)、处理方式和成本等都需要配套落实等。

                   

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如何实现自然循环利用?对于一些大城市和城市群,我们每天消费的食物和水,往往不是当地生产的,食下去的变成粪便,通过下水道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最后停留为污泥 ;食剩下的和食物加工剩余物经过垃圾物流,进入垃圾处理厂,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些有机物能否就地消化,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果这些有机物能够全部就地消化,那必然造成“富集”。就是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资源化利用,也有优先顺序,不可能容易用的还有大量没有用,就去利用难以利用的。我国农村每年粮食种植产生 6亿多吨秸秆,畜禽养殖产生 30 亿吨左右的粪便(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农业部科技教育司,2007 年 8 月 13 日),城市污水处理厂年产生的湿污泥量 3000 万吨以上,并且还要显著增加(中国水网,《中国污泥处理处置市场报告》)。城市中可生物降解有机垃圾资源化的优先切入点应包括园林垃圾、餐饮企业及食品业垃圾、粪便、污泥等,这些垃圾都不够用了,然后再利用垃圾中有机质或生物质。

                        

如何对于大城市家庭的厨馀类有机垃圾管理,我们需要变换思路,把控制生活垃圾水分作为管理目标。水分控制要从源头努力。实际上分析目前生活垃圾(环卫部门收集的)成分,其中最大的组成部分往往是水。这一方面是由于厨余类有机物含量高,另外就是收集系统密闭程度低,使得雨水进入城市生活垃圾。一吨水通过下水道进入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成本约 1 元左右,而通过垃圾收运处理要 200 元以上,因此,要做好垃圾收集的密闭工作,减少雨水进入生活垃圾,同时也应该控制家庭垃圾中的汤水进入城市生活垃圾。德国许多地方就规定,剩余生活垃圾如果滴水,清运部门可拒绝清运。

6、建立包装垃圾收费方式提高价值分类收集水平

和发达国家相比,相对来说,我国的劳动力要廉价得多,通过人工来进行分类收集,不仅可节省开支,同时还可解决一部分下岗职工的吃饭问题。但这种根据废旧物市场需要废物回收更多体现为经济现象,主观上不是为了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面对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这类回收体系是脆弱的。当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后,特别是技术进步和现代化生产使得工业产品极大丰富,产品成本相对于人们收入水平大幅度下降,有些废弃物的回收就不在有利润或利润很低,这样如果仍然按照原有的机制运行,回收者就不会回收,消费者也不会收集。例如,现在废塑料袋等。这里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通过向包装产品生产者收取包装垃圾处理费,用这笔费用促进包装类垃圾回收利用。

德国在1989年前还没有形成谁污染谁负责的制度,当时现状为垃圾的产量越来越多,据估计到 2000 年,垃圾堆放和填埋的处理能力将达到极限。居民也强烈反对修建更多的垃圾处理厂,后来经过对垃圾的调查研究,发现垃圾中包装材料占体积比 50% 以上,重量占 30% 以上,可以通过回收可利用的包装材料来减少垃圾量。因此,为改变这一现状,德国在1991年6月12日正式实施包装条例法。包装条例规定 :贸易及工业界对运输包装、转换包装和销售包装的回收利用承担义务。同时,该条例也为生产者和销售者提供了委托第三者帮助履行这一义务的可能性。该条例的实施一方面促进了包装垃圾的分类收集、回收利用和减量化,同时也为城市垃圾处理开辟了重要的资金来源。德国双轨制系统股份公司 (Duales System) 由此应运而生。双轨制系统按照包装条例的规定,负责在用户附近建立回收系统,回收包装垃圾,并由此使销售者和生产企业从他们各自应履行的义务中摆脱出来。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有20多个国家建立了类似体系。

7、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推进村镇垃圾分类收集

村镇地区往往基础设施条件薄弱,如道路硬化水平低,家庭用燃气普及率低等,生活垃圾中的渣土类无机垃圾含量高,如果不进行分类收集,而将这些垃圾集中长距离运输,显然是不经济的,也是不必要的 ;同样,对于可腐烂的有机垃圾进行长距离集中,同样是不经济的,也不利于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

在我国城市的环境卫生管理中,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并不顺利,至今还处于摸索阶段,对于在村镇中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很多人存在疑虑。特别是有些人认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都很难推行,在村镇就更难。但实际情况又如何呢?

从现有的实践看,村镇生活垃圾推行分类收集具有更强的操作性。首先大多数村镇人口密度小,流动性小,大家作息时间基本相同,彼此熟悉,沟通和交流多,重要政府组织引导得当,完全可以搞好分类收集。此外,村镇附近有足够的农田、林地等接受并需要有机垃圾堆肥。正如中国革命从农村包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也将从村镇率先突破。当然,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是一项烦琐的、长期的、也需要一定投入的持续工程,目前现有的投资体制还不利于生活垃圾分类的开展,很多地方热衷于于申请动辄几千万元垃圾处理场工程,对于只需要几百万甚至几十万元就可以开展的生活垃圾分类活动却缺少资金渠道、因而也就缺乏兴趣,甚至有畏难情绪。

8、结束语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是涉及所有人的日常行为,需要理性、务实更需要付出。觉悟高者应得到鼓励,应该有发挥的空间 ;觉悟低者应该得到教化,但不可能剥夺自由的权力,因为我们还要从“不要随地乱扔垃圾”做起。垃圾分类收集需要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它不应成为运动,也不是简单的宣传口号、更不是道德的标签,而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解决当前问题唯一途径是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进而为破解问题找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