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综合交通规划(2005-2020)
时间:2009-04-28 来源: 作者:
规划原则、目标、范围及时限
1.柳州市交通规划的原则
优先原则,公平原则,协调原则。
2.规划目标
柳州交通发展的总目标是:构建一个与土地利用相结合、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内外一体的现代化交通体系,以快捷、高效、安全、绿色的交通服务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具体为:
(1)建成一个“水陆空”三位一体的对外交通运输系统。
(2)建成一个高质的城市客运服务系统。
(3)建成一个协调的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
3.规划范围
柳州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范围与城市总体规划范围一致,按照地域范围分为市域、城区两个层次。本次规划重点范围是中心城区。
4.规划年限
现状:2005年
近期:2010年
远期:2020年
规划部分成果
一、城市综合交通大调查基础资料收集、汇总与分析
我局牵头协调5000余人于2005年3月进行了我市建市以来第一次全市综合性交通现状调查,通过综合交通调查了解我市现状城市交通状况,得到交通研究所必需的基础资料。编制单位进而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化分析与诊断,为柳州市交通制订了相应对策,编制了交通规划及系统管理策略。(附图01、02)
二、现状交通系统分析诊断
1.交通结构问题
(1)摩托车出行占据主导地位,未来交通发展压力大。
(2)常规公共交通是居民出行主要交通工具,但未成为主体。
2.道路网络结构与功能问题
(1)路网骨架逐步形成,但网络结构尚不合理。
(2)道路设施规模扩大,而道路功能层次不清。
3.交通供需平衡问题
(1)道路发展较快,但仍滞后车辆增长。
(2)单中心布局未改变,中心城区交通难以得到有效疏解。
4.公共交通发展问题
(1)公交服务质量还不高,吸引力还不够。
(2)公交层次单一,方式中综合竞争力不强。
5.内外交通衔接问题
目前柳州市区现有对外出入口道路柳石路、柳邕路、柳长路、太路、和静兰大道(静兰桥)等级明显偏低,通行能力不足;又随着城区的蔓延,道路功能由单一的对外道路转变成对外与城市道路相结合,导致道路负荷大大增加。
6.交通管理问题
多数道路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混行,部分道路划线更本不发挥作用。行人过街设施缺乏,已有过街设施的利用效率低,市民缺乏遵守交通规章制度的意识,存在大量的乱穿道路的现象。交叉口缺乏渠化改善或改善效果欠佳,信号控制不合理,车辆和行人闯红灯的现象屡见不鲜,路口秩序乱。
三、道路网规划
1.规划目标
根据柳州市交通发展战略目标,柳州市要建成以快速路和主干道为道路网络骨架,次干道路、支路为道路网基础,功能分明,层次合理,与其它交通方式网络平衡发展,布局结构合理、内外衔接紧密、主次衔接有序的高效道路交通系统。具体目标如下:
(1)完善道路布局,优化道路功能,形成以快速路、主干路为主,次干路为辅,衔接良好的城市道路网络。
(2)增加道路容量,提高道路供应水平,远期能满足高态势下每天1600万标准车公里的车辆出行要求。
(3) 提高交通服务水平和道路运行车速,远期高峰小时中心区道路平均车速不低于20公里/小时,外围区道路平均车速不低于30公里/小时。
2.规划方案
在已批复的总体规划的基本框架下,结合分区规划等相关研究成果,依据交通发展需求的不同态势,并以满足不同需求为基点,初步制定了柳州城市路网规划的两套方案,即高方案和基本方案,在综合评价基础上,确定符合柳州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优化方案。(附图所示:18、19)
四、地面公交规划
1.规划目标
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面向大众,通过大力推行公交优先措施、建设快速公交系统、完善公交换乘枢纽系统,全面提高线网质量,提高地面公交易达性,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力争到2020年建成一个规模上可承担柳州市中心城区居民30%出行需求,品质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快速、舒适、便捷、生态、信息等特征的现代城市公交系统。柳州市城市公交的发展目标,归纳总结为三点:“提速、建站、扩网”:
(1)提速。“提速”指通过在客流主通道上大力推进基于公交专用道的初级快速公交系统的建设,迅速提高骨干线路运营速度,实现公交的快速可达性,增加公交吸引力。
(2)建站。“建站”指加强公交枢纽站和公交停车保养场等的建设,及早落实各类场站建设用地并确保各类场站用地的严格控制和优先征用。
(3)扩网。“扩网”指在层次化梳理现有公交线网基础上,结合新区开发和老城区道路系统的完善,扩展公交网络覆盖范围,发挥城市公交对土地开发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2.快速公交线网规划柳州市引进快速公交系统的前景分析
(1)作为轨道交通建设前的替代方案
(2)提高公交吸引力和服务能力
(3)支撑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
3.公交专用道规划
在实施快速公交系统项目时,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一定要确保公交车辆的快速行驶。总结国外同类城市经验以及国内城市实施效果,在有条件的道路上,通过合理交通管理,实施公交专用道系统,将大大提高公交车运营车速,增强公交方式竞争力,吸引客流。根据柳州城市发展方向和远期客流分布,结合道路网调整,规划总长度约130公里的公交专用道网络,其走向见下图。
五、轨道交通规划
轨道交通的必要性:
1.城市超常规发展呼唤轨道交通;
2.经济高速发展需要轨道交通拉动 ;
3.机动化快速提高需要轨道交通及时应对;
4.交通需求成倍增长需要轨道交通承担;
5.现有铁路为柳州市发展轨道交通提供有利条件。
远景轨道网络规划方案
组成远景轨道网络的两条线路,分别是连接沙塘与莲花客运站的1号线和连接拉堡与官塘的2号线及河东新区的2号线支线。远景轨道网络枢纽系统由2个换乘枢纽和若干对外交通枢纽组成。
换乘枢纽为人民广场,对应为城市的商业中心,不仅是客流换乘的主要地点,也是集聚城市人气的地方。
3个对外交通枢纽,分别是火车站、火车北站和莲花客运站。(附图01)
六、出租车发展规划
1.规划目标
出租车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的一种补充和辅助方式。至2020年,在充分考虑人员的出行要求和“供需平衡”的原则,确定出租车发展规划目标为:
(1)合理配置出租车车辆与运能,合理规划出租车营运点和蓄车点规模和布局;
(2)确保出租车供应量与交通需求量的供需平衡,避免资源的浪费;
(3)加强出租车运营管理,降低出租车空驶率,使空驶率下降至35%以下,全日里程利用率达到65%;同时要建设便捷换乘设施和路边出租车上下客点,减少出租车的道路占用,特别是违章占用。
七、内外衔接系统规划
1.概念和定位
内外交通衔接系统是一种对外交通方式或若干种对外交通方式与市内若干种交通方式的交汇枢纽,并在交通枢纽的空间内有效组合各种运输方式,实现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无缝衔接。
2.规划目标
建成以铁路、公路为主,航空、水运为辅,形成铁、公、空、水的交通运输结构,布局合理,快速通畅、功能完善、多种运输方式衔接的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充分发挥综合性立体化运输的优势,能保证人流、物流在国内外、市内外安全、快速地流动。(附图02)
八、城市货运物流系统规划
1.规划目标
以物流园区的建设为核心,以港口、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网、公路网、道路网为支撑,规划建设由综合物流园区、区域物流中心、市域物流配送中心构成的综合物流枢纽体系,利用集聚效应,积极促进绿色物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有效整合物流资源,实现物流环节的优化衔接,巩固并发挥柳州物流枢纽城市的地位。(附图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