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交通发展规划
时间:2009-04-30 来源:中国交通技术论坛 作者:
武汉,这个拥有800万人口、400万就业岗位,雄踞华中腹地的特大中心城市,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伴随着武汉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机动化水平提高,人们对交通出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交通成为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焦点。
努力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缓解城市交通矛盾、构筑现代化的综合交通体系,不仅是普通市民改善出行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的迫切愿望与呼声,而且是提升城市功能、增强城市活力、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交通问题是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的必然产物,它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综合性等特征。把握现状、总结规律、预测未来,制定各项交通规划,为城市交通的建设、管理提供依据,指导城市交通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城市交通规划的根本任务。
进入21世纪,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武汉市将面临区域化、城市化和机动化快速发展的挑战。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进一步加速,城市交通需求将保持高速增长,导致过江交通、中心区交通和对外交通矛盾更为突出,而居民对交通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适应武汉交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发挥武汉作为全国重要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发展方向等多方面因素,建立以对外交通枢纽为依托的城市快速对外交通体系,以过江通道为纽带的城市道路骨架体系,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客运交通体系,以交通智能化为方向的交通管理体系,形成一个与武汉市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的、低耗费高效率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 以满足人和货物快速、安全、便捷的移动为目标,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实施公交优先的政策措施,力争在2020年,建成快速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工程和2、4号线一期工程,进一步优化公交线网,公交方式出行比重由1998年的22%提高到25%;
2020年,建成轨道交通线路5条、130公里,公交出行占全方式的比例达到30%;远景年建成轨道交通线路7条、220公里,公交出行占全方式的比例达到40%以上。
2020年主城形成三环十射的快速路骨架系统,人均道路面积上升到约15.85平方米,道路面积率上升到17%,超过国家标准。规划确定的内环线、二环线、中环线(三环线)分别联系三镇的核心区片、中心区、外围组团和开发区。市域路网以外环线加十七条放射线为骨架,公路外环不仅是京珠、沪蓉国家主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南段),承担大量的过境交通和出入境交通,同时联系武汉的新洲、黄陂、东西湖、蔡甸、汉南、江夏等远城区,以快速出口路为代表的放射线建设将加强以武汉为核心的1+8城市圈的交通联系。
武汉市的交通发展规划包括对城市交通现状的分析,对未来交通发展趋势的预测,交通发展战略与目标的制定,对外交通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公共交通规划、轨道交通规划、交通管理规划等方面,是对武汉市近期(2010年)、以及中远期(2020年)交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构筑城市的综合交通体系,适应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本规划的主要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