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欧生态城 >> 解决方案>> 绿色交通

咸阳市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2006~2020)

时间:2009-05-12  来源:中国·咸阳  作者:

前 言

咸阳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腹地,处在“一线两带”(陇海兰铁路线、关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星火产业带)的中心区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具有传统特色的风景旅游城市,同时也是西部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与省会西安零距离相接,共同构成了西安——咸阳大都市圈。

为了解决咸阳市公共交通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完善公共交通设施,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增强公共交通的吸引力,改善居民出行环境,并确定咸阳市公共交通系统长远发展框架,使其能够与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及城市的发展相协调,受咸阳市公用事业总公司委托,长安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和陕西丰宇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联合从2006年11月开始进行咸阳市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的调查组织与研究工作。

本次规划基年为2005年,规划年限分为近期(至2010年)、中期(至2015年)和远期(至2020年)三个阶段。

本次规划研究工作的主要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咸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咸阳市市区总体规划图(1990~2020年)》、《咸阳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1998~2010年)》、《咸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纲要(2002~2020)》、《咸阳市城市交通管理规划(2003)》等。

本次规划将立足于咸阳市区特色和公共交通系统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以交通工程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为理论指导,将城市公共交通与社会经济发展及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发展协调考虑,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和规划,为咸阳市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健康发展、优化建设和科学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感谢咸阳市城市公用事业总公司、咸阳市城乡建设规划局、咸阳市公交总公司等为本次规划在资料收集、调查研究等方面提供的帮助。

第一章 概述

1.1 规划背景

1.1.1 咸阳市概况

咸阳市地处陕西省关中盆地的中部,位于东经107°38′至109°10′,北纬34°11′至35°32′之间,东与铜川市、渭南市为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同甘肃省的庆阳市、平凉市毗连,南接西安市。目前,咸阳市下辖秦都区、渭城区、兴平市、武功县、乾县、礼泉县、泾阳县、三原县、永寿县、彬县、长武县、旬邑县、淳化县,共10县2区1市,总面积10196平方公里。

咸阳历史悠久,自然资源丰富,科技力量雄厚,农业生产发达,工业基础雄厚,是我国西部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近年来,咸阳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04年,西安、咸阳两市共同制定出台了《西安、咸阳实施经济一体化战略规划纲要》,提出全面实施西咸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规划。西咸一体化是咸阳进一步发展的契机,将为咸阳市经济发展增添活力。

1.1.2 咸阳市城市公共交通概况

近年来,咸阳市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城市道路不断拓宽、延伸,路网结构日益完善。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咸阳市城市公共交通取得长足的发展,形成了以国有公交企业为主导,个体客运为辅的城市公交结构。然而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土地开发程度不断提高,人们出行需求也大大增加,现有的公共交通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为了改善咸阳市市区的客运交通环境,更好地服务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保证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健康发展,保持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明确公交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46号)》的精神,咸阳市公用事业总公司于2006年11月委托长安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和陕西丰宇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联合进行《咸阳市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项目研究。

1.2 规划内容及工作流程

咸阳市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

 规划背景与依据;

 咸阳市公共交通现状调查与分析,通过交通调查与分析,分析现状公交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咸阳市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目标;

 咸阳市公共交通客运量需求预测,科学预测公交客运需求,为未来公交线网的调整、布设及场站的规划等提供依据;

 咸阳市公共交通线网优化方案研究,针对现状问题,提出近期线网优化方案,同时提出公共交通线网中期和远期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 咸阳市公共交通场站及枢纽布局规划;

 咸阳市客运出租车发展规划;

 公交经营管理模式与运营调度;

 咸阳市公交发展保障体系。

规划工作流程如图1-1所示。

图1-1 规划工作流程图

1.3 规划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 《咸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

 《咸阳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1998~2010)》

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 《全国“畅通工程”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2005版)》

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46号)》

 《建设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建城[2004]38号)》

 《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建城[2006]288号)》

 《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指南》

 《咸阳统计年鉴(2004~2005)》

 《咸阳市城市交通管理规划(2003)》

 《咸阳市市区总体规划图(1990~2020)》(2002年8月修编)

 《咸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纲要(2002~2020)》

 《咸阳市城镇体系规划》

 《西安、咸阳实施经济一体化战略规划纲要》

1.4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分为战略规划范围和重点规划范围两个层次。

战略规划范围:咸阳市市区(即秦都区和渭城区)以及市区周边市县(西安、兴平、泾阳、礼泉),如图1-2所示。

重点规划范围:咸阳市城市规划建设区(如图1-3),具体范围为东至机场高速路中线及西安,南至西宝高速公路和规划的新线,西至兴平,北至珠泉路、陇海铁路和规划中的文林西路和北环路,总面积约为95平方公里。

1.5 规划年限

咸阳市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年限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近期年限为2010年;中期年限为2015年;远期为2020年,与《咸阳市市区总体规划图(1990~2020)》的规划年限保持一致。

图1-2 咸阳市公共交通规划范围——战略规划范围

图1-3 咸阳市公共交通规划范围——重点规划范围

第二章 咸阳市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现状调查与分析评价

2.1 现状调查的目的与内容

2.1.1 调查的目的

为确定公共交通线路走向、线路网调整、场(厂)、站设施布设方案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咸阳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策略研究奠定基础。

2.1.2 调查的内容

现状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 有关基础资料的收集;

 咸阳市城市交通状况调查;

 咸阳市公共交通线路、场(厂)、站设施及车辆调查;

 咸阳市现状公共交通客运需求状况调查;

 咸阳市公共交通满意度调查。

2.2 咸阳市社会经济基础资料整理

咸阳市市区的社会经济和人口历史发展状况数据见表2-1所示。

咸阳市市区*社会经济和人口历史数据汇总表     表2-1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年末总人口(万人)
1996
81.3
72.1
1997
86.1
74.1
1998
95.3
75.3
1999
100.3
76.5
2000
111.3
78.6
2001
102.1
79.8
2002
119.5
81.6
2003
135.9
83.4
2004
156.0
84.7
2005
182.7
85.6

*注:文中所提到的咸阳市市区,均指秦都区和渭城区两个区。

根据表2-1可以看出,咸阳市市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口均逐年递增。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在2001年出现轻微的下降外,从2001年到2005年以年均递增15.7%的速度快速增长。市区人口从1996年到2005年以年均递增1.93%的速度快速增长。

2.3 咸阳市公共交通线路现状调查分析

经过40多年的发展,咸阳市公共交通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已形成了以市公共交通总公司为主体、个体客运户参与部分郊区线路运营的格局。截止2006年底,在本项目研究区域内共有25条公交线路,其中包括15条城区线路,9条城镇线路和1条城际线路,公交运营线路总长430.6公里,运营车辆总数为530辆。

2.3.1 咸阳市公共交通系统现状

一、咸阳市公交客运量

咸阳市市区历年客运量、运营总里程和运营车辆数等统计数据见表2-1所示。

咸阳市历年公交客运量统计表         表2-1

年份
客运量(万人)
客运量年增长率
车辆数(辆)
1997
2543.62
146
1998
2608.59
2.55%
168
1999
2659.46
1.95%
159
2000
2661.48
0.08%
171
2001
3022.33
13.56%
209
2002
3719.55
23.07%
234
2003
4473.89
20.28%
268
2004
5819.12
30.07%
308
2005
6806.20
16.96%
387

注:数据由咸阳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提供,未包括5、6、8、10这4条城镇线路。

从表2-1可以看出,咸阳市公交客运量在1997年~2000年增长较为缓慢。从2001年以后,咸阳市公交客运量快速增长,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0.79%。这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咸阳市市民的公交出行需求大大地增加。

二、咸阳市公交运营情况

咸阳市内目前运营的公共交通线路共有25条,其中包括15条城区线路,9条城镇线路和1条城际线路。15条城区线路包括1路、7路、11路、13路、14路、15路、16路、18路、19路、20路、21路、22路、23路、24路,其中24路处于停运状态。9条城镇线路包括2路、3路、4路、5路、6路、8路、9路、10路、12路。城际线路即为从咸阳火车站开往西安的59路。咸阳市现状各公共交通线路具体走向、发车间隔等情况如表2-2,图2-2所示。

由表2-2可得,咸阳市运营的13条城区线路的平均发车间隔是6.38min,城镇线路由于其线路较长,客流量相对较少,所以它的平均发车间隔是11.67min。由平均发车间隔得到咸阳市公交乘客的平均候车时间是8.28min。

咸阳市公共交通运营线路基本情况表             表2-2

线路
运营长度
起  讫  点
发车间隔
运行时间
全程票价
站点数
车辆数
运营状态
备  注
(公里)
(分钟)
(分钟)
(元)
(个)
(辆)
1
7.1
火车西站至火车站
4
26
1
15
21
运营
城区线路
7
9.9
世纪方圆至马泉镇
8
31
1
20
20
运营
城区线路
11
12.5
二水厂至奥力公司
4
45
1
26
32
运营
城区线路
13
12.8
肿瘤医院至马泉镇(茂陵)
6
39
1
24
20
运营
城区线路
14
15.3
北上召至邮讯运输公司
5
47
1
25
34
运营
城区线路
15
11
一八五地探队至国际商贸学院
6
38
1
24
20
运营
城区线路
16
14.6
小区东门至渭城镇政府
7
47
1
30
25
运营
城区线路
18
11.5
高科花园至双峰风和日丽小区
5
42
1
25
25
运营
城区线路
19
9.5
吉祥驾校至五金厂
6
41
1
26
15
运营
城区线路
20
17.8
文林路什字至留印村
6
52
1
32
28
运营
城区线路
21
14.1
邮政局至七里铺
7
39
1
25
24
运营
城区线路
22
12.5
陈老户寨至沙河风情园
11
42
1
22
10
运营
城区线路
23
11.5
新阳光农产品市场至市一院
8
44
1
23
15
运营
城区线路
24
15.7
苏家堡至塔儿坡
停运
城区线路
25
5.16
咸通南路至咸阳楼
运营
城区线路
2
30.8
吴家堡至泾阳
停运
城镇线路
3
20.4
吴家堡至店张
停运
城镇线路
4
20.6
世纪方圆至兴平
20
50
3
14
10
运营
城镇线路
5
19.6
火车站至正阳
20
50
3
15
43
运营
城镇线路
6
17.4
吴家堡至阡东
20
50
3
14
16
运营
城镇线路
8
24.8
火车站至韩家湾
20
60
3
16
22
运营
城镇线路
9
30
火车站至豆腐刘
8*
85
3.5
30
15
运营
城镇线路
10
26.3
火车站至太平
20
65
3
16
25
运营
城镇线路
12
21.4
火车站至南位
7*
56
3
23
28
运营
城镇线路
59
24.5
火车站至汉城路
6
54
(3)5
21
52
运营
城际线路

注:数据由咸阳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提供。

图2-2 咸阳市公交线路现状图

2.3.2 咸阳市公共交通运营线网分析

一、交通区划分

根据《咸阳市市区总体规划图(1990~2020)》中的行政区划、用地性质等,将研究区域划分成24个交通小区,如图2-3所示。

图2-3 交通小区划分图

二、公共交通运营线网分析

咸阳市的公交运营线路网密度、运营线路密度及运营线路重复系数是反映城市居民接近公交线网程度的重要指标(各指标如表2-3所示)。从表2-3可以看出各交通小区由于其发展程度和土地利用性质等方面的原因,其线网特性是有差别的。其中两寺渡、沣西文教区和上林苑相对于别的小区,其目前的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各项路网特性指标均相对较低。公交线路长度在各交通小区分布中是极不均匀的。公交线路长度大于15 km的交通小区有10个,文汇路、毕塬东路等小区的公交线路长度均低于5 km,其中由于上林苑小区是待建设区,至今还没有设置公交线路。公交线路网长度在各小区的分布也较不均匀,线路网长度大于10 km的交通小区有2个;线路网长度小于3 km的交通小区也有3个。线路网面积密度大于3 km/km2的区域有7个,小于1 km/km2的区域有6个。线路密度大于10 km/km2的区域有7个,线路密度在5~10 km/km2之间的区域有 2个。线路重复系数大于3的区域有4个,有17个小区的线路重复系数介于1~2之间。

各小区公交线路网密度、线路密度、线路重复系数         表2-3

区号
区  名
线路长度
(km)
线路网长度(km)
线路网面积密度(km/km2
线路密度
(km/km2
线路重复
系数
1
市委
28.06
4.69
3.47
21.67
4.18
2
渭城区政府
28.97
6.3
4.74
22.68
3.26
3
火车站
14.03
5.31
6.1
17.51
1.94
4
秦都区政府
48.32
7.92
3.52
22.01
4.08
5
古渡
38.01
7.78
2.87
14.03
3.67
6
渭阳西路
23.45
8.69
4.62
12.47
2.82
7
文汇东路
6.49
3.58
2.73
4.95
1.00
8
文汇路
3.16
3.45
3.48
3.19
1.00
9
联盟三路
16.46
4.1
4.94
19.83
2.65
10
毕塬东路
3.72
3.06
2.43
2.95
1.17
11
毕塬西路
11.65
6.56
3.81
6.77
1.31
12
中华路
13.32
7.52
3.15
5.57
1.77
13
两寺渡
1.42
1.06
0.28
0.38
1.28
14
彩虹
17.79
9.96
2.35
4.2
1.82
15
西站
16.52
10.68
2.07
3.2
1.59
16
北部文教区
9.44
4.49
1.53
3.22
1.25
17
李家堡
14.82
5.53
1.48
3.97
1.00
18
长庆
13.69
7.88
2.16
3.76
1.17
19
北站
13.06
7.37
1.23
2.18
1.00
20
留印工业区
11.68
8.67
0.53
0.72
1.25
21
沣西经济
技术开发区
15.08
10.2
0.94
1.39
1.34
22
沣东高科技
产业区
9.43
6.06
0.65
1.01
1.41
23
沣西文教区
1.82
1.69
0.1
0.11
1.00
24
上林苑
0
0
0
0
0.00
合计
360.39
142.55
综合值
1.26
3.24
1.79

综上所述,咸阳市公交线路主要集中在市委、渭城区政府等15 个交通小区内。其他 9 个交通小区公交线网密度较小。即使在公交线网密度较大的15 个小区内,由于线路重复系数大,线路相对集中,实际覆盖面并不大,线路布局不够合理。现状咸阳市公交线网平均重复系数达到1.79。城市几条主干路上通行的公交线路较多,使得线网重复系数在各交通小区内分布不均匀。目前,咸阳市中心区的各交通小区平均公交线路网面积密度为3.60 km/km2,咸阳市边缘区的各交通小区平均公交线路网面积密度为0.88 km/km2。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规定(在中心市区公交线网密度应达到3~4 km/km2,在城市边缘区公交线网密度应达到2~2.5 km/km2)相比,咸阳市中心的公交线网密度较高,达到了标准要求的值,而咸阳市边缘区的公交线网密度则偏低。

整体上看,咸阳市现状公交线路网密度偏低,且分布不均匀。一些路段上公交线路相对集中,而一些路段线路较少或者没有线路通过;中心城区公交线路网密度较高,其它地区线路密度较低,存在公交盲区,尤其是城区南部和西北部,公交线路布设不足,空白区较大,存在南北走向的乘客乘公交难的现象。

2.4 咸阳市公共交通场(厂)站与车辆现状调查分析

2.4.1 公共交通场(厂)站调查

通过调查与分析,总结出咸阳市公交场站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公交场站面积不足;

二、公交首末站缺乏;

三、公交枢纽站缺乏;

四、公交修理、保养厂不足。

目前,咸阳市市内有公交总公司停车场、公交西站停车场、公交南站停车场三处综合性公交停车场,合计占地面积为67721 m2,设计停车泊位338辆。如表2-4所示。

咸阳市现状综合性公交停车场基本情况表            表2-4

序号
名  称
占地面积(m2
可停车面积(m2
设计
停车位
实际
停车数
备  注
1
公交总公司
22392
18000
112
183
停车、修理厂
2
公交西站
19287
16000
96
94
停车、修理厂
3
公交南站
26042
21000
130
131
停车、修理厂

2.4.2 公交线路站点分析

咸阳市各交通小区公交站点服务面积率如表2-5所示。

一般来说,沿公交车站两侧各300米范围内的居民是愿意乘坐公交车的,超出500米范围,绝大多数居民选择骑自行车。从表2-5可以看出,以300米半径计算,咸阳市各小区的平均站点服务面积率为57.3%,其中有8个区超过80%;以500米半径计算,咸阳市平均站点服务面积率为78.1%,有15个区超过90%。同时,由于咸阳市边缘地区是城市正在开发或亟待开发的区域,是公交近期、中远期重点发展的区域。就目前而言,这些边缘地区公交站点服务面积率以300米半径计算,平均达到了26.5%;以500米半径计算,平均服务率为49.65%。边缘地区的公交站点服务水平将有待随着其建设发展的进程逐步提高。

咸阳市各小区公交站点服务率          表2-5

区号
区  名
站点数
以300米半径计算
服务面积率(%)
以500米半径计算
服务面积率(%)
1
市委
16
86.45
100.00
2
渭城区政府
11
87.46
100.00
3
火车站
8
99.92
100.00
4
秦都区政府
16
82.25
100.00
5
古渡
9
67.01
94.27
6
渭阳西路
16
85.15
96.51
7
文汇东路
5
72.96
100.00
8
文汇路
6
82.45
100.00
9
联盟三路
10
94.46
100.00
10
毕塬东路
8
67.90
100.00
11
毕塬西路
8
80.20
100.00
12
中华路
17
70.24
93.31
13
两寺渡
1
8.56
20.79
14
彩虹
18
70.23
97.66
15
西站
18
56.35
92.06
16
北部文教区
8
39.40
71.06
17
李家堡
8
42.46
74.08
18
长庆
12
62.11
94.97
19
北站
8
38.53
79.49
20
留印工业区
19
19.04
38.16
21
沣西经济
技术开发区
18
34.93
63.46
22
沣东高科技
产业区
8
20.37
44.37
沣西文教区
5
6.07
13.02
24
上林苑
0
0
0
平均站点服务率
57.27
78.05
规范值
>50
>90

注:规范值指《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规定。

2.4.3 咸阳市交通工具现状调查分析

一、咸阳市机动车现状调查分析

截至2006年9月,咸阳市区机动车保有量为5.42万辆,其中客车3.07万辆,货车1.56万辆。咸阳市区历年机动车保有量如表2-6所示,并统计出各类客车、货车、摩托车及车辆合计量的变化情况。

咸阳市区历年机动车保有量         表2-6

年份
汽车
摩托车
其他
总计
客车
货车
其他
大型
中型
小型
微型
重型
中型
轻型
微型
普通
轻型
1995
483
1619
5268
401
210
2931
1665
315
496
1
0
53
13442
1996
570
1940
6308
574
321
3457
1942
594
555
5
0
56
16322
1997
679
2141
7263
775
433
3970
2178
938
607
67
0
60
19111
1998
825
2315
8199
1079
463
4224
2393
1122
650
68
1
82
21421
1999
1000
2420
9180
1697
495
4546
2674
1389
701
72
2
145
24321
2000
1176
2525
10179
2467
535
4774
2981
1575
763
92
2
199
27268
2001
1361
2665
11435
3852
751
5046
3305
1675
890
92
4
447
31523
2002
1553
2803
12886
5368
1210
5286
3645
1788
1156
95
4
718
36512
2003
1679
2936
15043
6116
1740
5405
3955
1823
1539
117
5
990
41348
2004
1852
3059
17437
6536
2544
5629
4299
1839
1950
768
11
1599
47523
2005
1976
3166
18037
6597
2959
5795
4374
1839
2482
1815
22
2388
51450
2006*
2111
3296
18693
6633
3251
6063
4486
1839
2637
2610
30
2517
54166

*注:此行是截至到2006年9月统计的数据,表中数据由咸阳市公用事业总公司提供。

近些年来咸阳市区机动车保有量一直保持增长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14.41%。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加快了城市机动化的进程,未来机动车保有量将进一步增长。

二、咸阳市公交车保有量分析

公交车保有量是表明公交拥挤程度的重要指标。公交车保有量历年变化情况如图2-4所示。

图2-4 公交车保有量历年变化情况

由图2-4看,近十年来,公交车的保有量逐年持续快速增长,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5.23%。2005年底,咸阳市市区万人拥有标台数是5.78标台。到2006年底,咸阳市公交运营车辆有530辆,折合标台数为540辆,市区万人拥有标台数是6.21标台。按照《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要求,中小城市万人拥有标台数应为6.67~8.33标台。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要求相比,咸阳市区万人拥有标台数低于规范要求。

2.5 咸阳市现状公共交通客运需求状况调查

2.5.1 咸阳市典型站点客流调查数据处理与分析

本次13小时典型站点客流调查共包括三个调查点组,共12个调查点,分别是红旗商场什字调查点组、七厂什字调查点组和体育场什字调查点组。

一、典型站点13小时客流量数据分析

各调查地点的13小时上下客流总量见表2-8所示。

各调查点13小时客流汇总(单位:人)            表2-8

二、13小时站点上下客流量调查数据统计

图2-5反映了公交客运需求在一天内的波动规律。

图2-5 小时公交客流时段分布图

从图2-5可以看出,居民乘坐公交出行的早高峰时间为7:00~8:00,早高峰客运量占全日客运量的8.7%;在中午客流量变化波动很大,12:30~13:30出现大的波谷,占全日客流量的5%;午高峰发生13:30~14:30,午高峰客流总量占到全日客流量的9.8%;居民乘坐公交出行的晚高峰为17:30~19:30,晚高峰占全日客运量的18.1%。

2.5.2 高峰小时线路跟车调查数据处理与分析

一、高峰小时内各公交线路一趟车在沿线各站点的上下客量

本次调查中,各调查线路的每个单向均调查3次。对3次调查数据进行平均即可得到该线路单趟车在高峰小时时段内在沿线各站的上下客流量分布。如图2-6所示。

图2-6 各站点上下客流量分布图

二、主要公交站点间的行程车速

咸阳市各主要街道公交车行程车速            表2-10

道路名称
公交线路重复数
路段
距离
(km)
行驶总时间
(min)
行程速度
(km/h)
起始站点
终到站点
秦皇北路
6
文林路口
酿造厂
0.45
5
5.40
8
酿造厂
七厂什字
0.821
5
9.85
秦皇南路
4
七厂什字
体育场什字
0.746
5
8.95
4
体育场什字
陈阳寨
0.924
4
13.86
人民路
8
七厂什字
团结路口
0.322
2
9.66
9
团结路口
华联大厦
0.372
2
11.16
7
华联大厦
市二院
0.755
3
15.10
6
市二院
抗战路
0.324
4
4.86
乐育路
5
乐育路口
红旗商场
0.358
3
7.16
4
红旗商场
二棉
0.268
2
8.04
抗战路
4
抗战路
火车站
0.26
2
7.80

三、站距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对公共汽车站距规定市区线应在500~800 m之间,郊区线应在800~1000 m之间。从表2-11中可以看到咸阳市公交线路基本上满足规范要求。如表2-11所示。

四、非直线系数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中规定公共交通线路非直线系数不应大于1.4。在咸阳市运行的17条公交线路的平均非直线系数是1.27。其中,除去23路和59路外,其余各线路均满足规范要求。如表2-11所示。

五、运送速度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中规定公共汽车的运送速度应达到16~25 km/h。由表2-11可知咸阳市各公交线路平均运送速度是19.1 km/h。23路由于其经过多个交叉口,线路较为曲折,所以运送速度相对较低。如表2-11所示。

各线路站距、非直线系数和运送速度            表2-11

线路
站距(m)
非直线系数
运送速度(km/h)
1
466
1.07
16.4
7
506
1.21
19.4
11
527
1.2
16.7
13
593
1.23
19.7
14
676
1.32
19.5
15
490
1.31
17.4
16
487
1.24
18.6
18
460
1.22
15.6
19
439
1.1
13.2
20
563
1.41
19.8
21
533
1.34
20.9
22
565
1.02
17.1
23
491
1.88
14.3
4
519
1.03
24.7
9
643
1.09
21.2
12
826
1.26
22.9
59
1162
1.58
27.2
平均值
585
1.27
19.1

2.6 咸阳市公共交通服务满意度调查分析

公交乘客服务满意度是指乘客对公交运营情况是否满足其需要及满足情况的评定。通常认为公交服务满意度值为 0~2 时,公交服务水平为低;公交服务满意度值为 2~4 时,服务水平为较低;公交服务满意度值为 4~6时,服务水平为一般;公交服务满意度值为 6~8时,服务水平为较高;公交服务满意度值为 8~10 时,服务水平为高。因此为进一步定量分析咸阳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高低,采用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满意度指数进行评价。

一、各线路满意度

此次调查,共计调查 163人,得到关于17 条线路 12 个公交服务项目的 163份权重调查表和评价分值表。根据公式计算可得各线路的满意度值及公交综合满意度值,见表2-12所示。

咸阳市各线路满意度评价值表            表2-12

线路
日客运量(人次)
权重(%)
各线路满意度
1
20280
10.31%
7.18
4
17443
8.86%
6
7
3430
1.74%
5.38
9
6716
3.41%
5.94
11
24133
12.26%
6.04
12
4836
2.46%
5.41
13
9521
4.84%
6.54
14
26353
13.39%
6.01
15
6676
3.39%
6.09
16
10805
5.49%
5.37
18
17209
8.75%
6.34
19
6493
3.30%
5.86
20
13910
7.07%
6.03
21
10656
5.42%
5.84
22
1173
0.60%
6.46
23
5922
3.01%
6.27
59
11216
5.70%
6.71
合计
196772
1
综合满意度值
6.17

由表2-12可知,公交乘客对17条线路的满意度值均在5以上,其中1路车的满意度最高为7.18。满意度值较低的三条线路为7路、12路和16路,其值低于5.5,满意水平一般。咸阳市公交系统的综合满意度值为6.17,处于一般与比较满意之间。

二、咸阳市公交整体满意程度

将评价值{非常满意,满意,一般,较不满意,很不满意}用{9,7,5,3,1}来表示,将各种评价级别人数所占百分比作为权重值,由式2-10可以得到咸阳市市民对公交整体的满意度值。

          (2-10)

咸阳市市民对公交系统整体的满意度值为7.55,处于较满意和非常满意之间。这说明咸阳市市民对咸阳现状公交系统整体上是较为满意的。

总体看来,咸阳市公交乘客对公交线路的综合满意程度大于6,总体较为理想。公交乘客认为公共交通的经济性、安全性、文明性等较为理想。乘客对公交线路的车内拥挤一项满意程度最差,对候车时间、乘车舒适性也不太满意。

2.7 咸阳市出租车运营现状

目前,咸阳市全市出租车共有1304辆,出租汽车公司4家和3个服务部。出租车汽车行业形成了承包经营、挂靠经营和个体经营并存的经营方式。但目前咸阳市的出租车行业发展还处于成长时期,管理经营缺乏有序引导,出租汽车的行业形象未能很好树立。

2.8 咸阳市公交服务水平综合评价指标情况

在本次规划的研究范围内,对目前公交服务水平的主要评价指标计算汇总,其结果见表2-13所示。

现状服务水平综合评价指标        表2-13

评价指标
单位
现状值
规范值(或推荐值)
公共交通线路数
25
公共交通线路长度
km
360.39
公共交通线路网长度
km
142.55
公共交通运营车辆数
530
公共交通运营车辆数(折算标准车)
标台
540
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
标台/万人
6.21
6.67~8.33
公共交通停车场数
3
停车场占地面积
m2
67721
公共交通平均站距
城区线
m
522.8
500~800
郊区线
787.5
800~1000
公共交通线路密度
km/km2
2.36
公共交通线路网面积密度
中心区
km/km2
3.60
3~4
边缘区
0.88
2~2.5
公共交通线路重复系数
1.79
公共交通客运能力
人次/h
7770
8000~12000
公共交通平均运送速度
km/h
19.1
16~25
公交出行方式分担率
7.74%
20%(建设部目标)
人均日公交方式出行次数
次/(人•日)
0.217
线路非直线系数
1.27
<=1.4
平均换乘系数
1.27
<=1.3
线路直达率
77.91%
平均公交出行时耗
min
42
35
公交站点覆盖率
300m
57.27
>=50%
500m
78.05
>=90%

2.9 咸阳市公共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合现状公共交通调查、客运需求调查、公共交通服务的满意度调查的分析结果和现状公交线网的空间布局分析,从管理和运营两个方面总结出现状咸阳市公共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管理体制及外部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1、公共交通发展缺乏指导性规划;

2、城市客运管理体制不顺。

二、公交系统自身存在的问题

1、公交线网布局不合理;

2、边缘区公交线路网密度整体水平低,存在着不少公交服务薄弱地区;

3、公交场站用地缺乏保障,枢纽站点需要优化布设;

4、运营车辆不足,车型结构不合理;

5、公交服务水平低;

6、公交运行得不到优先保障;

7、公交调度及站点管理手段落后。

从咸阳市公共交通近年来的发展过程来看,上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为:

1、城市规模制约,出行习惯影响;

2、公交发展与城市建设缺乏协调,城市建设没有体现公交优先思想;

3、公交发展资金缺乏,制约了公交进一步的发展;

4、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第三章 咸阳市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目标

3.1 咸阳市公共交通发展战略研究

3.1.1 咸阳市近期公共交通发展策略

在公交发展中应将城区和城镇地区的公交运营和发展综合考虑,尤其是应随着沣河新区和城西茂陵片区建设进程的加快,重点开发建设这两个城市新区的公交线路及附属设施以尽可能吸引、满足其与各个组团间的公交出行需求。同时,应大力开发建设城镇公交线路,做好城镇公交与城区公交的合理衔接,完善城镇公交运营管理的配套措施和法律法规,使之成为公共交通的增长点和城市公交重要的组成部分。

3.1.2 咸阳市中远期公共交通发展战略

咸阳市公共交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以高质量、高效率满足城市现代化发展和客运需求为宗旨,适应咸阳市城市的迅速发展需要及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要求,切实贯彻“优先大力发展公交”的城市交通政策,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城镇公交,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公交出行需求,形成更为协调、便捷、舒适、安全的优良公交体系,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和改善交通环境,塑造合理的城市客运交通方式结构,实现咸阳市城市客运交通和用地布局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

3.2 咸阳市公交发展目标

一、咸阳市公交发展目标

以中心城区及城镇体系为基础,形成以秦都、渭城为中心,马庄、马泉、周陵、正阳、双照、北杜、韩家湾为重要节点,其他城镇、村为一般节点,以省、县、乡道路为纽带的公交网,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积极探索开辟旅游线路、精品线路等特色线路,提高公交服务质量;以环保型中高级车为主,适用型普通车为辅,提高公交出行舒适性;强化客运市场管理,规范公交运营;强化场站建设,强化公交出行信息化建设。

二、咸阳市公交发展规划指标

(1)市区公交规划目标

市区公交规划各项评价指标的现状值、规范值(或推荐值)及规划末期所达到的目标值见表3-1所示。

咸阳市市区公交规划目标值              表3-1

评价指标
单位
现状值
规范值(或推荐值)
目标值
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
标台/万人
6.21
6.66~8.33
10
公交出行方式分担率
7.74%
20%(建设部目标)
20%
平均换乘系数
1.27
<=1.3
<=1.3
平均单程公交出行时耗
min
42
35
<=35
线路非直线系数
1.52
<=1.4
<=1.4
公共交通平均站距
市区线
m
522.8
500~800
500~800
郊区线
787.5
800~1000
800~1000
公交站点覆盖率
300m
57.27
>=50%
>=60%
500m
78.05
>=90%
>=90%
公共交通线路网面积密度
中心区
km/km2
3.55
3~4
>=3.5
边缘区
1.04
2~2.5
>=2.5

(2)城镇公交规划目标

 城区与各镇通公交车率达100%;

 1小时进城——从各镇及主要居民居住地出发,采用公交出行方式在1小时内到达市区;

 各片区建设专用公交场站;

 规划公交车辆万人拥有量不小于5辆标准车(标台);

 城区线路和城镇线路平均等车时间分别不超过8分钟和20分钟。

第四章 咸阳市城市公共交通需求预测与分析

4.2 交通生成-公交方式预测

4.2.1 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对咸阳市市区国内生产总值的历史数据进行拟合,处得到咸阳市国内生产总值最终预测结果如表4-1所示。

咸阳市国内生产总值最终预测结果(单位:亿元) 表4-1

4.2.2 咸阳市市区人口预测

根据咸阳市年鉴提供的历年人口资料,通过建立市区人口与时间的相关关系,分析预测得出咸阳市未来年的人口数,如表4-2所示。

咸阳市市区人口预测值(单位:万人)         表4-2

               年份
模型
2010
2015
2020
二元线性回归模型
91.69
95.51
100.71
对数模型
86.13
88.21
90.05
预测最终取值
88.91
91.86
95.38

4.2.3 公交方式产生量和吸引量预测

一、现状公交OD生成

现状各交通小区的公交发生量、吸引量表见表4-3所示。

现状各交通小区的公交发生量、吸引量             表4-3

交通小区
发生量(人)
发生量权重值
吸引量(人)
吸引量权重值
1
6524
3.50%
6758
3.62%
2
5670
3.04%
7346
3.94%
3
4571
2.45%
7427
3.98%
4
6406
3.43%
7085
3.80%
5
6738
3.61%
7230
3.87%
6
5824
3.12%
7489
4.01%
7
4043
2.17%
6589
3.53%
8
5280
2.83%
7192
3.85%
9
5724
3.07%
7098
3.80%
10
4770
2.56%
6655
3.57%
11
6184
3.31%
7651
4.10%
12
5409
2.90%
8261
4.43%
13
5880
3.15%
8419
4.51%
14
3330
1.78%
7283
3.90%
15
7164
3.84%
9910
5.31%
16
5970
3.20%
8640
4.63%
17
5340
2.86%
7721
4.14%
18
10455
5.60%
7476
4.01%
19
9818
5.26%
8352
4.47%
20
16568
8.88%
9805
5.25%
21
6160
3.30%
7957
4.26%
22
41569
22.27%
12992
6.96%
23
6053
3.24%
8912
4.77%
24
1200
0.64%
2402
1.29%
合计
186650
100%
186650
100%

二、公交产生量和吸引量预测

各交通小区未来年的公交出行发生量和吸引量,见表4-5所示。

各交通小区在各特征年的公交出行发生量和吸引量(人次/日)          表4-5

区号
区名
2010年
2015年
2020年
发生量
吸引量
发生量
吸引量
发生量
吸引量
1
市委
8641
8936
12537
13070
19323
20207
2
渭城区政府
7550
9714
10920
14257
16780
21926
3
火车站
5996
9823
8763
14366
13403
22093
4
秦都区政府
8519
9369
12322
13863
18882
21207
5
古渡
8957
9561
13001
13761
19878
21207
6
渭阳西路
7680
9909
11206
14619
17110
22094
7
文汇东路
5307
8710
7721
12393
11961
19213
8
文汇路
6940
9513
10238
13649
15723
20984
9
联盟三路
7528
9386
10881
13541
17052
20873
10
毕塬东路
6245
8816
9123
12627
14176
19786
11
毕塬西路
8148
10122
11782
14582
18273
22593
12
中华路
7259
10928
10562
15986
16280
24696
13
两寺渡
7801
11135
11387
16019
17664
24636
14
彩虹
4489
9630
6648
14041
10077
21596
15
西站
9479
13119
13867
19053
21429
29698
16
北部文教区
7851
11438
11206
16609
17442
25492
17
李家堡
6937
10211
10094
14764
15506
22814
18
长庆
13751
9885
19967
14622
30786
22149
19
北站
12974
11047
18873
15880
28924
24528
20
留印工业区
21951
12968
31933
18999
49388
29400
21
沣西经济技术开发区
8196
10525
12034
15479
18606
23976
22
沣东高科技产业区
55075
17186
80170
25185
123532
38932
23
沣西文教区
8047
11789
11744
17316
18052
26694
24
上林苑
1590
3191
2279
4577
3549
7002
合计
246911
246911
359258
359258
553796
553796

三、公交出行方式分担率预测

各特征年咸阳市公交出行分担率见表4-6所示。

各特征年的公交出行方式分担率           表4-6

年份
公交日出行总量(次)
人口(万人)
人均日出行次数次/(人•日)
公交出行分担率
2010
246911
90.03
2.75
9.97%
2020
553796
98.38
2.78
20.25%

4.3 交通分布预测

规划区域2010年、2015年和2020年三个特征年的居民全日公交出行OD。分别见表4-7,表4-8,表4-9所示。

咸阳市2010年居民公交出行OD表(人次/日)           表4-7

咸阳市2015年居民公交出行OD表(人次/日)            表4-8

咸阳市2020年居民公交出行OD表(人次/日)            表4-9

第五章 咸阳市城市公交发展规划

5.1 咸阳市公交线网规划

5.1.1 线网规划原则

一、与城市空间发展布局相协调,促进城市发展;

二、留优汰劣、抽密补疏,完善衔接;

三、明确公交线路功能,合理安排线路走向;

四、优化现有线路,综合协调新老线路;

五、加强公交辐射功能,扩大公交覆盖范围;

六、体现和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5.1.2 公交线网规划总体思路

本次公交线网规划分为两个层次来进行:一是对网络结构的规划;二是对现状单条线路的优化调整。从不同规划期所研究的不同侧重点来看,这两个层次分别属于线网的中、远期规划和近期优化。

一、紧随城市用地发展进程,继续建设、完善公交网络;

二、增加运力配置;

三、加强场站建设,预留发展用地;

四、重视公交停靠站建设,与道路建设改造协调发展;

五、给予公交道路优先通行权;

六、打造品牌线路,树立公交形象。

5.1.3 咸阳市近期公交线网规划

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公交线路主要集中在中心市区,渭河以南地区公交覆盖率低的情况,并充分考虑规划年方案的可操作性及交通政策的影响,提出具体的近期线路调整和规划方案如下表5-1所示。在近期对原有的公交线路完全保留,为加强渭河两岸的交通联系和完善渭河以南地区的公交线网,新增加了101路、102路两条线路。为积极推动“西咸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实现西安咸阳交通同网,公交链接,以方便群众出行,打造良好的西咸经济都市圈的交通环境,拟新增2条咸阳至西安的公交线路,401路和402路,分别称为西咸公交1号线和西咸公交2号线。随着郑西客运铁路专线建设进程的加快,拟在西安北部、咸阳东部修建该客运铁路专线的北客站,且2009年将通车运行,考虑到以后咸阳市、兴平、以及渭南等人们对乘坐郑西客运专线的需求,以及北客站至机场路线的开通,在近期新增从火车站发往西安北客站的公交,称为403路。近期对2路、3路、4路、5路、6路、8路、9路、10路、12路等城镇线路和59路完全保留。

近期新增公交线路        表5-1

[

5.1.4 咸阳市中、远期公交线网发展规划

5.1.4.1 咸阳市中、远期城区线路发展规划

一、城区公交线网规划基本思想

1、满足居民的公交出行需求;

2、符合咸阳市的总体发展方向;

3、与规划的公交场站相协调。

二、城区公交线网规划方案

根据咸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中远期咸阳市将建成几个大型的居民聚居区,这些居住区将是中远期公交线网主要覆盖的地区,连通这些居民居住区,方便居民的生活、生产出行。

中远期咸阳市的工业用地规划将会在主城区内布置六大工业区,这些工业区也将是中远期公交线网需要连通的区域,对于工业园区的连通将方便职工的出行,同时,也有利于各大厂矿、企业的发展。

中远期的公交线网规划主要是考虑上述与新建的居住区、工业区的连通及渭河两岸的交通联系,在本次公交规划的线路中,每个居民聚居区至少都有一条线路经过,并且在用地布局允许的情况下,在各个片区都设置了公交首末站。针对工业用地地区,本次公交线网规划也都规划有公交线路经过,以方便职工上下班。

同时,还应考虑将近期调整后的线网进一步优化,在保持大部分运营状况良好或指标优良的基本线网不变的基础上,取消或调整不合理的线路。另一方面,根据道路系统发展的实际情况,逐步将让中、小型车辆运营的线路从城市的主干道和快速路上退出,而将其的优势发挥在城市的次干道和支路上,使得咸阳市公交线网能够有一个合理的体系结构。

因此,为满足经济发展和居民出行的需求,在中、远期对现有公路的调整和规划如表5-2所示。

中、远期城区规划公交线路一览表        表5-2


线路
起讫点
调整类型
线路长度(km)
经过道路
功  能
1
留印车场
至火车站
线路延长
11
宝泉路、人民路
随着市区的扩大,加强市中心区东西方向的联系
7
马泉镇(茂陵)至陈阳寨
局部改线
13.3
珠泉路、秦皇北路、一号桥、秦皇南路
连通城西茂陵片区和沣河新区,加强渭河南北的交通联系
11
二水厂
至奥力公司
局部改线
12.5
渭阳路、乐育路、人民东路、新兴路、毕塬东路、东风路
系区间骨干线路,承载客流量大,线路各指标良好,连通奥力公司和二水厂,便于职工出行
13
阳光大道
至公交北站
局部改线
13.6
扶苏路、二号桥、人民路、秦皇路
连通沣东高科技产业区、上林苑、和渭河以北中心片区,加强城南和城北的联系
14
公交北站
至朝阳七路
局部改线
13.8
秦皇路、人民路、金旭路
加强市区东部公交稀疏区的交通联系
15
一八五扶贫学校至东张村
线路延长
13.8
文林一路、新兴路、毕塬路、秦皇路、一号桥
南北方向主要骨干线路,加强渭河两岸的交通联系,具有区域连通作用
16
小区东门至渭城镇政府
完全保留
14.6
滨河路、渭阳路、乐育路、民生路、东风路
去往渭城镇政府,东西方向主要骨干路线
18
西阳村什字至尹王村
线路延长
14.8
中华路、渭阳路、人民中路、文汇路、 金旭路
连通咸阳市区渭河北岸的东北部和西部
19
西阳村什字至五金厂
线路延长
12.6
玉泉路、勤俭路、乐育路、渭阳路
连通咸阳市区渭河北岸的东部和西部,方便换乘
20
留印车场至一八五扶贫学校
局部改线
17.4
渭阳路、咸通路、人民路、秦皇路、文林路
承载西南至东北对角线上的客流,线路各项指标良好
21
邮政局至火烧寨
完全保留
13.6
玉泉路、秦皇路、渭河一号桥、世纪大道
连通西北至东南方向的公交空白区域
22
陈老户寨至
沙河风情园
完全保留
12
咸宋路、秦皇路、渭河一号桥、世纪西路
南北方向主要骨干路线,线路通过公交稀疏的区域,具有连通区域的作用
23
曹家寨
至市一院
局部延长
10.5
三号桥、渭阳路、人民路、乐育路、联盟三路
连通渭河南北两岸,加强城市西部南北方向的联系
24
苏家堡
至塔尔坡
完全保留
15.7
咸通路、渭阳路、东风路
加强城市中心区和城市东北部的联系
25
留印村
至咸阳楼
大部改道
12.1
渭阳路、人民路、乐育路、中山街
加强留印工业区和中心商业区的联系
101
留印车场至蓝马啤酒厂
完全保留
14.1
宝泉路、渭阳路、三号桥、世纪大道
连通留印村、沣西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沣东高科技产业区,加强城东和城西之间的联系
102
人民广场至上林南路车场
完全保留
15.6
秦皇路、世纪西路、统一西路
连通上林苑小区、沣东高科技产业区、沣西文教区和商业区,经过城南和中心区道路,加强城南和市中心的联系
103
牛寿池
至朝阳七路
新增线路
14.4
统一西路、渭河四号桥、金旭路
连通牛寿池公园、沣西文教区、沣东高科技产业区、上林苑和渭河以北地区,加强城市南部和东北部的联系
104
东张村
至奥力公司
新增线路
13.9
滨河南路、二号桥、人民路、新兴路、文林路
连通沣西文教区、沣西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渭河以北商业区、北部文教区,加强城南和城北的联系
105
阳光大道
至火车站
新增线路
13.4
四号桥、兰池路
连通沣东高科技产业区、上林苑和渭河以北地区,加强城南和城北的联系
106
留印车场
至牛寿池
新增线路
14.6
宝泉路、人民西路、秦皇路、一号桥、统一西路
连通沣西文教区、沣西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留印工业区,加强城西和城南的交通联系
107
牛寿池
至尹王村
新增线路
14.8
一号桥、渭阳路、东风路
连通沣西文教区、沣西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渭河以北地区,将牛寿池公园和咸阳湖公园联系起来
108
留印村
至火车站
新增线路
13.6
中华路、渭阳路、人民路、抗战路
沿渭河成东西走向,加强留印工业区和商业区的联系
109
曹家寨
至人民广场
新增线路
12.1
世纪大道、二号桥、渭阳路
沿线经过渭河以南的绿地和咸阳湖公园,方便居民娱乐休闲,加强东西方向的交通联系
110
曹家寨
至滨河南路
新增线路
10.7
世纪大道、统一西路
加强渭河以南地区内部的交通联系
111
上林苑
至公交北站
新增线路
15.1
四号桥、朝阳四路、文林路
联系上林苑小区和北部文教区

5.1.4.2 咸阳市中、远期城镇线路发展规划

咸阳市中期城镇线路的调整情况及中远期规划城镇线路具体见表5-3和5-4所示。

咸阳市中期城镇公交客运线路调整表        表5-3

线路
起讫点
调整类型
线路长度(km)
调整备注
公交北站
至泾阳
线路截短
27.6
起讫点由吴家堡调整至公交北站,连接咸阳市区与泾阳县
3
公交北站
至店张
线路截短
17.2
起讫点由吴家堡调整至公交北站,连接咸阳市区、双照镇及兴平市的店张镇
4
留印车场
至兴平
线路截短
14.1
起讫点由世纪方圆调整至留印车场,联系咸阳市区和兴平市
5
尹王村
至正阳
线路截短
16.3
起讫点由火车站调整至尹王村,连接咸阳市区、渭城镇、窑店镇及正阳镇
6
公交北站
至阡东
线路截短
14.2
起讫点由吴家堡调整至公交北站,联系咸阳市区、马庄镇、阡东镇
8
尹王村
至韩家湾
线路截短
18.6
起讫点由火车站调整至尹王村,连通咸阳市区和东部村镇
9
公交北站
至豆腐刘
线路截短
23.8
起讫点由火车站调整至公交北站,连通咸阳市区和北部村镇
10
尹王村
至太平
线路截短
20.1
起讫点由火车站调整至尹王村,连接咸阳市和泾阳县,加强市区和周边县的联系
12
公交北站
至南位
线路截短
15.2
起讫点由火车站调整至公交北站,连通咸阳市区、古渡镇、平陵镇、兴平市的南位镇及沿线乡村

咸阳市中远期规划城镇公交客运线路一览表          表5-4

线路
公交线路
起点
公交线路
终点
线路长度
(km)
途径主要站点
途经主要公路
201
公交南站
户县大王
16.22
钓台镇、王道村、和兴堡、前后寨、康王村、大王镇
咸户公路、s212

5.1.4.3 特色旅游线路和咸阳至西安专线规划

为带动咸阳市周边历史旅游资源的开发,中远期规划开辟旅游公交专用线路,分别发往咸阳市周边的各个重要旅游景点,线路贯穿茂陵、平陵、周陵、长陵、顺陵和阳陵六个陵葬为代表的五陵塬帝王文化遗址以及杨贵妃墓和博物馆等旅游景点,采取大站快车的运行管理,车型采用高档空调车,提供高档次服务。这些旅游线路的开通,充分发挥咸阳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的优势,不断打造旅游品牌,不但方便了游客旅游,更促进咸阳经济的发展。规划的旅游线路如表5-5所示。

咸阳市中远期规划旅游线路一览表            表5-5

线路
名称
公交线路
起点
公交线路终点
线路长度
(km)
途径主要景点
途经主要公路
301
旅游
东线
尹王村
汉阳陵
32
汉平陵、汉延陵、周陵、汉长陵、唐顺陵、汉阳陵
S208、S105
302
旅游
西线
留印车场
贵妃墓
32
茂陵、茂陵博物馆、贵妃墓
S104

咸阳-西安城际公交线路规划具体线路如下表5-6所示。在已有59路通往西安汉城路的基础上,近期规划了401、402、403路,在中远期对这401和402两条线路的走向有所调整,403路保留,新增了404路,中远期规划了咸阳至西安的若干条线路,以满足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咸阳-西安城际公交专线规划           表5-6

咸阳市近期规划公交线路走向图和规划期末的公交线路走向如图5-1、5-2所示,规划期末的城镇线路、旅游线路和城际线路如图5-3所示。

图5-1 咸阳市近期规划线路图

图5-2 咸阳市规划期末公交线路走向图

图5-3 咸阳市规划期末城镇线路、旅游线路和城际走向图

5.2 公交专用道(港湾)规划

公交专用道设置路段及各路段公交专用道的长度如下表5-7所示。规划期末公交专用道如图5-4所示。

公交专用道设置一览表         表5-7

图5-4 规划期末公交专用道图

港湾停靠站(候车亭)的设置数量、位置和规模如下表5-8所示:

公交港湾(候车亭)一览表          表5-8

编号
站名
数量
位 置
规 模
1
文林路与新兴路交叉口
3
南北2处,东西1处
东西3×50,南北3×50
2
咸通北路与珠泉路交叉口
3
南北2处,东西1处
东西3×50,南北3×50
3
体育场什字
4
东西南北
东西3×50,南北3×50
4
玉泉路与秦皇北路交叉口
4
东西南北
东西3×50,南北3×50
5
七厂什字
4
东西南北
东西3×50,南北3×50
6
市二院
2
东西
东西3×50
7
东风路与民生路交叉口
4
东西南北
东西3×50,南北3×50
8
红旗商场
4
东西南北
东西3×50,南北3×50
9
雨茂医院
2
东西
东西3×50
10
长虹路口
3
东西2处,南北1处
东西3×50,南北3×50
11
彩虹二路
4
东西南北
东西3×50,南北3×50
12
长虹路与渭阳路交叉口
4
东西南北
东西3×50,南北3×50
13
咸通路与人民路交叉口
4
东西南北
东西3×50,南北3×50
14
乐育路南口
3
东西2处,南北1处
东西3×50,南北3×50
15
人民路与扶苏路交叉口
3
东西2处,南北1处
东西3×50,南北3×50
16
陕中附院
3
东西2处,南北1处
东西3×50,南北3×50
17
陈阳寨
4
东西南北
东西3×50,南北3×50
18
新兴路口
3
东西2处,南北1处
东西3×50,南北3×50

5.3 公交车辆发展规划方案

5.3.1 公交车辆发展规划的原则

 车辆总量规模与城市发展规模相一致的原则;

 车辆数量和单车容量与公交线路配车相一致的原则;

 车辆性能、车辆更新与公交服务水平发展相适应的原则。

5.3.2 咸阳公交车辆发展规划

5.3.2.1 总体规模

咸阳市2006年规划建设区人口约87万人,共有公交车530辆,折合标台数540辆,万人拥有公交车标台数为6.21标台,即约2000人一辆标准车。

根据咸阳市城市预测的人口规模,确定2010年和2020年万人拥有公交车标台数不应小于7标台和10标台。从而确定近期和中、远期的公交车辆发展规模为2010年达到700标台,2020年达到1000标台。咸阳市规划期各公交线路配车数如表5-9、5-10所示。

咸阳市近期规划公交线路配车一览表           表5-9

线路
起迄点
长度
车辆数
高峰发车间隔(分)
平峰发车间隔(分)
(km)
(标台)
1
火车西站至火车站
7.1
25
4
6
7
世纪方圆至茂陵
14.7
20
8
10
11
二水厂至奥力公司
12.5
32
4
6
13
肿瘤医院至茂陵
12.8
20
6
8
14
北上召至路桥公司
15.3
34
5
8
15
一八五扶贫学校至
国际商贸学院
11
20
6
8
16
小区东门至渭城镇政府
14.6
25
7
10
18
高科花园至
双峰风和日丽小区
10.95
25
5
8
19
吉祥驾校至五金厂
9.5
15
6
8
20
一八五扶贫学校
至留印村
17.2
28
6
8
21
邮政局至火烧寨
13.6
24
7
10
22
陈老户寨至沙河风情园
12
15
8
11
23
新阳光农产品市场至市一院
12.7
20
8
10
24
苏家堡至塔尔坡
15.7
15
6
8
25
咸通南路至咸阳楼
5.16
15
6
8
101
咸兴路至蓝马啤酒厂
14.1
25
6
8
102
人民广场至上林南路
15.6
25
8
10
2
吴家堡至泾阳
30.8
16
8~12
15~20
3
吴家堡至店张
20.4
16
6~8
10~15
4
世纪方圆至兴平
20.6
16
10~15
15~20
5
火车站至正阳
19.6
43
8~12
15~20
6
吴家堡至阡东
17.4
16
10~15
15~20
8
火车站至韩家湾
24.8
22
8~12
15~20
9
火车站至豆腐刘
30
15
6~8
10~15
10
火车站至太平
26.3
25
8~12
15~20
12
火车站至南位
21.4
28
5~8
10~15
59
火车站至汉城路
24.5
55
4
6
401
火车西站至
曲江海洋世界
37
20
5~8
10~15
402
北上召至康复路
40
20
5~8
10~15
403
火车站至北客站
25
25
5~8
10~15

注:近期公交线路共配置车辆700标台。

咸阳市中远期规划公交线路配车一览表         表5-10

起迄点
长度
车辆数
高峰发车间隔
平峰发车间隔(分)
(km)
(标台)
(分)
1
留印车场至火车站
11
25
4
6
7
马泉镇(茂陵)至陈阳寨
13.3
20
8
10
11
二水厂至奥力公司
12.5
32
4
6
13
阳光大道至公交北站
13.6
20
6
8
14
公交北站至朝阳七路
13.8
35
5
8
15
一八五扶贫学校至东张村
13.8
20
6
8
16
小区东门至渭城镇政府
14.6
25
7
10
18
西阳村什字至尹王村
14.8
25
5
8
19
西阳村什字至五金厂
12.6
20
6
8
20
留印车场至
一八五扶贫学校
17.4
28
6
8
21
邮政局至火烧寨
13.6
25
7
10
22
陈老户寨至沙河风情园
12
18
8
11
23
曹家寨至市一院
10.5
20
8
10
24
苏家堡至塔尔坡
15.7
20
6
8
25
留印村至咸阳楼
12.1
20
6
8
101
留印车场至蓝马啤酒厂
14.1
25
6
8
102
人民广场至
上林南路车场
15.6
25
8
10
103
牛寿池至朝阳七路
14.4
20
8
10
104
东张村至奥力公司
13.9
20
8
10
105
阳光大道至火车站
13.4
20
8
10
106
留印车场至牛寿池
14.6
20
8
10
107
牛寿池至尹王村
14.8
20
8
10
108
留印村至火车站
13.6
20
8
10
109
曹家寨至人民广场
12.1
20
8
10
110
曹家寨至滨河南路
10.7
20
8
10
111
上林苑至公交北站
15.1
20
8
10
2
公交北站至泾阳
27.6
16
8~12
15~20
3
公交北站至店张
17.2
16
6~8
10~15
4
留印车场至兴平
14.1
16
10~15
15~20
5
尹王村至正阳
16.3
43
8~12
15~20
6
公交北站至阡东
14.2
16
10~15
15~20
8
尹王村至韩家湾
18.6
22
8~12
15~20
9
公交北站至豆腐刘
23.8
20
6~8
10~15
10
尹王村至太平
20.1
25
8~12
15~20
12
公交北站至南位
15.2
28
5~8
10~15
201
公交南站至户县大王村
16.22
20
8~12
15~20
301
尹王村至汉阳陵
32
20
10~15
15~20
302
留印车场至贵妃墓
32
20
10~15
15~20
59
火车站至西安汉城路
24.5
55
4
6
401
火车西站至
曲江海洋世界
24.5
25
8~12
15~20
402
北上召至康复路
36.1
25
8~12
15~20
403
火车站至北客站
25
25
8~12
15~20
404
蓝马啤酒厂至
西安动物园
26.5
25
8~12
15~20

注:中远期公交线路共配置车辆1000个标台。

5.3.2.2 公交车辆配置

城市公交网络中各条公交线路的公交车型配置,必须考虑该线路的功能性质、所运输乘客的出行特点、运行道路的几何条件综合加以考虑。

咸阳市公交车车型选择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公交车型构成应与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

二、与保护城区风貌要求相适应;

三、与公交线路服务功能相适应。

5.4 咸阳市公交场站布局规划

5.4.1 公交枢纽站的等级划分

对于公交枢纽站的等级,可以按照其交通功能划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枢纽站:一般位于对外交通枢纽、多种交通方式换乘、以及市级大型客流集散中心;

二级枢纽站:一般含有两种交通方式换乘的大区级客流集散点;

三级枢纽站:联结各分区客流、同种方式之间换乘的中心。

5.4.2 本次规划采用的场站用地面积标准

公交场站用地标准是公交场站规划是否合理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进行咸阳市场站规划时,我们充分研究了国家规范制订的公交场站的用地标准,同时参考了其他城市的公交规划场站用地标准。结合咸阳市实际,本着既要满足公交需要,又要节约用地的原则,我们提出公交场站的用地标准。本次规划制订场站的规模标准为每标准车180~220 m2。具体详见表5-11所示。

本次规划采用的场站面积标准                表5-11

场站类型
面积标准(m2/标准车)
首末站(枢纽站)
80~100
综合车场
70~90
修理保养厂
30
合计
180~220

5.4.3 近期公交场站规划

结合近期公交线路的调整,在保留现状车场功能和规模的情况下,综合考虑公交场站的设置要求和规范,规划在近期新建一座综合车场和三座枢纽站,在方便公交乘客换乘的同时,可满足部分车辆的停车需求,如图5-5所示。

图5-5 近期公交场站规划图

一、综合车场

公交北站车场:规划近期在西兰路与咸宋路交叉口以北处建立一个综合性车场,是城区线路与发往正阳、泾阳、店张、阡东、太平等城镇线路的交汇点,在此设置综合车场,既满足公交车辆的停车、保养的需求,又方便了公交乘客的换乘,新建规模是20000 m2

二、枢纽站

人民广场:人民路上有多条公交线路经过、交汇,客流量较大。在此处设置三级枢纽站,可极大的方便乘客进行公交之间的换乘,满足市民不同方向的出行需求。此处枢纽站的规划面积为1000 m2。

火车站:火车站位于抗战路北端,在此处设置二级枢纽站,既可以满足乘客在火车和公交之间的换乘,也可以满足乘客在公交与公交之间的换乘。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实际情况,还应考虑人流、公交车流、其他车流之间的相互干扰。建为二级枢纽场站,规模为2000 m2

蓝马啤酒厂:蓝马啤酒厂位于扶苏路和世纪大道的相交处。考虑到中远期将增加发往西安的城际线路,故在此设置三级枢纽站,可以方便乘客进行城区线路和城际线路之间的换乘,规模是2000 m2

5.4.4 中、远期场站发展规划

在中远期规划中不仅新增了一些场站,对原有的场站功能也进行了调整。在规划的中远期,考虑将公交南站和公交西站的功能由停车保养逐步调整为公交总调度控制中心和枢纽站。由东张村车场和上林南路车场承担渭河以南区域公交车的停车、保养、小修功能。而留印车场承担城西公交车的停车、保养、小修等功能,达到公交发展与城市发展相一致的目的。中远期公交场站规划图如图5-6所示。

图5-6 中远期公交场站规划图

新增场站如下:

一、综合车场

留印车场:位于城西留印村附近。规划在此处新建一个集停车、保养、维修、洗车、测试等协调处理功能于一体的综合车场,解决咸阳市区西部停车紧张问题,同时也能解决乘客在去往兴平、市中心区和渭河以南地区之间的换乘问题,规划该综合车场的规模为20000m2

随着对渭河以南地区开发的不断深入,在中远期规划中,将有11条公交线路加强渭河南北两岸和渭河以南地区的交通联系。为了适应公交线路的调整,,规划中远期,在渭河以南地区建设东张村车场、上林南路车场两座综合车场。

东张村车场:位于沣西文教区内东张村附近。规划在此处新建一个综合车场,解决咸阳市渭河以南地区停车紧张问题,规划该综合车场的规模为15000m2

上林南路车场:位于世纪大道南端火烧寨附近。规划在此处新建一个综合车场,与中远期的规划线路相适应,解决新增线路的停车、维修问题,同时也方便乘客在去往城东、城西、城北地区之间进行换乘,规划该综合车场的规模为20000m2。

尹王村车场:位于渭河以北地区的东郊。规划在此处新建一个综合车场,解决城东没有停车保养场的问题,同时也能解决乘客在去往城西、城南和城东地区之间的换乘问题,规划该综合车场的规模为20000m2

二、枢纽站

长途客运站:位于秦皇路附近,规划在此处设置二级枢纽站,规模为1500 m2,方便乘客在去往城东、城南、城西、城北之间的换乘。

火车西站:位于宝泉路上。在规划的中远期,郑西客运专线将经过咸阳火车西站向宝鸡延伸,并且有城区线路经过,考虑到人们对乘坐郑西客运专线和换乘的需求,对火车西站进行改扩建为二级枢纽站,规模为2000 m2。

渭城镇政府:位于城东长陵路和朝阳五路交叉口附近。在此处设置三级枢纽站方便乘客在去往正阳、太平和市中心区之间的换乘,规模为1000 m2

西阳村什字:位于渭阳路和彩虹路交叉口附近。在此处设置三级枢纽站,规模为2000 m2,方便公交乘客换乘。

阳光大道:位于阳光大道东端南槐村附近。规划在此处新建一个三级枢纽站,能解决乘客在去往中心区、沣西文教区、沣东高科技产业区、上林苑新区之间的换乘问题,规划该枢纽站的规模为1500m2。

朝阳七路:位于城市东北角。既满足公交车的停车、掉头等功能,又方便了公交乘客去往城市西部、南部和北部的换乘。

曹家寨:位于城南世纪大道的西端。在此修建规模为2000m2的三级枢纽站,既满足公交车的停车、掉头等功能,又方便了公交乘客去往城市中心区、城北、城西和城东的换乘。

牛寿池:位于牛寿池公园附近,在此处设置三级枢纽站,规模为2000m2,方便了公交乘客在去往市中心、城北和城南之间的换乘,满足不同出行目的的需求。

陈阳寨:位于秦皇路和世纪大道的交叉口附近。在此处设置枢纽站,规模为2000 m2,方便了公交乘客在去往市中心、城北、城西和城南之间的换乘,满足不同出行目的的需求。

三、修理厂

留印修理厂:位于留印工业区附近。留印工业区位于城市西部,与城市其他分布的交通联系较为方便,并且周边为工业用地,对市民生活所造成的干扰较少,在此建立修理厂比较合适,规划面积10000 m2

四、首末站

根据中远期公交线路规划和综合车场、枢纽站的规划,对一个线路的起讫点不是公交场站的,应在线路的起讫点设置首末站,以满足中远期车辆的停车、掉头,公交车司机的短暂休息等需求。

陈老户寨:陈老户寨和沙河风情园是城区线路22路的起讫点。既可以停放一定的车辆,又方便去往泾阳方向的乘客进行公交换乘。规划面积是1000 m2 。

苏家堡:苏家堡是城区线路24路的起讫点,规划面积是1000 m2 。

沙河风情园:是22路的起讫点,方便22路公交车掉头和工作人员休息。规划面积是500 m2 。

塔儿坡:是24路的起讫点,方便24路公交车掉头和工作人员休息。规划面积是500 m2 。

奥力公司:是11路、104路的起讫点,方便11路和104路公交车掉头和工作人员休息。规划面积是500 m2 。

一八五扶贫学校:是15路、20路的起讫点,方便15路公交车掉头和工作人员休息。规划面积是500 m2 。

市一院:是23路的起讫点,方便23路公交车掉头和工作人员休息。规划面积是500 m2 。

邮政局:是21路的起讫点,方便21路公交车掉头和工作人员休息。规划面积是500 m2 。

马泉镇政府:是7路的起讫点,在此处设置公交首末站,方便7路公交车掉头和工作人员休息。规划面积是500 m2 。

二水厂:是11路的起讫点,在此处设置公交首末站,方便11路公交车掉头和工作人员休息。规划面积是500 m2 。

中华小区东门:是16路的起讫点,在此处设置公交首末站,方便16路公交车掉头和工作人员休息。规划面积是500 m2 。

咸阳楼:是25路的起讫点,在此处设置公交首末站,方便25路公交车掉头和工作人员休息。规划面积是500 m2 。

五金厂:是19路的起讫点,在此处设置公交首末站,方便19路公交车掉头和工作人员休息。规划面积是500 m2 。

滨河南路:是110路的起讫点,在此处设置公交首末站,方便110路公交车掉头和工作人员休息。规划面积是500 m2 。

留印村:位于城西。在规划的中远期,是25路、108路的起讫点。规划在此处新建规模为1000 m2的首末站,既满足公交车的停车、掉头等功能,同时方便了公交乘客去往城市东部、南部和北部的换乘。

上林苑:是111路的起讫点,在此处设置公交首末站,方便111路公交车掉头和工作人员休息。规划面积是500 m2 。

5.5 轨道交通规划

根据《西安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由6条线组成,近期(2006至2015)建设一、二号线,构成“十字”型骨架。其中,一号线东起纺织城,西至后围寨,为东西主客流走廊;其西延伸线接后围寨分两个方向至咸阳市,其中一条是经过世纪大道向西延伸至陈阳寨;另一条是经过世纪大道向东延伸至机场高速。一、二号线已通过国家建设部组织的专家审查,并已开工建设。

一号线西延伸线设置的基本目标是促进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建议以此为契机,对咸阳市的轨道交通进行专项研究规划,以作为咸阳市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补充。

5.6 咸阳市公交规划方案评价

公交规划技术评价主要用以反映公交线网结构、规模等状况,本此规划中选择线网密度、线路重复系数、站点覆盖率等作为评价公交规划方案的指标。

在规划期末城区公交线路的线网密度和公交站点覆盖率将达到《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要求。城镇公交已经形成了以市中心区为中心,以各主要镇为重要节点,一般镇村为次要节点的放射形网络,线路覆盖了咸阳市的所有镇和主要的县级以上公路。城镇线路的完善,将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镇区经济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咸阳至西安的城际公交在已有线路的基础上,对线路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展、延伸,以加快西咸一体化进程,促进咸阳的经济发展。经过测算,各城镇线路、城际线路以及主要居民居住地相互之间公交出行时间均在90分钟以内,市域范围内公交出行较为方便,可以实现半日往返。城镇公交高峰时段平均等车时间为8分钟,平峰时段平均等车时间为12~15分钟。城际公交高峰时段平均等车时间为4分钟,平峰时段平均等车时间为6分钟。咸阳市公交规划各评价指标的计算结果汇总如表5-13所示。

咸阳市公交规划总体技术评价指标         表5-13

评价指标
单位
现状指标
2010年规划指标
2020年规划指标
规范值
(或推荐值)
公共交通线路数
25
30
43
公共交通线路长度
km
430.56
552.31
737.52
公共交通线路网长度
km
142.55
152.76
194.86
公共交通运营车辆数
(折算标准车)
标台
540
700
1000
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
标台/万人
6.21
7.87
10.48
8~11
场站面积
m2
67721
92721
203221
公共交通线路面积密度
km/km2
2.36
2.86
3.58
公共交通线路网面积密度
中心区
km/km2
3.60
3.60
3.30
3~4
边缘区
0.88
1.52
2.31
2~2.5
公共交通线路重复系数
1.79
1.63
1.55
公共交通平均运送速度
km/h
19.1
20
25
16~25
公交出行方式分担率
7.74%
>9%
20.%
20%
(建设部目标)
线路非直线系数
1.52
1.4
1.4
<=1.4
平均公交出行时耗
min
42
38
35
35
公交站点
覆盖率
300m
57.27
60.3
70.5
>=50%
500m
78.05
85.7
92.1
>=90%

评价结果表明咸阳市规划年公交规划方案达到了公交规划设计的主要目标,公交优先的布局原则也在规划方案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

第六章 咸阳市客运出租车发展规划

6.1 咸阳市出租车发展规模

根据城市居民与流动人口数量、人均出行次数、出租车出行比例、出租车平均出行距离、平均载客人数、空驶率、平均运营时间和平均运营车速等资料可计算出租车的实际需求量。

根据收集所得的以上数据测算出未来年出租车需求量在3000辆左右,相当于每千人3.12辆。

6.2 咸阳市出租车经营管理模式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镇间联系密切,出租车的需求将有较大增长,出租车数量随之增加,远期有偿使用费用可适当增加。为避免无偿使用者哄抬价格等投机行为和兼顾出租车经营者的利益,实行出租车经营权有偿使用制度是确保出租车市场有序发展的要求,同时培育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吸取某些城市的经验教训,结合咸阳市实际,建议以5~8年作为出租车有偿使用期限,同时缴纳5~8年的有偿使用费用。

6.3完善客运出租车经营权有偿使用制度

出租车经营权有偿制度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相适应的,有助于以市场为基础来配置出租车资源。但由于这种客运出租车经营权有偿使用制度在国内的实践时间并不长,需采取措施使之不断完善。

一、 建立开放式的信息网络;

二、 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出租车经营权有偿转让市场;

三、 引导和规范承包、租赁经营行为;

四、 规范和监督出租车服务。

第七章 公交经营管理模式与运营调度

咸阳市公交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以现代化公交设施为依托,以多元化经营为方式,以线路专营权为保障的公交企业经营与管理模式。

一、经营模式

(一)公司化经营

咸阳目前主要还是公车公营与线路租赁相结合的多元化经营模式。总体上看整个公交市场运作比较有序,但租赁线路与公营线路仍存在不当竞争,租赁线路沿线随意上下客、等客时间长的现象较为普遍。为保障公交系统的稳定发展,未来咸阳市宜保持公交线路专营权制度,坚持国有企业为主体,逐步培育和完善公交客运市场。

(二)经营模式的专营权

为保障公交系统的稳定发展,未来咸阳市应实行公交线路专营权制度。公交专营权制度是坚持国有企业为主体,引进竞争机制,在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动员地方、部门和集体经济力量,坚持公交优先发展原则,逐步培育和完善公交客运市场的一项改革措施。

(三)经营结构的多元化

随着咸阳市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公交企业应进一步拓展多元化经营模式。

(1)根据不同线路的性质、客流、道路运行环境等条件,采用不同的公交车型,实现公交车辆多元化。大客流线路宜采用大车型、高档车,小客流线路可采用中小型客车,以保证一定的发车间隔,方便乘客。

(2)拓宽公交业务范围,除传统的公交客运外,积极开展广告、车辆服务(如对外租赁、维修、救援等)以及其他商业开发,实现公交业务多元化,积极寻求公交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管理模式

未来在公交管理中应坚持以下原则:

(1)准入规范原则。

(2)有序发展原则。

(3)优质服务原则。

(4)政策扶持原则。

未来,应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变“重城市轻农村”的意识。建议咸阳市继续由公用事业管理部门单独管理城区与城镇公交,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政府应组织城建、公安、交通等部门为大力发展农村公共客运市场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客运市场的良性运作。引进现代化管理方式,实行微机化管理,实现办公自动化、信息管理实时化。把“公开、公正、公平”作为建立有序竞争公交客运市场的基本准则。进行运营调度管理,实现最经济、最合理运营的计划调度管理及解决突发状况的现场调度管理。

三、运营调度与信息化建设

未来咸阳市应积极发展建设信息化公交。规划重点发展领域有:公交运营信息化管理系统、公交出行信息系统、公交乘客信息系统、公交IC卡系统。

伴随社会信息化建设,应积极建设咸阳市公交网站。该网站应介绍公交系统发展建设情况、服务业务,发布公交线路信息(包括线路分布、站点、票价、运营时间、换乘等信息),成为联系居民与公交主管部门和企业的桥梁。

第八章 公交发展保障体系

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实行公交优先要通过有效的保障体系来实现。咸阳市公共交通要实现显著发展,仅仅依靠公交企业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方方面面给予大力支持。具体应在以下方面加以重视:

一、 强调公交立法

二、 积极稳妥地进行公交行业改革

(1)加大城市公共交通的投入。

(2)加强市场监管。

(3)提高服务水平。

三、 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提供财政支持。

(2)建立低票价的补贴机制,规范补贴制度。

(3)调整客运价格。

(4)实行用地划拨。

(5)加大科研投入。

四、 完善企业管理机制

(1)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导向作用,积极为公交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2)加大硬件投入,提高服务质量。

(3)完善投诉渠道、简化投诉程序,积极营造消费者参与监督条件。

五、 严格规划控制公交场站用地

六、 道路使用与通行优先

(1)通过优化城市道路网络合理布局,为公交发展创造良好的运行基础。

(2)为确保公交规划的实施,要在规划期内确保与规划线路相应的道路建设,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

(3)加强对个体交通的适度管理控制,确保公交的道路通行优先权。

七、推行城镇公交一体化发展机制

(1)建立适应城镇公交一体化的管理体制。

(2)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导向作用,积极为公交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3)实行公交优先发展、资金扶持、税收优惠政策。

八、计划管理出租车发展,控制市区摩托车发展

为了形成城市大公交的格局,体现大运量的城市交通特点,对个体交通必须适度控制。建议政府对摩托车、助力车采取严格限制措施。对单位通勤车的发展进行计划管理,对出租车实行适度的计划控制,有关管理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编制出租车运营证的年度发放计划并付诸实施。

问题与建议

由于城市的公共交通发展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涉及的因素众多。在本次编制咸阳市公交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与公交发展密切相关,但又超出了公交规划的范围。现归纳如下,希望能为后续的有关规划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1. 与咸阳市其他规划研究相动态协调的问题。

2. 在城市道路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港湾式停靠站”的同步设计、同步建设。

3. 在规划区内兴建大型厂矿、商贸及住宅小区时,应预留公交首末站和停车场并与其同步施工。

4. 规划的城区公交场站未来将承担全市大部分车辆的停放保养,因此用地必须予以保证,如实在存在困难,可以对场站位置进行调整,但前提是必须保证场站的总规模。

5. 公交停靠站的建设必须纳入到道路建设中统一考虑,避免重复建设。

6. 城镇公交建设必须重视镇区公交场站的建设。

7. 充分考虑各大企业、厂矿通勤车经营逐步退出市场,推向社会的实际情况,以公交网络覆盖,解决其职工及其他居民的出行需求。

8. 加强政府监管与法制建设,清理非法营运,以规划和法治规范市场,提升公交行业的服务质量,树良好窗口形象。

9. 以“绿色交通”的理念,加强高科技的应用和公交车辆的更新改造,逐步推行智能化管理系统和公交IC卡。

本次规划旨在为咸阳市未来十多年的公共交通发展指明方向,确定基本思路。公交优先发展是一项长足的事业,公交规划为公交有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公交规划的效果要得以实现还必须经过各方面长期努力积累,需要大量规划外的工作。在此对公交规划的有关后续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1. 尽快完成《咸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咸阳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修编工作,以保障咸阳市的可持续发展。

2. 尽快完成公交场站用地的报批手续,为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基本保障。

3. 按照规划结合场站功能对场站配套设施、内部交通组织进行详细设计,对大型场站进行交通影响分析,推动场站建设进程。

4. 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公交发展的重要依托,因此公交规划要紧密结合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作出调整,一个不断滚动、不断调整的规划才能更科学、有效地促进自身发展。

5. 重视公交线路的设计工作。规划层次对具体线路的涉及内容有限,实际操作中应对即将实施的线路进行细致的设计,包括沿线站点设置、运营车辆选择配置、线路的运营管理调度等多方面内容。

6. 建议有关部门对咸阳市境内的轨道交通线进行专项研究,以利于及早控制用地以及对公交线网进行调整。

公交的不断发展也促使新问题不断涌现,而规划本身又是一个不断动态发展、协调的过程,因此在规划后续工作中进行必要的总结调整是十分必要和必须的。

知识共享
合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