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欧生态城 >> 解决方案>> 绿色建筑

北川地震纪念馆建筑设计方案

时间:2010-05-12  来源:北川地震纪念馆网  作者:

北川地震纪念馆选址于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任家坪,毗邻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

方案一(大地网格)

将山体与场地引入大地网格体系,创造出地景式的建筑形态。通过网格的变化形成视觉焦点,呼应祭奠广场及仪式空间,象征时间、空间的凝固;追思、纪念的延续。

地震是对秩序的破坏和重构。把大地板块的组合抽象为规则的方形网格,以象征秩序。通过网格的扭动和异变,表现大地颤动并定格于瞬间的意向,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突显“灾难性”;通过规则网格的阵列和重复凸显“纪念性”。

附件:方案一 PPT详细说明下载  

方案二(轨迹)

以轨迹的概念作为核心线索延展覆盖整个基地,通过指向明确的线形元素将入口广场、地震纪念馆、纪念林、纪念广场以及换乘中心组成连续有机的整体,围绕废墟遗址形成整体而富有张力的空间网络。利用变化的线形空间,在场地与建筑中呈现平静-突变-重归平静的趋势,述说人生的跌宕起落,寓意个体的人生经历与社会的发展历程,时而舒缓,时而起伏,平和而有序地展开. 突如其来的灾难性事件产生的强烈冲击与剧变,彻底改变了原先平缓有序的轨迹,甚至迫使其扭曲错位. 痛定之后,一切终将归复平静, 生活必将续写,人生必将重新起航。

附件:方案二 PPT详细说明 下载

方案三(花祭)

灾难 -- 举世震惊 国人共殇

抗震 -- 八方救援 民族精神

花祭 -- 羊角花开 生命缅怀

重生 -- 愈挫愈勇 希望重生

面对汶川地震带来的巨大的民族与家庭伤痛,

面对可歌可泣的抗震救灾事迹,

面对千千万万的个体生命故事,设计采用最纯粹、最有力的表达形式,从羌族代表幸福吉祥的“羊角花”得到启发,大地裂开,升腾空中,凝聚为一朵洁白盛开的生命之花,这是对逝者的祭奠与缅怀、这是对生命的颂扬与生者的激励、更是对八方汇聚与希望重生的礼赞。中心式的建筑布局适应高效的展厅与流线组织,在纪念中庭天光泻下的顶部,八万多颗星光象征着每个罹难同胞的生命。纯粹的建筑外部将采用北川当地的白色片石,构筑这一与山河同构的生命之花。

附件:方案三 PPT详细说明 下载

方案四(裂缝)

纪念,是为了更好的活着。

纪念是一种回忆,一种自省,是现实与过去的交织。

本方案中,纪念馆通过下沉的坡道将人们引入地下,纪念之路如同一道裂缝,隐喻5.12汶川大地震带来的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伤害与裂痕。随着纪念之路的展开,参观者穿过幽暗的通道,除了目睹展览带来的追思,同时感受到空间尺度处理上带来的精神震撼,释放压抑已久的哀伤,清理地震带来的伤痕与郁结。当参观者由地下缓步走出,走向阳光明媚视野开阔的纪念广场,豁然开朗的世界让人们重回现在。截然不同的尺度昭示着一次情感宣泄的完成,而后感受生命的美好与张力。

附件:方案四 PPT详细说明 下载

方案五(守望故土)

“方舟”

从大地升腾而起,倾斜 5.12°,遥指故土;

“羌塔”

矗立于建筑之上,如一个个生者,追忆逝者。

这是一个生于大地的纪念馆,宁静而有力。

幽长的甬道带您走进建筑,走向大地深处,去认知自然,寄托哀思;婆娑水影,唤起人间的互助与温暖;束束阳光,缥缈在天堂;

在这里,我们一起守望故土,守望长眠于青山的亲人。

附件:方案五 PPT详细说明 下载

知识共享
合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