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欧生态城 >> 解决方案>> 绿色建筑

北京科学中心建筑设计方案

时间:2010-09-08  来源:都市世界  作者:lixy

日前,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北京科技馆老馆改造为北京科学中心的建筑设计方案评选活动已经启动。9位国内顶级专家将从不同角度对8家建筑设计机构推出的9套各具特色的设计方案进行评审。目前,这9套方案正在网上公示,欢迎北京市民登录首都科技网(www.bast.net.cn)投票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方案一——首都之眼

以眼睛为造型的建筑。以科技的前瞻性和神秘感为设计思路,建筑造型以体现未来感的曲线为主。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通过眼睛来实现的,因此建筑整体造型类似眼睛。

方案设计理念为“我看未来”,总体造型是以“眼睛”作为北京科学中心方案的主题。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就是通过眼睛反映到人的大脑,科学世界的迷团需要一个认知的过程,北京科学中心作为“首都之眼”,为大众提供一个了解这些谜团的窗口和平台,同时也体现北京作为世界城市应具有开放的视野。本建筑设计方案以科技和科学作为灵感的火花,以科技的前瞻性与神秘感作为设计思路,建筑造型以体现未来感的曲线为主。

方案二——绿色方舟

大型绿色立体公园。体现建筑未来的绿色趋势,将在5.7万平方米的土地上建起总面积达6万平方米的大型立体公园。这座公园不仅是科普场所,而且是休闲场所。

方案以“绿色.未来”理念来诠释北京科学中心“我.在.未来”的设计主题。在局促的5.7万平米用地上,创造了6.2万平米的公共绿地,未来将是北京最大的空中花园;这些绿色空间将承担科普广场、日常休憩等多元化的职能。屋顶和墙面绿化为建筑披上生态的外衣,有效的降低了建筑的能耗,也为雨水收集、“精准农业”展示和改善建筑环境创造了条件。方正的体型与首都方正的城市肌理相呼应,为未来布展提供了可能性。功能上引入大面积的实验培训与探索公园,突出公众参与性,从而与其他科技馆相区别。

方案三——科技点亮城市

本方案以“科技点亮城市”作为设计切入点,突出北京科学中心的科技性和开放性特点,使建筑点亮辐射区域的城市空间,激发城市中轴线周边的多重城市机能。设计中将建筑底层空间释放,归还给城市和市民,并整合了多重功能,使之成为获取信息和知识的场所。科学中心是一个开放性的交流平台,人们可以在这里,游览、参观、探索和学习。科学中心关注市民的可参与性,同时也为城市空间的更新带来了活力与契机。

方案四——知识的原点

科学是一个过程,一个人类对于知识的无尽探索与实践的过程。 我们寄希望于北京科学中心成为一个“知识的原点”。这个“知识的原点”具有普遍性,每个人都有权利踏上科学的殿堂,喻为开放型广场和裙房坡顶;“原点”有无限的可能性和差异性,“百家争鸣”是科学探索的精神,建筑表面及顶部设计有大小不等的圆窗,喻为不同学科,理念所留下的印记;主体建筑顶部是辩论的场所,不同理念在此争论和碰撞,这是“原点”的辩证性。

方案五——智慧之门

恍如太空来客般的球体轻盈的落在大地之上,梦幻的外壳微微开启,露出内部蕴涵科学与智慧的神秘天体,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激发求知的欲望。

极具原创性的形态设计传达出“开启智慧之门、引入科学殿堂”的寓意。

创造性的分散式布局使功能空间更高效合理、并满足分期建设。

屋面太阳能光电板等节能设计彰显建筑的绿色生态魅力。

充满原创性、纯粹而独特的“智慧之门”将成为古都北京新的地标建筑。

方案六——生命之岛

本方案设计命名为“生命之岛”,它是对科学中心所展示的 “生命”、“生存”和“生活”三个方面的主题的涵盖,体现了科学中心的展示主旨。 建筑的形体如同漂浮的岛屿,三个有力的巨柱将它从水中托起,它象征了地球上生命的奇迹,也象征着生命与环境间的依存和脆弱的平衡。 一条红色的漫步坡道盘绕在三个巨柱之间,将它们串联在一起,红色坡道为免费区域,可以漫游整个建筑,并到达屋顶的活动平台,屋顶平台可作为室外展场,也可作为城市观景平台。

方案七——梦想未来

建筑造型体现生命、生存和生活3大主题,极具未来感。原有的穹幕影厅将被保留,在其外表面加装体现科技之美的装饰性外壳。

方案以梦想未来为核心,用过去,现在,未来对应生命、生存、生活理念,以流畅曲线塑造建筑,象白云如波浪似飘带?留给人充分遐想,具有极强的标志性和未来感。基地东南设计为与地铁结合的绿化市民广场,保留的穹幕影厅仿佛长于绿丘上,外表装太阳能光电板,夜间成为LED屏幕,尊重城市记忆的同时体现环保理念。建筑的钛金属外壳充分体现未来感,三层展厅分别以生命生存生活为主题,盘旋上升,完成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的升华,最后沿建筑南侧的坡道下至广场,观众从梦想回归现实,愈加重视科技,珍惜生活。

方案八——科学之翼

真正的零碳建筑,使用先进的环保技术。

“科学之翼”的设计突破传统科学中心“1球体+1方体”的建筑语言,从“生命?生存?生活”主题获得灵感,以错落的楼层叠加形成“双翼”的形状,寓意北京以科学进步为动力,乘“科学之翼”凤翔未来。坐落在“科学之翼”西南侧的球型建筑是本设计的绿色亮点--“生命机器”。她将“科学之翼”作为零碳建筑的运行向所有观众展示出来: 雨水采集,收集太阳能,同时采用最新的生物过滤、净化和循环水的系统,使得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循环利用。在这里,公众既能体验到前沿科技的魅力,更能通过“生命机器”近距离感受和认识绿色科技,憧憬美好的绿色未来。

知识共享
合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