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屋顶绿化与节能专委会 >> 书籍推荐
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上、下册)
本书系统介绍了“海绵城市”的概念、内涵、推广海绵城市的关键技术和优秀案例,对当今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具有很强的参考意义和实用价值。
该书是俞孔坚及其团队近20年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之集大成者。他从哲学高度,深刻反思了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待雨和水的态度,反思了单一目标导向的“灰色”工程依赖所导致的各种城市病,提出了系统全面的雨和水的价值观,提出了系统解决以水为核心的生态与环境问题的方法论—通过建立生态基础设施(即绿色海绵系统),来系统地、综合地解决城市水及其他生态与环境问题,并将保障和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而不仅仅是就事论事地实现雨水管控目标。
本书系统而全面地定义了“海绵城市”的概念,明确了海绵城市的学理,指出,“海绵城市”既是一种城市形态(即生态型城市),也是一种关于雨、水及雨洪管理和生态环境治理的哲学、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作者通过在全国和世界各地的实践案例,在国土、区域、城市和城区等多个尺度上,阐述了海绵城市的构建方法,并与中国现行法定的城市规划体系进行衔接,来破解当前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一个关键性难题,即如何使海绵城市的规划与现行法定规划相衔接。
本书通过著者亲手实践的众多在国际获奖的建成案例,来介绍海绵城市建设的具体技术,阐明如何将本土性与国际性相结合,并应用古今中外丰富的海绵技术遗产,尤其是创造性地吸取中国五千年的乡土农业、城镇建设和乡土水工遗产的智慧,来进行真正绿色的海绵城市建设,而避免高投入和高维护成本的灰色“海绵工程”。
作者简介
俞孔坚,1963年生,浙江金华人,1995年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2016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为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会士,中国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组织部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和国家特聘专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1997年回国后,领衔创办了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并创办了具有国际声誉的土人设计(Turenscape)以开展广泛的城市和景观规划设计实践。其学术贡献主要包括针对快速的城镇化和恶化的生态环境,开创了生态安全格局研究与应用。他把城市规划设计和景观设计定义为“生存的艺术”,认为中国的城市建设需要一场“大脚革命”,通过建立生态基础设施来综合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为此,提出以生态基础为先导的城市和国土“反规划”理论和方法论;系统提出了构建“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理论和方法,用景观设计学的方法进行城市生态防洪和雨洪管理、生态水净化和工业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及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以及绿色出行和游憩系统的规划设计;他领导的北京大学和土人设计团队实验设计了一系列可复制的工程范例,在中外200多个城市推广,并在世界10多个国家实践应用。这些设计作品以生态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赢得了国际声誉,曾11度获全美景观设计奖,4次获得国际建筑展全球年度景观奖等20多项国际奖,并成为欧美主要专业教材的案例。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导言问题与背景
第一章“海绵”与“海绵城市”的哲学
第二章海绵城市遗产与综述
第三章海绵城市定义及其构建方法
第四章宏观:海绵国土与海绵区域总体规划
第五章中观:海绵城市控制性规划
第六章微观:绿色海绵工程系统设计与案例
参考文献
本书贡献者
书摘
更多>>政策法规
更多>>合作单位
- [10-11]中央新影集团
- [10-11]北京多采多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10-11]北京宝莲纳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 [06-07]云南福美环保材料有限公司
- [05-31]浙江新四季园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05-24]浙江省农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