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屋顶绿化与节能专委会 >> 海绵城市

重庆将建“海绵城市” 变的会呼吸

  重庆将变成一座会呼吸的城市!日前,市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的文件,两江新区悦来新城、万州区、璧山区、秀山县为“1+3”试点,将加快全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步伐,力争到2030年全市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将达到目标要求。
  哪些区域试点?
  “1+3”先行试点,即:1个国家级试点区域两江新区悦来新城(建设期为2015—2017年);3个市级试点区域万州区、璧山区、秀山县(建设期为2016—2018年)。在4个试点项目实现运营的基础上,形成符合山地城市特点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维护管理等地方标准。
  2018—2020年,有条件的区县及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先行启动海绵城市建设。力争到2020年,试点区县城市建成区30%以上、非试点区县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2020—2030年,全市所有区县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力争到2030年,全市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海绵怎么呼吸?
  文件指出,各区县政府应在2017年年底前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新编或修编各层级、各专项(专业)规划。因地制宜采取屋顶绿化、雨水调蓄与收集利用、微地形等措施,提高建筑与小区的雨水积存和蓄滞能力。推进海绵型道路与广场建设,改变雨水快排、直排的传统做法,增强道路绿化带对雨水的消纳功能。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停车场、广场等扩大使用透水铺装,新建城区硬化地面可渗透面积宜达到40%以上。
  通过建设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人工湿地等措施,增强公园和绿地系统的城市海绵体功能,消纳自身雨水,并为蓄滞周边区域雨水提供空间。
  海绵城市咋建?
  去年4月,悦来新城就被确立为全国16个海绵城市试点地区之一。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扭转观念。”悦来集团规划部主任魏映彦说,传统城市建设是硬化路面,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海绵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


  

友情链接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南配楼3层1321(100037)

电  话:010-52919059-8007  联系信箱:wdlhzwh@sina.com 

版权所有: 中国屋顶绿化与节能专业委员会 京ICP备160049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