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屋顶绿化与节能专委会 >> 海绵城市

深圳全力打造“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它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海绵一样的“弹性”,能够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以建设“海绵城市”为重要目标的“柔水”行动是此次深圳治水提质攻坚战中的十大治水行动之一。随着以完善排水管网,提高雨污分流率,提升污水处理能力,消除黑臭水体,清除底泥,增强防洪排涝能力,让河流恢复生态自净等为主要内容的“织网”、“净水”、“碧水”、“宁水”行动的逐一展开,深圳正发力“海绵城市”建设,全力打造一座能够自由呼吸的海绵城市,让人与水,水与城和谐共处。
  
  出台“柔水”方略吹响建设号角
  
  一个月前,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举行了第一次会议,研究了我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路径、目标任务和落实措施,并对相关工作进行了部署。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虎指出,建设海绵城市,既是我市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深圳城市快速发展到现阶段系统解决水问题的内生要求。他认为,海绵城市建设涉及社会各行各业和城市管理治理的方方面面,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重点要推动规划设计建设等相关行业主体理念的转变。
  
  当天的会议还审议通过了《深圳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在前期工作成果基础上,突出问题导向,把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落实到城市管理治理的全过程和各环节,通过加强部门衔接联动,加强制度机制创新,严格责任落实和时限要求,以试点区域带动全市,加快解决深圳内涝积水、水体黑臭等水难题,取得最大综合效益。据悉,这份全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近期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将印发实施。
  
  早在今年4月22日,在国家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联合组织的2016年国家海绵城市试点竞争性评审中,深圳凭借扎实的工作基础、系统的规划方案、优异的现场陈述答辩,成功入选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而随着《深圳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出炉,也预示着深圳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正式吹响了全面启动的号角。
  
  2030年八成建成区符合海绵特性
  
  据了解,城市开发建设发展中,深圳地面硬化占比不断提高,水文条件改变很大,由于水面减少间接影响着河流径流量和污染治理,对城市的水安全和水环境两方面建设都提出了严峻挑战。此次入选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后,将分3年获得国家共计15亿元的财政补助支持。
  
  目前,深圳已经开始启动在全市24个片区实行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方案,涉及面积254.6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203.7平方公里。除了光明新区凤凰城外,还包括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坪山中心区、宝安中心区、福田保税区等23个成片建设区,将因地制宜地编制海绵城市建设详细规划或实施方案,形成海绵城市重点项目库,理顺本区域海绵城市实施机制,有序开展海绵城市规划建设。
  
  与此同时,除成片推广区外,政府投资的道路、广场、公园绿地、公共建筑、水务项目以及达到一定规模的社会投资的城市更新项目,将强制要求采用海绵城市的理念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
  
  根据计划,到2020年,全市预期达到海绵城市要求的城市建成区面积将超过200平方公里,占2020年规划城市建成区面积(976平方公里)的21%;到2030年,除地质不适宜地区、污染源地区等特殊区域外,建成区超过80%的面积将符合海绵城市目标要求。
  
  “互联网+”技术打造智慧型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涉及自然积沉、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三方面的改造,目前市民关注的防洪排涝、正本清源等工程都需要融入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通过恢复城市的自然生态来达到更好的效果。”市水务局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将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加快系统提升防洪排涝能力。
  
  《深圳市治水提质工作计划(2015—2020年)》中明确提出,将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LID)模式,加大城市雨水径流源头减量的刚性约束,实现“五位一体”系统治水。充分利用公园、绿地等地上、地下空间,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和大型排水设施,打造“渗、滞、蓄、净、用、排”有机结合的水系统,缓解城市内涝。通过水系连通,保留和扩大景观水面,保护和改善水生态环境。
  
  “深圳正在研究制定海绵城市建设、施工、维护、运营的相关标准,有序开展海绵城区建设。”深圳市水务局副局长段洪雷表示,“海绵城市,立体治水”是深圳下一阶段治水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充分利用公园、绿地等地上、地下空间,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和大型排水设施,深圳正在打造“渗、滞、蓄、净、用、排”有机结合的水系统,缓解城市内涝。同时通过水系连通,保留和扩大景观水面,保护和改善水生态环境。
  
  国务院参事、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在参加6月17日举行的第四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时,建议信息技术发达的深圳在海棉城市过程中,可以引入“互联网+海绵城市”理念,来解决现代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排水、污水处理、供水防灾症结。“要把‘海绵城市’与‘智慧城市’结合起来,把各种各样的分布式的能源、分布式的绿色设施和分布式的海绵设施协同起来,实现智慧排水、智慧的雨水收集、智慧的管道检测以及反应,还有智慧的水循环利用、地表水污染的实时监测和反应,暴雨的预警和水生态、水系统的智慧应对,包括集中的分散相结合的水污染的管理,进而达到高效率节能目的。通过收集分布式的微循环水环境数据,推动深圳建设智慧型的海绵城市。”

 

 

 

 

 

友情链接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南配楼3层1321(100037)

电  话:010-52919059-8007  联系信箱:wdlhzwh@sina.com 

版权所有: 中国屋顶绿化与节能专业委员会 京ICP备160049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