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屋顶绿化与节能专委会 >> 海绵城市

解读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建设有里有面的“海绵城市”

  
  近些年,“逢雨必涝、雨后即旱”成为不少城市的通病。而海绵城市建设,指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实现对雨水的吸纳和利用,实现城市良性水循环。
  
  3月9日,海绵城市倡导者、反城乡硬化运动发起人刘波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海绵城市的发展方向,让海绵城市建设不仅仅限于试点城市,而是所有城市都应该重视这项“里子工程”。
  
  我们在国外的大片中经常看到汽车在地下水管道里飞驰,那就是地下综合管廊。我国由于水、电、热、气等不同部门各自为政,各扫自家门前雪。有些地方负责人目光短视,一届领导一届工程。因此造成大量重复建设,城市马路经常被“开膛破肚”,排水管道刚建好填平路面,燃气管道建设时又重新挖开,另起炉灶。有些人戏称应该给马路装上个“拉链”,需要铺设管线时,直接拉开就可以了。还有在夏季暴雨时节,总有汽车被淹、人员失踪的报道,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则是解决此类问题的较好办法。
  
  “面子”是一个城市的面貌,而“里子”则是城市的气质。“面子”决定着人们看到了什么,而“里子”则体现着人们感受到了什么。“面子”决定了城市硬件的“公共性”和“现代性”,而“里子”则决定了城市管理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城市建设,既要有“面子”,更要有“里子”,只有兼顾“里子”,才能撑起“面子”。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顺应人民期盼,既可拉动有效投资和消费,又能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造福广大群众、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
  
  这项工作的开展,贵在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分步有序推进。才能贯彻并达到总理报告中提到的海绵城市的规划和目标。

 

 

 

 

 

友情链接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南配楼3层1321(100037)

电  话:010-52919059-8007  联系信箱:wdlhzwh@sina.com 

版权所有: 中国屋顶绿化与节能专业委员会 京ICP备160049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