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城市建设仍“在路上”
当前绝大多数地级以上城市都把“生态城市”作为建设目标,但生态城市究竟该如何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院6月20日发布的生态城市绿皮书《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3)》提出,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关键是转变人们的价值观念,着眼点是转变生产方式,改变生活方式,建设宜居、宜业、宜发展的绿色城市。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看来,当前许多地方的生态城市建设走入了误区。“生态城市不是种树种草搞绿化。着力资源节约、节能减排,探索绿色发展道路才应是生态城市建设的真义。”
《报告》坚持普遍性要求与特色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用“核心指标+扩展指标”建立动态评价模型,评选出生态城市健康发展100强,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为:深圳市、广州市、上海市、北京市、南京市、珠海市、厦门市、杭州市、东莞市、沈阳市。
“健康指数靠前的城市从整体看已经走在全国前列,但空气质量、水质等重点单项指标却仍不达标。”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举科提出,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包括以个人和局部利益损害生态环境问题还未根本扭转,生产生活园区建设还需规范,城市内外自然带、农业带和人文带建设未能和谐发展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