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需要舒适的空间
日前,“城市密度极限自由论坛”在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蛇口价值工厂举行。本活动由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承办,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城市设计处处长张宇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副院长朱荣远、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王世福、南京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丁沃沃、香港建筑中心董士/arQstudio 创办人陈丽乔、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董贺轩、人类学学者马立安、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主任黄伟文、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杜雁等人士出席,与现场观众从多学科、多角度触碰城市密度的极限。
陈丽乔为观众带来香港高密度城市发展的经验分享。典型的香港建筑包括商场、会所、普通住宅、别墅、学校等,甚至教堂上有办公楼,政府楼上面有图书馆、球场、剧院,很多公用设施集中和叠加在一起。室内的空间是微型化、百变的功能,街道作为市民的客厅。陈丽乔并以香港希慎广场作为很典型的例子,为实现业主减轻铜锣湾污染问题的理想,设计师将希慎广场整栋楼设计成城市的绿窗,做了很多绿化的空间,包括空中花园、空中农场等,以开拓更多的土地来源。
陈丽乔为观众带来香港高密度城市发展的经验分享。典型的香港建筑包括商场、会所、普通住宅、别墅、学校等,甚至教堂上有办公楼,政府楼上面有图书馆、球场、剧院,很多公用设施集中和叠加在一起。室内的空间是微型化、百变的功能,街道作为市民的客厅。陈丽乔并以香港希慎广场作为很典型的例子,为实现业主减轻铜锣湾污染问题的理想,设计师将希慎广场整栋楼设计成城市的绿窗,做了很多绿化的空间,包括空中花园、空中农场等,以开拓更多的土地来源。
黄伟文通过港深两地开发时长、消耗土地的对比,指出深圳密度很低,消耗土地过于粗放的结论。主张这种粗放的状态实际上还可以再加密,可以再提高深圳土地的使用效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