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仲:大城市小城镇化 特大城市郊区化

时间:2013-08-12 作者: 来源:光明网

“2013中国城镇化与企业家论坛”于8月10日在北京举行,中国金融办工作协会会长李连仲在论坛做了主题发言,以下为演讲实录:

“中国城镇化与企业家论坛”,我认为这个选题非常好,非常符合当前形势的需要。因为我们目前经济增长速度下行呈(态势),2011年(我国)GDP的增速为9.2%,2012年为7.8%,今年上半年是7.6%,经济在下行。国外(许多专家)认为中国的经济出了问题,中国经济要崩溃。国外的这些专家观点,包括一些得到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他们的看法是错误的,他们没有看到中国的实际状况,他得出的结论和中国实际脱节,根据是什么,一个很现实的例子,没有看到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大好前景,中国城镇化发展这么好,他说中国经济崩溃,说明外国的专家他是研究别的问题的,不是研究中国问题的。所以在中国问题上他犯了错误,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当前要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那么能把这三个环节一串到底的是什么样的活动,就是我们城镇化。怎么稳增长,通过城镇化能扩大就业这是稳增长,通过城镇化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服务业。城镇化涉及户籍制度的改革,土地制度的改革,所以说又完成了改革的要求,这三个环节一贯到底(就由)城镇化完成了。它是我们当前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重要抓手,重要的举措,也是我们长远的目标。所以说新京报选择这样的题目也有当今国内重要的现实意义。头一个是国际意义,第二个是重要的现实意义,两个意义新京报都做到了。

首先,城镇化要突出的是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这也是李克强总理所强调的。这句话的概括有高度,有战略意义,因为我们几十年来的城市化,我们的城市土地面积增长了50%,人口增长了26%,怎么解决你达到城市化要求,人人都可以享受城市服务的,而不是35%有户籍人口的人享受,所以把城市化简单的理解为人口的城市化不全面,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有新的内容,就是你的城镇化的发展不是把你农村的户籍变成城市户籍你就城市化了,这是理解上的初级阶段,一般水平。还应该通过城市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人和城市融为一体,使人享受到城市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由人来享受,由城市居民享受,由城市居住的农民共同享受,所以不是简单的户籍制度改革。

李铁主任讲了,要改革户籍制度,我赞成他的观点,但是户籍制度怎么改革?要取消户籍制度?这是改革成功的标志?没有户籍制度,(仅仅依靠)身份证把农民的户口变成城市户口就是城市化达到标准?这样的理解,不全面。要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理解我们今后城市化发展的长远方向,取消户籍制度,当然了,现在做不到,要搞试点,探索经验,逐步推广。有身份证制度,你在这个城市参加工作,为这个城市做贡献,就应该享受这个城市的福利待遇,享受这个城市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通过城市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我这样理解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城市化要求产业城镇化,我们的产业是从计划经济演变过来的,计划经济是大工业,重工业,大国企,这样的现状,所以说产业的发展和城镇化的发展是脱节的,城镇化发展要求的产业能给进入城市的农民,城市的居民,大学生毕业创造就业的岗位。什么样可以创造就业的岗位,是我们的小微企业,中小企业,他们发展严重不足。国外有一个统计数据,每一千人的小微企业发达国家是45家,世界平均水平是25家,我们国家是11家,说明我们国家小微企业的发展和就业的要求脱节,满足不了城市化发展要求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关注都市世界网微信,掌握一手新闻

本期回顾

联系我们

邮 箱 :cityup@cityup.org
电话 :010-88585610转822/803
Q Q :325178913 32517891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