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评论:城市发展应该重视旧区重建

时间:2013-11-26 作者: 来源:大公网

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扩张,现代城市不断需要土地建工厂或办公室,市民亦需要住所和各种设施─包括教育、医疗、康乐等等。要获得土地发展经济,只有两个方法:一是填海或发展市区近郊土地,兴建新市镇;二是市区重建,把旧区翻新。

假若不许开辟市区近郊或重建旧区,甚至只是发展速度缓慢,导致土地和楼宇的供应,追不上市场的需求,不单经济发展受阻,还可能引发经济泡沫。事关土地和楼宇供应短缺,楼价、租金必会飞涨,这是千古不易的供求定律。香港近四、五年楼价、租金飙升,虽有其他外来因素影响,归根究底都是楼宇供不应求所致。

土地短缺 楼价飙升

城市的布置,通常是同心圆式一圈一圈的各有特色。由圆心数起,第一圈是政府所在地、金融和高级商业机构的办公室、名牌店……等等,楼价租金和物价都较贵,住的多数是收入较高的中产阶级。有钱人喜欢住在人口密度较低、较清静的市郊纯住宅区,以汽车出入。在市中心外一圈,多是提供服务的小商舖,收入较低的中产阶级和基层小市民住宅,甚至有零星的贫民区。收入较低的市民,要住在贫民区内,节省交通费,以及方便找工作和上班。目前香港的?房多在这个圈里。第三、四圈同心圆便是人口密度较高的公屋、工厂、小商舖……等等以及新市镇。再外的五、六圈便是市郊,乡镇村落和郊野地方。

城市的发展,通常是同心圆式向外扩张。先是第二圈的旧楼拆掉重建,方便金融和商业的发展。较贫穷的旧楼居民,他们住了几十年的楼宇,日久失修,环境劣,卫生差,只要安置赔偿合乎理想,居民不会强烈反对拆迁重建。小商舖在旧区享受了低廉的租金数十年,要在原区找到合适的地方搬新舖,殊不容易。离开该区,人生路不熟,要重头再来,亦有困难。当局若明白小商舖业主的苦衷,应尽量安抚他们,妥善商讨赔偿或提供其他商舖。这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完善,便会导致冲突。

保障重建居民利益

今天,许多大城市(例如韩国的首尔)旧区的重建,政府不能再是一声令下,便要居民搬走迁出,以便发展。这会带来反对、反抗甚至冲突。基层居民通常最关注的是本身的利益,假如政府的重建规划,能在构思时便让该区居民有份参与,让居民觉得他们的利益会受到保障,那阻力便较少。这样做的弊处是,“成本”较大:包括政府和居民商讨、说服居民的时间,以及政府可能要付出较多赔偿。好处是,避免社会失去和谐,以及将来重建完成后,新社区问题较少,很快就能顺畅运作。

在今天的香港,发展乡镇村落和郊野地方,往往要超过十年的时间。事关现代的新社区除了提供住屋外,还要提供就业机会,社区设施(如医院、学校、公园、球场、社区中心)等,不然,新社区便会滋生各式各样的社会问题(例如家庭破碎、犯罪、吸毒、青少年问题……)等等。天水围便是很好的反面教材。

撰文:博 文


关注都市世界网微信,掌握一手新闻

本期回顾

联系我们

邮 箱 :cityup@cityup.org
电话 :010-88585610转822/803
Q Q :325178913 32517891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