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建设八大“绿肺”为城区送清风
时间:2014-08-27 作者: 来源:中国建设报
通讯员李因楠报道 记者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城管局了解到,《哈尔滨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修编)(2012-2020)》(以下简称《规划》)日前通过了市政府批准。今后,哈尔滨市绿地系统规划将采用“环状—楔形放射—格网”组合布局模式,构建形成“三环、三纵、四横、十八园、八片”的绿地布局结构体系。其中,城郊拟建的8片、共128平方公里林地、风景区呈楔形“扎入”城区,带来新鲜空气。
棚改还绿为城区“抠出”公园绿地
根据《规划》,到2015年,哈尔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5平方米;到2020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平方米。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哈尔滨市近几年的目标。目前,哈尔滨市万人拥有综合公园指数、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等多项指标,均与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有较大差距。为此,哈尔滨市计划通过棚改还绿等多项措施增加城市公园绿地面积。今年启动的道外北十六道街、大庆副路、二商店等棚改项目,将在中心城区“抠出”数万平方米公园绿地。
楔形林地头大尾小调风向送氧气
今后,哈尔滨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总体布局将以“一江、两河、三沟、四湖”为依托构筑生态框架,形成“三环、三纵、四横、十八园、八片”的绿地布局结构体系。其中,“八片”是指城市大型集中连片的绿色开敞空间,是城市大型氧源绿地和生态支柱,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承担着大型生物栖息地的功能。拟新建、改造的8片林地、风景区总面积为128平方公里,分别是对青山楔形绿地、东方红楔形绿地、天恒山风景区、呼兰河楔形绿地、双榆树楔形绿地、哈南楔形绿地、阎家岗楔形绿地、长岭湖风景区。
为什么要将绿地建设为楔形呢?哈尔滨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说,风从城外来,能带来新鲜的空气。楔形绿地头大尾小,呈流线型,像楔一样“扎入”城区,这种形状的绿地既可以调节城市风向,又可以对城区与城郊之间的空气交换起到重要作用。
未来主打“森林式”乔灌花草一起种
据介绍,走“森林式”绿化道路将成为今后哈尔滨市绿化发展的方向。所谓“森林式”绿化,就是无论从绿化树种还是绿化规模、形式都是丰富的。在绿地建设中,乔、灌、草和花卉一同应用,不再选择单一树种、单一模式。城区内面积稍大的绿地,可以做成“微地形”山林效果,成为林地。
《规划》重新调整了规划用地范围,补充了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城市生物(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等方面内容,并完善了古树名木保护规划等方面内容。同时,重点对市区的各类绿地作了详细规划。据了解,城市各类绿地分为公园绿地、生产防护绿地、附属绿地等。目前,哈尔滨市已经完成绿地规划主题和规模上的定性、定量。其中,现有附属绿地面积4053.48公顷,占全市绿地总面积的31.66%。《规划》对附属绿地提出了总量控制,并明确其主要分布在城市道路用地、新建小区、居民庭院、单位庭院内。目前,该市道路用地绿化普及率以及城市新建、改建居住区绿地达标率均达到了国家标准。
目前,哈尔滨市绿地仍然存在绿化结构简单、树种单一等问题。哈尔滨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说,这样的局面正在逐渐转变。新整合市属苗圃和花圃资源建设的园林绿化重点项目——哈尔滨园林种苗科研示范基地,占地258.3万平方米,建成后每年可供应苗木20万株,保证城市绿地有苗可用。
郭阎梅 李因楠
邮 箱 | :cityup@cityup.org |
电话 | :010-88585610转822/803 |
Q Q | :325178913 325178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