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 应“绿色”盎然

 
     

“当前,大规模推进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的时机已经成熟,绿色建筑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全国政协委员、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接受采访时说。

我国目前初步形成了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城镇体系,但是超过1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已达118座,城镇建设用地低效扩张的问题也日趋严重。很多城市盲目修建“大马路”、“大广场”、“大草坪”以及各种“新城”;许多城市不顾条件,小城市要变中,中城市要变大,大城市要特大,特大城市要国际化。城市面积的无序扩张和人口的过快增长,不仅造成了土地等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使得许多城市的“城市病”集中爆发。

城镇化建设中一些新建的公共建筑追求新颖造型和豪华装修,玻璃幕墙、空调、照明等都造成严重的能源浪费。有统计,目前上海的建筑能耗约占全市总能耗的1/4,其中公共建筑能耗又是重中之重。在推进绿色建筑的过程中,必须既提高新建建筑的绿色建筑比例,更要加速推动公共建筑节能改造。 [详细]

 

仇保兴的提醒对于我国正在加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绿建助力新型城镇化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李迅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坦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亟需提高。对中国而言,只有生态良好的新型城镇化才能令群众感到幸福满意,因此,绿色建筑不能缺位。

就一个国家而言,城市创造了80%以上的GDP,同时能耗也占了80%以上;温室气体方面,城市排放占了75%以上。

近年来,中国很多城市的发展延续了西方国家当年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发展路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还因此引发了严重的生态危机,例如近日连绵不绝的雾霾天气。城市应该让生活更美好,但现在却已影响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活感受。

所以,新型城镇化时代,城市发展必须要走绿色、生态、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样才能为人民营造幸福的生活空间。

 “十二五”期间,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之一,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在此过程中,城乡建设必将给建筑业发展带来新一轮市场机会,也给绿色建筑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详细]

 

城市发展必须要走绿色的、宜居的、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低碳城镇:城镇化的必经之路

 
     

发展绿色人居对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绿色发展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发展方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李秉仁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节能,早在2005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是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重点领域的五个优先发展内容之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筑业要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着力采用先进建造材料,信息技术优化结构和服务方式。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国的绿色建设得到了很快发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在推进绿色建筑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天津市滨海新区、深圳市光明新区、苏州市工业园区等绿色生态的建设实践已经取得了突破的成效。为了进一步深入推进建筑节能,加快发展绿色建筑,促进城乡建设的模式转型升级,2012年4月27日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出了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我国发展的实施意见,这个意见可以认为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红头文件。 [详细]

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低碳城镇,能够以低能耗、低排放方式来加速城镇化进程。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位置,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构成了“五位一体”战略总布局。十八大报告阐述,生态文明建设包括4项主要工作,即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和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而这些工作都与城市建设密切相关。

中国正处在城镇化加剧发展的转折点,尽管目前城镇化的比例已经接近50%,但在未来的30年内,城镇化比例仍将进一步提高,对能源环境、生态保护也提出了巨大挑战。因此,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生态城市刻不容缓。 [详细]

从城镇化转向新型城镇化,意味着作为城镇化最基本细胞的住房,要更新模式,由传统建筑转向绿色建筑。

仇保兴认为,我国绿色建筑虽然发展较快,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高成本绿色技术实施不理想、绿色物业管理脱节、一些常用绿建技术并未运行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实现专家评审机构尽责到位、政府监管到位、公开透明社会监督到位、补贴处罚机制到位、绿色物业运行维护服务到位等“5个到位”,严把绿色建筑质量关。

为实现“5个到位”目标,仇保兴提出几点建议。首先,要完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库,实行专家签字终身负责制,建立专家资质考核退出机制和测评机构的考核退出机制。其次,要加强绿色建筑设计、建设、运行等全过程监管,实现对绿色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由政府部门构建规划阶段绿色建筑审查制度、绿色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运行考核制度。第三,要加强舆论、同行业和社会监督,这些监督都要通过能效审计、循环、考核再加上公开舆论监督。[详细]

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转发国家 发展改革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 (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阐述了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明确了发展绿色建筑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提出了发展绿色建筑的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是指导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文件,是对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具体落实,将有力地推动目标的实现,对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带来重要影响,对实现建设“美丽中国”,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城镇新建建筑严格落实强制性节能标准,“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二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十二五”期间,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4亿平方米以上,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50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和公共机构办公建筑节能改造1.2亿平方米,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节能示范40万套。[详细]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发达国家百年工业化进程中逐渐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现阶段集中显现,资源环境的约束日益严重。

“新型城镇化”节能建筑标准尚需提高

 
     

新型城镇化为我国建筑节能提出新的要求。专家指出,新型城镇化应是绿色、低碳的城镇化,这为我国绿色建筑产业提供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但是,我国节能建筑强制性标准仍然偏低,需要采取措施进一步提升。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军表示,大力推广和发展绿色人居、节能建筑,建设宜居低碳的和谐城市,才能建成“美丽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趋势,预示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绿色人居、建筑节能产业巨大的发展机会。”张军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李佐军认为,新型城镇化建设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道路,才能符合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这意味着需要进一步推动建筑的低碳化、节能化。[详细]

 

新型城镇化建设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道路。

 

目前建筑能耗已经占到我国社会总能耗的 30 %,但是随着建筑物数量的不断增长,建设能耗总量还在不断增长。在我国的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绿色建筑的进一步推广成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与此同时,在绿色建筑的推广过程中也要注意尊重当地的民族文化传统,保护灿烂的文化遗产形态,将绿色建筑融入其中,实现绿色建筑与当地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