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了城市应当是适宜居住的人类居住地的概念。此概念一经提出就在国际社会形成了广泛共识,成为21世纪新的城市观。2005年,在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首次出现“宜居城市”概念。他是指宜居性比较强的城市,是具有良好的居住和空间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生态与自然环境和清洁高效的生产环境的居住地。你的城市宜居吗?怎样才能做好宜居城市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榜上名城?让我们共同关注!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

焦点直击——机构调查全球最宜居城市:维也纳第1巴格达垫底

据“中央社”30日报道,美国美世咨询公司近日经过全球调查,评出全球最适宜人居住的城市。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以其极好的基础建设、安全的街道与良好的公共健康服务位列榜首,而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则排在最末。

据报道,维也纳以其华丽的建筑、公园与广阔的自行车网络登上全球最宜人居城市冠军。在这个人口约170万的城市,严重犯罪罕见,且经常在全球生活质量调查名列前茅。

德国与瑞士各城市在这项生活质量排名上表现尤其特别杰出,苏黎世、慕尼黑、杜塞尔多夫、法兰克福、日内瓦与波恩都挤进前10……[全文]

争议新闻回顾——最新全球最宜居城市排名 墨尔本夺冠 北京第72名

根据最新一期全球最适合居住城市报告,澳洲墨尔本击败10年的常胜军加拿大温哥华,成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中国大陆有8个城市上榜,排名最好的是北京的第72名,苏州第73,天津第74, 上海 第79,深圳第82,大连第85,广州第89,青岛第98。中国香港排名第31,在两岸三地城市中排名最高。中国台北排名第61名,与前一次调查相同。

经济学家信息社(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对全球140个城市进行的调查显示,排名第12的日本大阪是亚洲最适合居住的城市,东京排名第18,中国香港第31,新加坡第51,首尔第58……[全文]

 何谓宜居城市

什么是宜居城市?

宜居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到后工业化阶段的产物。他是指宜居性比较强的城市,是具有良好的居住和空间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生态与自然环境和清洁高效的生产环境的居住地。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了城市应当是适宜居住的人类居住地的概念。此概念一经提出就在国际社会形成了广泛共识,成为21世纪新的城市观。2005年,在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首次出现“宜居城市”概念。

宜居城市是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全文]

什么样的城市才是宜居的?

作为历史上首个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正逢城市人口升至地球总人口一半比例的十 字 路口 ,与此同时 ,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要迈向60%。因此 ,虽然上海世博会已经落幕 ,但人们对于宜居城市的期待和探索不会停止——

除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通过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尽量减少人们的出行需求也是城市交通难题的求解方式之一。“在巴塞罗那,40%的移动需求是通过走路来实现的,因为人们居住地附近就是上班的地点,走路20分钟就可以抵达了……[全文]

 宜居城市引质疑

“宜居城市榜”为何引争议

英国《经济学家》信息部每年推出的全球宜居城市调查报告总被人理解为是一份“宜居城市排行榜”。这家智库8月底公布的新“宜居城市排行榜”引来颇多争议:天气不怎么样还发生过种族冲突的墨尔本荣膺“全球最宜居城市”;“常胜将军”温哥华意外跌至第三;美国最宜居城市只列第26位;而中国大陆最宜居的城市是人口多交通堵的北京,“人间天堂”杭州竟然都没入围;还有人说,宜居榜其实就是“最贵房地产城市榜”。面对种种质疑,信息部的研究者近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回答得很简单,“不要把大城市和宜居画上等号”,“关键的问题是要改善自己生活的城市环境,排名只是在帮助人们寻找差距和原因”。是不是宜居城市,百姓自会评说。墨尔本、温哥华是很宜居的城市,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能或是都想搬到那里去居住,同样……[全文]

特大城市能否宜居

“首都变‘首堵’,房子又贵得出奇,这北京真是没法住了。”近两个月,北京已有过两次全城大堵车,其中一次不过是下点小雨,却导致全市140多条主要线路拥堵达数小时,许多市民为此抱怨。交通拥堵之外,房价高企、生活成本提高、空气污染、无处不在的噪音……特大型城市集中暴发的“城市病”,让越来越多的人发觉,城市似乎并没有那么美好,一些人甚至开始逃离“北上广”。而最近发生在上海胶州路的公寓大火,更使人们对城市生活的安全性感到担忧。 特大城市注定难以“宜居”吗?快速成长的城市将“烦恼”到何时?该如何治理已经出现的“城市病”?其实除了房价高、交通拥堵、街区发展失衡这些市民们日常就能深切体会的“城市病”外,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还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城市病”……[全文]

 宜居建设

英国专家献策重庆打造宜居城市

重庆正日渐成为中国最大的区域建筑市场之一。在2011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学会中国会员大会暨建筑管理的融合与发展论坛上,来自英国的专家建议采用绿色建材、环保能源,助重庆打造生态宜居大都会。

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学会全球主席James Wates表示,据世界银行估计,未来4年内,全球50%的新建工程项目都将发生在中国,而重庆将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重庆要成为一座高效的生态宜居城市,就要在建筑设计和总体规划中,合理地运用绿色建材和一切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与能源,降低碳排放。James Wates还建议,应将建筑项目与人文有效结合,尊重居民的文化和生活特性,打造一个整合人文关怀、文明、文化吸引力的和谐环境……[全文]

沈北新区:八大工程撑起宜居宜业硬环境

沈北新区哪条路最漂亮?盛京大街!12月4日,记者在沈北新区建设局项目工程师李洪波的陪同下,驱车驶上“东北第一大道”——盛京大街。“这条大街是参照深圳‘深南大道’标准建设的城市快速路,南起蒲盛路,北至蒲地路,全长7.95公里,双向12车道,向南下穿三环高速公路和裕虎铁路后,与市区内的梅江街相接,是新区与沈阳母城沟通的一条重要通道。”李洪波兴奋地说。

如今的沈北新区,在硬环境建设中踏上了提升之旅:中心城市新都心、全域城市化步履铿锵;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一跃达到大中城市水平;市容市貌焕然一新,管理水平跃上新台阶……一个全新的生态、宜居沈北正在由梦想变为现实。

沈北新区启动了硬环境建设的八大系统工程,即通过科学资本运作,高标准对蒲河新城供热、沈北新区生态交通进行规划编制工程;以蒲河生态智慧岛建设和蒲河水系改造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工程;以沈北CBD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和同沈阳母城快速连接的畅通工程为重点的市政基础设施环境建设工程……[全文]

创建宜居城市 武汉再立潮头

——开展园林绿地系统建设,营造舒适的游憩居住环境。要保护利用好城市的山水资源,均衡布局城市园林绿地,为市民提供休憩、游玩场所。按照总规要求,至2020年将实现“500米见绿、1000米见园、2000米见水”的目标,形成具有滨江滨湖特色的城市。

——保护城市整体生态框架,建设生态城市。保护控制六条生态绿楔,保护自然资源、延续空间肌理,彰显个性特色,构建极富武汉特征的自然生态框架,打造成滨水生态城市和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

——充分挖掘城市历史文化,提高市民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掘城市历史,保护利用10片历史街区,彰显城市历史风貌特色,建设现代感与历史感交相辉映的特色城市……[全文]

张掖山丹实施林业生态工程 倾力打造绿色宜居环境

山丹县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倾力打造绿色宜居环境。近年来,该县以公园绿化为重点,建成了南湖公园、城北植物园、龙首广场、“五彩山丹”主体公园、佛山公园等一批环境优雅、绿意葱葱的特色休闲城市公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6.13平方米。

据悉,山丹县以城市街道绿化为支撑,在312国道过境段、北大路、南环路、城区各街道及山马路等主干道栽植杨树、国槐、垂柳、馒头柳、云杉、水蜡、白榆等等乔灌木260多万株,花灌木30余万株,县城街道绿化率达95%以上。以小游园建设为主,通过撤墙透绿、见缝插绿等,完善和增添街头小游园11个,摆放鲜花5万余株,增加绿化总量。组织机关单位积极开展园林式单位、花园式单位创建活动,提升绿化品位,增添景观亮点,创建市级园林化单位7个,花园式单位2个,单位绿地率达18.5%,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22.5%。结合新农村建设……[全文]

甘肃秦州区长:改善民生打造西北最佳宜居城市

甘肃天水市秦州区政府区长周继军4日在此间表示,2011年,该区财政收入预计达到12亿元,政府可支配财力明显增强,这些收入将主要用于保障、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城乡居民幸福指数,打造西北地区最佳宜居城市。

秦州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天水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也是陇东南最大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区位优势明显,特别是随着天水至定西、天水至宝鸡高速相继开通,天水至平凉、湖北省十堰市至天水高速公路的开建,以及宝鸡至兰州铁路客运专线和天水民用机场的规划建设,该区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

“村村通公路是十分必要地,农民出行方便了,农产品也可以快速的运出去,先进的理念可以‘运’进来”。周继军表示,秦州区计划利用2到3年的时间,筹资近1亿元,在全区实施村村通水泥路建设工程337条1139公里……[全文]

宜居城市:向国外学什么?

城市宜居性是当前国际城市发展研究的一个热点,在国外已经拥有一批宜居性建设较好的城市。而在快速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中国仍处于理论与建设的摸索阶段。来自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系的姜煜华、甄峰以及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的魏宗财,结合目前国内城市自身特点,综合国外部分典型城市宜居性规划建设的实践经验,分析认为,国外宜居城市规划建设给我们带来七点重要启示。

启示之一:促进公众参与建设——宜居城市引导建设的有效途径

启示之二:大力推动经济发展——宜居城市须有强劲经济发展潜力

启示之三:营造优美生态空间——宜居城市生态环境优美宜人

启示之四:努力创造宜居之所——宜居城市首要解决居住问题

启示之五:建立高效交通系统——宜居城市应是友好高效交通

启示之六:加强城市安全建设——宜居城市应具良好抵御能力

启示之七:保护城市文化特色——宜居城市不是“千城一面”

(来源:《中国建设报》)

专题资料

专题质量调查

后记:宜居城市的建设虽然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与国外的差距较大,但各地都早已将宜居城市提升到建设日程中来。然而,一个城市是否宜居,不仅要靠城市规划与建设,更要靠每一个市民的积极参与改善城市环境,创造一个属于市民心中的宜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