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9-15日 都市世界 “一周热点” 第五十九期  
   首页>> 关注往期

    中国背不动那么多大城市

    大城市规划建设近来再成关注焦点,一些地方政府借新型城镇化的胎动积极为之谋划。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近几年一些民间组织开展了对大城市功能和发展障碍的评价,诸如“中国最不宜居十大城市”、“中国交通最拥挤十大城市”、“中国最衰落十大城市”,甚至有机构还评出“中国十大鬼城”。

      这些大城市暴露出的弊端,主要集中在交通拥挤、环境污染、房价高企、就业困难、外来人口得不到人文关怀等,突出反映在以下几“荒”:

      比如需要城市管理者举债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的地铁、轻轨基础设施,所引发的“钱荒”;需要配置大量住房设施出现的“楼荒”;由于医疗卫生资源过度集中,外地中小城市群众集中到北京等大城市就诊引发的“医荒”;由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引发了“校荒”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往往只是一座中型城市声称要建设升级为“大城市”、或是一个单独地理单元的城市要建设和延展“城市群”,而当下地方利用新型城镇化,发起新一轮大城市的“规划热”显然已超越了这种限度。

      地方政府应该意识到,大城市的过度膨胀会给管理者带来巨大的民生考验。城市规划和建设有其客观规律。建城市是“大”是“小”,不仅受制于产业结构、资源禀赋、人口容量等经济因素,还受制于历史、文化、生态、习俗等社会因素。中国目前需要的不是钢筋水泥垒起来的大城市,不是行政区划概念意义上的大城市,不是资源垄断、层级盘剥的“大鱼吃小鱼”的大城市,而是应该创新大城市的发展思路,通过非硬件的增量,如通过互联网、电子信息来拓展大城市的“柔性”和“软性”,形成更多智慧城市、聪明城市,而非现在的“傻大个”城市……【详细

查看更多
一周热点新闻

城镇风貌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

  我国政府对城镇化实施了强有力的调控,按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正因为如此,我国才没有出现日本韩国那样高度集中型、大城市主导型的城镇化;也没有出现拉美那样超前、过快、过度的城镇化,导致低收入者“贫民窟”化;也没有出现美国那样分散、低密度、蔓延式扩张,导致过分依赖私人轿车这种机动交通,造成土地、能源过度消耗的城镇化。 【详细

建言:城镇化不等于摊大饼不等于消灭村庄

  “城镇化不是越快越好,也不是越高越好,城镇化不等于消灭村庄,城镇化不等于造城运动,城镇化不等于房地产化,城镇化不等于透支未来,城镇化不等于摊大饼。”民建中央副主席、知名经济学家辜胜阻今日表示。 【详细

【社评】地下管线不该成“城市发展之痛”

  地下管线管理亟待规范,那些各自为政、只重铺设不顾维护、只看今天不顾明天的做法亟待改变。首先应该对各地的地下管网进行摸底和普查,绘制一份地下管线综合图,建立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和可以共享的信息平台,制定、出台有关地下管线的专门法规和规定。【详细

城市雾霾罚款要从行政经费里扣 用于治污

   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近日,辽宁省对8个城市开出了高达5420万元"空气质量考核罚单",并且承诺罚缴的这些资金将全部用于治理大气污染。 【详细

南方都市报评论:规划还没来,内急怎么办

  “没规划,乱糟糟”,这是高速成长的广州一直以来背负的骂名,城市无论发生什么问题,比如说水浸街、臭河涌、大塞车还有垃圾围城等等,都会将之归因为“规划太滞后”,于是,问题越多,困难越大,反而就越是凸现出“规划”的重要性——— 不要诸多抱怨,如果没有规划,你什么都不是! 【详细

查看更多
他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