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家发改委的一个课题组针对12个省区进行的调查显示,平均每个地级市要建约1.5个新城新区,144个地级城市竟然要建200余个新城新区。这些数字,再加上各地频现的各种“国际化大都市”规划和“空城”“鬼城”等问题,都让人们越来越忧虑,“空城”“鬼城”问题究竟是否真的存在?这样的“造城”运动会带给城市怎样的未来?

鬼城

新闻直击——各地不断曝"空城""鬼城" 高层预警新城规划

位列网评“中国10大鬼城”之首的内蒙古鄂尔多斯,近期被披露正进行大规模“迁人填城”计划。有评论认为,此举是一错之后的再错,“鬼城”的出现与“填城”的冲动,都源于政府之手伸得过长,政府决策过于简单。

鄂尔多斯仅是当前中国新城“冲动”后果之一例。

一年来,正值新型城镇化酝酿顶层设计之际,各地不断曝出“空城”、“鬼城”现象,遭到舆论质疑。

据记者了解,年中,中央财办委托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进行的一项相关课题上报后,惊动了中央高层。 这一课题部分内容后经权威媒体公开披露,引发社会更强烈的“声讨”。

决策层的预警和社会共识的形成,使一场有关新城新区超前、超标、超规模建设的整顿治理山雨欲来……[全文]

 “鬼城”之辩

正面观点:中国“鬼城”也许没那么恐怖

外媒称,近些年,西方媒体的视频和照片记录了中国的“鬼城”现象:商场空无一人,新建住宅完全没有人气。但据里昂证券公司的分析师王艳说,这些报道可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就这个问题而言,记录的时机把握得不对。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亚洲版网站9月24日报道,王艳近期对通常被称为“鬼城”的三个中国城市的137个房地产项目进行了实地调研。她说,住宅空置现象主要是因为中国房地产业一些奇怪做法……[全文]

反面观点:“鬼城名不副实”是一句蠢话

鬼城的最核心标准就是高空置率。在这个标准面前,什么“等待时间”什么“安装空调”,都是浮云。从理论上说,绝大多数房子终有一天会住上人,可是如果这个“有一天”是50年后,你能说现在的“城”不是空城和鬼城吗?

“中国鬼城名不副实,郑州新区已车水马龙”,这样的结论够吸引眼球。她的这番话可能会令“鬼城”的制造者开心,但是并不能改变事实。她只考察了有鬼城之称的中国三个城市,这种十分有限的考察本身就不全面……[全文]

 形成探究

“鬼城”出现 原因是“供应过剩”?

去年以来,关于房地产泡沫的讨论趋升级且复杂化。尤其是2011年下半年开始,鄂尔多斯和温州房价大跌,让看空派找到了渴盼已久的“铁证”。贵阳、海南、常州、营口、郑东新区等全国多个地区,都被认为存在严重的房地产泡沫。

持续不断的看空声音,积聚在一起,形成了一股非常强大的舆论力量,极大地影响、改变民众、企业、政府等对房地产市场形势与房价性质的判断。这些影响到底有几分属于正面、几分属于负面,尚难精确评定……[全文]

新城变“鬼城”的更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近日,新城变“鬼城”的报道不断见诸报端。据国家发改委的一个课题组对12个省区的调查,被调查的144个地级城市要建200余个新城新区,平均每个地级市要建约1.5个新区。就在这些城市轰轰烈烈建新区的同时,一些城市新区房屋空置率居高不下,被冠以“鬼城”、“睡城”、“卧城”、“空城”之名。

对于新城变“鬼城”现象的批评,舆论矛头几乎都指向了地方政府……[全文]

为城镇化而城镇化会催生“鬼城”

如果以这种思维看待城镇化,极易带来意想不到的恶果,比如城市的盲目扩展,造成各种空城、鬼城;大量失地农民涌入了就业机会本来就不充分的城市,从而使城市落入贫富差距悬殊、城市贫民聚集,经济发展停滞的中等收入陷阱……[全文]

2013新“鬼城”盘点

2013年“鬼城”盘点(部分):

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康巴什是鄂尔多斯市的新区,在鄂尔多斯市的西边,距离鄂尔多斯市(原东胜)半小时路程。鄂尔多斯堪称中国最著名的鬼城之一。现在的鄂尔多斯不仅是鬼城,也是债务之城。

内蒙古呼和浩特清水河。计划投资60亿,面积5平方公里,耗时10年,呼和浩特清水河县的打算是重新规划建设一个新区。如今项目流产,资金链断裂,造成烂尾楼一片。

内蒙古巴彦淖尔。在媒体公布的“新鬼城”名单中,位于内蒙古西部的小城巴彦淖尔占据一席之地。政府拖欠的工程建筑款或已超过百亿,相当于当地一年的财政收入,其严重程度或直逼鄂尔多斯。

内蒙古二连浩特。二连浩特市(简称二连)位于中国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二连浩特是随着集宁——二连浩特国际铁路的建设而建立的,流动人口及本地人口仅10万人。

郑州郑东新区。此前美国商业内幕网站基于一份称中国在大量建设现代金字塔的研究报告,通过卫星图片展示了一些他们所认为的中国“鬼城”(空城),而河南郑州新区则被他们称作中国最大的“鬼城”。

河南鹤壁。以煤炭化工为产业支撑的河南鹤壁,为了应对因煤炭开采而出现的采空区问题,早在1992年就开始在老城区40公里外的地方建设新区,是河南省第一个建设新区的地级市,这个新区成为现在的淇滨区。然而,这个建设历史已经长达20多年的新区,依然人烟稀少,成为“睡城”。

辽宁营口。营口地处辽宁省中部沿海的港口城市,北有沈阳,南有大连,地理背景看似不错,房地产扩张的理论基础也源自于此,但营口的吸引力明显不如紧邻的二线城市,实则被夹在两城中间被动不已。过度开发的楼房库存难以被市场消化,依稀可见鄂尔多斯的影子。

江苏常州。素有吴文化发源地、富庶繁华之美誉的江苏常州,因其新城区楼盘集中,入住率不高,且大量商品房积压,被称为继鄂尔多斯之后又一“鬼城”。甚至业界做出悲观预期,认为常州楼市库存量如此之大,空置率如此之高,未来难有大发展。在常州无论是商业地产还是住宅项目都面临供大于求的状况,常州的地产泡沫已是不争的事实……

(以上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各方评论

杜猛:"鬼城"现象是规划超前的产物

对于处在亏损当中的项目仍然继续建设的情况,杜猛表示是规划过度超前的结果。“我们过度的超前,过度的投资,过度的浪费区域以及全社会的资源。一边是没房住,一边是空置率过高。”杜猛认为,政府应该适当放慢步伐,更科学的布置区域经济的财力,通过市场最大限度的配置资源……[全文]

陷“鬼城”式困局 中新生态城歧路

2013年9月,生态城建设五周年,当经济观察报记者再次来到这里时,展现在眼前的已是一座被绿色笼罩的有一定规模的城市:经过5年建设,8平方公里的生态城起步区已基本建成。一排排建筑耸立于绿树之中,绿意盎然间透露出北方城市罕有的雅致与秀美。此时,中新天津生态城刚被国务院认定为中国首个“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但是,这抹绿的背后,却有着尴尬与迷惑——这座由中国与新加坡政府共建的全球首个政府间合作的生态城,如今面临着人口与产业空心化的“鬼城”式困局……[全文]

多地“鬼城”频现,拷问地方官员政绩观

近年来,鄂尔多斯、贵阳、温州等多地因炒地炒楼、盲目的新区规划,出现了一座座钢筋混凝土的新造“鬼城”,在高楼大厦的丛林之中,仅有罕见的几个人影。在实体经济不景气、房产业虚火的背景下,炒地炒楼成为企业重要的赚钱之道;更为重要的是,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地方官员只在意自己任期内的政绩,使得一系列违背“先有市、后有城”这一城市文明演进发展规律的“造城运动”大张旗鼓的开展起来。但越来越多的“鬼城”的矗立,正如悬在地方官员们头上的达摩克利之剑,时刻拷问着官员们的政绩观……[全文]

透视鄂尔多斯“鬼城”:城镇化不是盲目任意的扩张

鄂尔多斯是目前有些地方激进城镇化的典型样本。在不少三四线城市,大规模造城计划如火如荼,“空城”、“鬼城”层出不穷。对于地方来说,这些都是眼前的好处,庞大的土地出让金收益,房地产拉动的就业和GDP,造城带来的政绩,最后,还可以作为推动城镇化的杠杆,造城难道不是一举多得吗?鄂尔多斯的事实证明,城镇化不等于造城,城镇化不应该是盲目任意的扩张。……[全文]

有多少“鬼城”被误读?

若有人问,今年商业地产的热门词语是什么,我会说是“空置率”。从年初开始,这三个字就一直高踞媒体报道榜首。

由头是年初一家媒体报道。在报道中,沈阳商业地产“海量”供应、部分商场陷入招商困境的现象被大段描写。一家国际地产顾问公司紧接着发布报告,更是将沈阳列入中国商业地产空置率排行榜中的第一名。随后,关于“沈阳将成为鬼城”的消息不断,直到相关部门紧急制止……[全文]

新媒:中国新城变“空城” 代价很大

新加坡《联合早报》13日刊载《“新城”变“空城” 屁股谁来擦?》一文,文章指出,旨在为政绩、为GDP服务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由于“空城现象”,变了调、走了形。要想改变这一切,就须对现行考核体系作改变,让各级政府及其官员能够回到一切为了“人”的轨道上来,而不是“城”、不是GDP、不是个人政绩。否则,“新城”变“空城”的问题还会继续,需要擦的屁股还会更多……[全文]

 “鬼城”复活?

引人入住能拯救“鬼城”吗?

8月底9月初不到一周的时间内,来自全国政协及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的两个高规格调研组频频造访鄂尔多斯,调研的主题无一例外地围绕鄂尔多斯当前的楼市困局展开。据记者实地采访了解到,两个调研组在与鄂尔多斯各部门座谈的过程中,得到的最多反馈是“鄂尔多斯目前的大面积存量房消化至少要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而针对当前鄂尔多斯房地产困境,各界给出的会诊结果是:大规模“引资”和“引人”。从表面上讲,尽管当地启动“引人”行动,似乎对破解鄂尔多斯空置房危机,能立竿见影。但倘若往深处分析,靠大规模人口迁移恐难从根本上拯救“鬼城”,且极有可能适得其反。首先,人从哪里来?在鄂尔多斯“三区”规划的蓝图中,当地政府正谋划将靠近沙漠的生态脆弱区农牧人口,整体搬迁至鄂尔多斯市旗所在地,作为城镇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文]

城镇化建设:靠什么破解“空城计”?

破解“空城计”,新城建设首先应回归以人为本。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英格尔斯提出过这样的一个思想,即人的现代化是整个社会现代化的核心。今年4月在昆明举办的中国绿公司年会对于“城镇化”的讨论中,与会嘉宾也提出,城镇化要解决3个转换:居住方式的转换,生产方式的转换,身份的转换,将农民变成市民。这个过程,应是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从现实出发,也只有人口在城市中聚集,才会产生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才会有所谓的“城镇化红利”。所以,“人”才是城镇化最主要的因素。这就要求,新城需要摒弃形象工程,重视人居功能,加大民生投入。其次,只有产城融合式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才能让城镇化可持续,这一模式已逐渐成为共识,也是中国城镇化实现健康推进的路径所在。实现产业先行,同时重视城市基础设施配套的建设……[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