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鬼城”现象的产生,独立经济学家、经济学博士、中华博士会执行会长杜猛在做客《微掌门》时表示,“鬼城”现象是城市规划过度超前的产物。
杜猛认为,一个单体的项目,在规划开发周期完成后的三年内入住率达不到30%,就可以被称为“鬼城”。国家发改委规定五年之内要收回项目总投资成本,而项目建成三年之内入住率只有30%的项目一定是亏损的。杜猛说到,“假设我们把地方政府都看做为一个公司,如果它搞的区域经济开发中的项目都是不盈利的,那这个地方的公司是不是可以破产了。可是为什么它不破产呢,因为它是政府”。
对于处在亏损当中的项目仍然继续建设的情况,杜猛表示是规划过度超前的结果。“我们过度的超前,过度的投资,过度的浪费区域以及全社会的资源。一边是没房住,一边是空置率过高。”杜猛认为,政府应该适当放慢步伐,更科学的布置区域经济的财力,通过市场最大限度的配置资源。
文字实录:
杜猛:咱们谈第二个微博,这个话题是“鬼城”。我认为“鬼城”成了2013年经济界的一个主要话题,引起了工商界、金融界、地方政府以及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大家都要求我给“鬼城”一个定性,我就提出这样一个定性。就是一个楼盘,或者一个新区,不管你是工业区、开发区,你只要是项目,一个单体的项目,它的规划开发周期完成后,入住率三年之内达不到30%的,应该称为“鬼城”。国家发改委规定,五年之内应该收回它的总投资,你建成以后三年之内入住率只有30%,这个项目一定是亏损的。不纳税的企业是不道德的,那不盈利同样是不道德的。假设我们把地方政府都看做为一个公司,如果它投进去的项目,搞的区域经济开发中的项目都是不盈利的,那这个地方的公司是不是可以破产了。可是为什么它不破产呢,因为它是政府。西方的政府能破产,咱们的政府为什么不能破产呢?至少是提个醒。另外来讲,你为什么亏着本还要干呢?你说我要适度超前,没有说不让适度超前啊,我们问题是过度超前了。我们过度的超前,过度的投资,过度的浪费区域以及全社会的资源,这样看着一些楼盘盖好之后卖出去了70%,他说那我也卖出去了,有个别现象卖出去了,但卖出去没有人入住。我们一边是没房住,一边是空置率。空置率高的惊人,年轻人买不起房的人也是很高,这是不是浪费很大。不管是谁的资产,只要长期不使用,就是社会资源的浪费。我们能不能把我们的步伐放慢一点,我们更科学的去布置我们区域经济的财力,我们把因地制宜创造性劳动,最大限度的通过市场配置资源。“鬼城”现象的背后,能够引起我们多方面的思考,这就是我对“鬼城”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