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3-19日 都市世界 “一周热点”第六十四期  
   首页>> 关注往期

    特大城市通病期待智能化解

    当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城市、城镇、地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生存的位置和空间,人口汇聚北京的压力将极大地减轻。我们期待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我们在享受城市所带来的诸多便利的同时,正在承受城市发展过载带来的代价。

      从北京,到东京,再到纽约,世界性的特大城市几乎在遭遇一个共同的难题,这就是城市病。膨胀的人口,污染的空气,拥堵的交通,高企的房价,正在降低人们的幸福指数。这也就决定了,求解大城市病将成为今年北京两会的热点议题之一。

      对于北京来说,问题似乎更为严重。超过2000万的常住人口,相当于一个小型国家的人口规模。又在这样一个比较狭小的区域内,其治理难度必然空前增大。在相当意义上说,当人口规模超过一定限度,很多常规性的措施和办法,往往很难起作用。这也决定了特大城市治理的极度不易,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宽容。

      在一个庞大的人口基数上衍生的问题,决定了其水资源短缺更为突出,交通拥堵让很多人闹心,甚至不断攀升的房价也有某种“刚需”的支撑。与此同时,北京作为首都,承载了全国许多人的梦想与希冀。来这里寻梦的人源源不断,导致蜗居、群租房、大杂院杂陈其间……【详细

查看更多
一周热点新闻

防止城市盲目扩张:“疏”比“堵”更重要

  1月10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在谈到实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行动计划时,一句“人口500万以上特大城市不再安排新增建设用地”立即引起了媒体的热议,甚至有不少人认为,在当前存量难以盘活的背景下控制增量,2014年的住宅价格短期看来又要上涨。【详细

诸大建:交通与城市空间规划有机融合

  一座宜居城市要有四个“可”:可居住性,可就业性,可休闲性,可出行性,其中,可出行性就与交通有关,可见,交通好坏是衡量一座城市质量的重要因素。就交通来说,对一座城市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是环境影响,汽车尾气排放影响城市空气质量,城市雾霾问题很大程度上也与交通有关;二是拥堵影响,交通拥堵给出行者带来不便,降低了预期效用,增加了社会成本,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堵车,已成为都市人的心病。【详细

缺水城市大造“水景”为视觉效果盲目建设

  宽阔大道、珍贵树木、大型广场;人工湖、人造景、大草坪……记者近日在多地采访发现,生态城市建设成为不少地方的发展战略,但为“视觉效果”而盲目建设、功利发展的问题很突出,集中表现为“广场热”“草坪热”“水景热”等,比如,不顾缺水的情况大建人造水景,热衷点亮工程、造大广场,形成不必要的浪费,也背离生态城市建设的初衷。【详细

我国城镇化发展应坚守“文化传承”的要义

   笔者理解,核心是注重提升城镇化建设的质量,避免城镇化带来的“后遗症”。城镇建设与传统建筑保护如何克服“千城一面,万屋一貌”的现象,如何使“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风格发扬光大,必须作深“文化城镇化”发展的大文章,尤其要识透当前城镇化发展中的问题。 【详细

城市犯病超高层 摩天大楼泛滥背后的隐忧

  据摩天城市网发布的2012年《摩天城市报告》显示,若采用152米为统计基线的美国标准,截至2012年,美国有533座摩天大楼,中国则有470座摩天大楼。但中国在建摩天大楼还有332座,占全球在建的摩天大楼的87%。预计至2022年,中国摩天大楼总数将达1318座,是美国536座的2.5倍,其中80%将建在中小城市。【详细

查看更多
他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