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0-16日 都市世界 “一周热点”第七十期  
   首页>> 关注往期

    特大城市的人口综合服务之道

    近一段时期以来,人口综合调控和严格控制人口规模成为特大城市人口管理的重要工作。一些城市通过分解指标,以及各种“以业控人”、“以房控人”、“以证控人”等等调控措施加以执行。这些行政性的办法本身难以真正发挥“控人”的效果,而且这种反市场机制的人口控制,会强化城市内部本地人口和外地人口矛盾;不利于保障农民工在城市生活和发展具体需求和增进其生活福利;没有真正解决人口集聚和城市发展的内在冲突—城市需要从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上来应对人口集聚对城市管理的压力。

      人口综合服务是一种更加以人为本的对城市人口管理的思路,重新摆正了城市管理者和城市人口的关系。人口综合服务要求城市人口管理要为人口提供良好服务过程中的规范管理,以及通过更有效率、更加制度化的管理来提供高品质服务和增进居民福利。加强特大城市的人口综合服务和管理,强调为城市人口提供综合性的生活和发展服务,以及为满足不同人口群体的具体需求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考虑到特大城市的人口增长主要是人口迁移和流动所带来的,以及非户籍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的巨大数量和他们在基本公共服务上的差异性和排斥性,因此逐步增强对非户籍流动人口提供综合性的服务和管理是必要和迫切的。流动人口需要的综合服务不仅包括教育培训、健康医疗,也包括住房、保障、就业和创业等等。从加强人口综合服务的视野看,城市部门需要考虑的不是“以房控人”,而恰恰是通过更好的住房服务,帮助流动人口市民化和融入城市,帮助流动人口成为新兴的中产阶级,从而支持他们为城市创新和经济成长做出贡献。

      在流动人口就业和“以业控人”上,城市部门需要考虑的不只是对产业项目的人口效应进行评估和限制劳动力就业,更需要考虑加强教育培训和人力资本投资,为城市劳动力不足提供替代性的劳动供给,支持产业结构的提升。在“以房控人”和包括教育、健康等公共福利供给上,城市部门需要考虑的不是强化福利的壁垒和排斥,而是要增强福利的开放性和平等包容。城市部门应致力于增加社会服务的供给能力,提供更加包容性和均等化的福利供给,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逐步化解福利鸿沟和社会分化……【详细

查看更多
一周热点新闻

刘太格:转化城市形象最廉价的方式是规划

  虽然被外界称为新加坡的“规划之父”,但刘太格总是谦虚地说,新加坡真正的规划之父应该是李光耀。诚然,从南洋小岛到今天世界城市发展的楷模,如果没有新加坡稳定的政治环境、优秀的治理能力,可能就不会为刘太格打造宽松环境和强有力的支持。但若没有他的郁于自然的城市规划理念,新加坡花园城市的发展道路可能也不会走得如此之快。 【详细

两会瞭望:新型城镇化该“新”在哪儿?

  农民工市民化一是需要各种制度上的保障;二是文化权益上的尊重,二者缺一不可。新型城镇化不是“去农村化”,不是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的吞噬与操纵。国新办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农民工总量达2.69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6亿人,随迁子女1277万人。 【详细

关于更好治理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建议

  近年来,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老百姓最头疼的民生问题之一。政府为缓解交通压力做了不少努力,很多城市为了治堵推出车辆限购、限号、限行等被动的方法解决堵车问题。但目前中国最大的消费与内需就是买房和买车,现在房价高,车辆又要被限行、限购,减少了内需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事实上,限购、限行政策虽然短期内对解决堵车有效,但给老百姓却带来了很多的不便。【详细

京津冀空气污染最重 有七城市排前十位

   3月8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污染防治司司长赵英民、环境监测司司长罗毅、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司长刘炳江就“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详细

董保华:新型城镇化要加强古城保护利用

  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我国在古城保护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在应对人口变迁、环境变化、经济调整等问题时,古城保护也面临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存在拆古建新、拆真建假、破坏空间格局、改变山水脉络、过度商业开发、过多外迁居民等错误倾向;另一方面是缺乏对古城历史文化价值的深入研究,古城保护意识淡薄、保护理念不正确,造成了古城保护和利用的随意和无序,出现了简单化和趋同化的倾向。 【详细

查看更多
他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