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背景简介: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参加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第一个承诺期(2008年~2012年)结束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道路何去何从,为后京都时代定下行动的基调。 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详细]

哥本哈根议程

哥本哈根会议时间表

65国元首确定将出席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详细]

  • 12月07日开幕式
  • 12月09日京都议定书缔约方大会
  • 10日-11日非正式团体会议
  • 16日-17日国家发言、高级别会议
  • 12月18日结束:通过决定和结论

联合国气候谈判大事件

  1992年6月11日,中国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1993年1月5日交存加入书。

  1994年3月2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正式生效。截至2004年5月,公约已拥有189个缔约方。

  1995年4月7日,在柏林举行了UNFCCC缔约方第一次大会(COP1)。

  1995年12月11-15日,IPCC正式推出它的第二次评估报告。报告中强调采取强有力的政治行动的必要性。

  ……[详细]

各国博弈 “气候政治”

从《京都议定书》,到巴厘岛路线图,再到哥本哈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一直存在严重分歧。在谈判过程中,两大阵营壁垒分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争论很厉害。欧盟首倡“气候外交”,预借“气候牌”来占取世界政治领导地位;而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的美国,却一直拒签《京都议定书》图谋另起炉灶;深受气候变化威胁的马尔代夫因财政赤字退出气候谈判;中国和日本积极推进低碳经济,预引领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目前减排承诺都很低,欧盟提出25%-40%,中国和其他国家集团提到发达国家要40%……

欧盟:至2020年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20%

“我们将继续利用这个杠杆(减排30%的目标),促使美国和中国提高他们的筹码。目前进展很好,我们距离这一目标已经很近”——欧盟轮值主席国瑞典环境大臣卡尔格林。

…[详细]

·欧盟环境部长会议拒绝法国“碳关税”提议   ·法国巴西组成气候轴心 兜售气候圣经

基础四国(除中国外):“大幅减排是发达国家的义务。”

减排目标:南非:到2020年削减34%的预期排放增加量。印度:至2020年碳密度比2005年降低20%~25%。巴西:至2020年在BAU基础上减排42%。…[详细]

 

·印度称不接受任何强制性减排目标 ·中印草案曝光:望2010年6月前达成新条约

伞形国家(除美国外):以“主要排放国参与绝对减排”为前提

日本——至2020年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25%。俄罗斯——目前温室气体排放较1990年降低30%。澳大利亚——在2000年基础上减排25%。挪威——至2020年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40%。加拿大——至2020年在2006年基础上减排20%。…[详细]

·哈珀称加拿大不会大幅提高中期减排目标  ·日本将形成削减碳排放的三项制度

中国: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45%

减排目标: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15%;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4000万公顷,到2050年开始减少碳排放。

“本次会议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发达国家开空头支票,到最后根本不落实。”——发改委主任解振华。…[详细]

美国: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

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据专家推算,这一目标仅相当于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4%。2020年减排17%;2025年减排30%;2030年减排42%;2050年减排83%。…[详细]

·美挥舞保护主义大棒欲在减排问题上逼中印让步  ·美国施压中国 暗示中国非其气候援助首选国家

小岛国联盟:呼吁到2050年全球减排85%

“如果谈判失败,受害的是我们,小岛屿国家和最贫穷的国家。”——科摩罗代表在LCA全会上用颤抖的声音呼吁各国在哥本哈根达成“具有雄心的”协议,为了小岛屿国家和最贫穷国家的生存。 …[详细]

·小岛国开火 中国与欧美国家一并成为攻击目标

雨林国家联盟:到2020年让发展中国家的乱砍滥伐减少50%

“我们应把重心放在REDD对低碳经济和消灭贫困方面可能带来的机遇上,而不是其负面作用。同时,,应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及强有力的执法体系。”——联合国REDD负责人卡特里尔。…[详细]

·亚马孙国家要求发达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非洲国家呼吁发达国家承诺加大减排力度

非洲大陆本身并不能解决所有与气候变化有关的问题,因此要求全球的合作伙伴维护《京都议定书》等协议的成果,尤其是发达国家,应承诺加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力度,以支持非洲应对气候变化。…[详细]

·发展中国家遭强制减排77国集团与中国联手反对  ·非洲建议富国每年多给400亿美元解决气候问题

  • 德俄澳巴西力主减排美日仍在计较各自利益:12月7日至18日,正成为世界瞩目的时刻。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的大会将要召开,气候问题已成为全球所有国家必须应对的挑战…[详细]

  • 哥本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十大焦点问题:人类给大气层制造了足够多的温室气体以至于全球温度上升到了一个非常危险的高度,同时这又极大地增加了世界各地干旱,热浪和暴雨的发生频率…[详细]

  •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两大阵营就三大焦点博弈:发达国家能否就具体减排目标达成可操作协议?发展中国家又将如何参与到这场地球保卫战中去?哥本哈根会议的目标,在于制定2012~2020年各国的中期减排目标…[详细]

  • 数万人集会施压气候大会 丹麦拘押近千示威者:12月12日,近百名民众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市中心广场拉响警报器,向人们发出气候变化的警报…[详细]

中国立场 大国声音

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胡锦涛讲话全文
应对气候变化,涉及全球共同利益,更关乎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利益和人民福祉。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详细]

温家宝:中国实现减排目标要付出巨大努力
气候变化问题关系各国发展和人类生存,需要全球合作应对。中国政府从本国国情和长远利益出发…[详细]

解振华:若美国2020年减排四成 中国愿奉陪
美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的立场和说法备受关注。美国方面试图捆绑中国进行强制性的减排努力,但遭到中方的驳斥。…[详细]

·中国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05年下降40%-45%

2020年目标“1、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2、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15%左右;3、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详细]

·中国官员建议将人口问题写进哥本哈根成果文件

气候变化不能仅仅被看作是简单的环境或发展问题,应该更加综合地将人口、健康等问题纳入框架,并以综合的手段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将人类福祉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最高目标……[详细]

·中国公民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立场发布化

2009年11月17日,由自然之友、地球村、绿色和平、乐施会、行动援助等七家民间组织在京联合发布了《2009中国公民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立场》……[详细]

·中方驳斥气候变化领域所谓中美共治提法

212月11日下午,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贝拉会议中心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介绍了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主张及举措,并回答了记者提问……[详细]

·温家宝将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中方有三点期待

应东道国丹麦首相拉斯穆森邀请,温家宝将出席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外交部副部长王光亚表示,这将为气候变化国际谈判注入新的推动力。 ……[详细]

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是最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国家之一,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农牧业、森林与自然生态系统、水资源和海岸带等。 ……[详细]

冻土变化直接威胁青藏铁路

到2050年,青藏高原冬季最低气温升高约3.1~3.4℃…[详细]

气候变暖 珠三角2050年面临被淹危机

海平面将继续上升,到2050年约上升12-50cm,珠江…[详细]

全球变暖带来的恶果

近日,有美国科技媒体排出了全球变暖导致的十大惊人后果。1.更多森林大火:全球变暖除了让冰川融化,飓风…[详细]

2050年全球6亿人将成气候难民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到2050年全球将有1.5亿气候难民…[详细]

全球变暖将使百万物种50年后面临灭绝

气候变化是21世纪导致物种灭绝的重要原因。气温升…[详细]

more对话气候

菲利普·坎贝尔:海平面上升速度超过预想

菲利普.坎贝尔(Philip Campbell)博士,《自然》杂志总编。《自然》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自从1869年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详细]

杨富强:发达国家的节能减排举措令人失望

杨富强: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的工业工程博士,现任美国能源基金会副主席兼北京办事处的首席代表。目前发达国家的节能减排举措令人失望,不管是欧盟还是美国,都与其承诺的减排目标相去甚远。中国在节能减排和世界气候发展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详细]

张世秋:各国利益考量不同致谈判艰难减排与适应并重

张世秋: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直从事环境经济学、环境政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温室气体是无处不在的,所有活动基本上都会产生温室气体 …[详细]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多个国家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简称《框架公约》)。《公约》的最终目标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不对气候系统造成危害的水平。

  《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据统计,目前已有190多个国家批准了《公约》 ,这些国家被称为《公约》缔约方。

  《公约》缔约方作出了许多旨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承诺。每个缔约方都必须定期提交专项报告,其内容必须包含该缔约方的温室气体排放信息,并说明为实施《公约》所执行的计划及具体措施。

  《公约》于1994年3月生效,奠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法律基础,是具有权威性、普遍性、全面性的国际框架。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