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外媒体报道,以下是本次哥本哈根会议需要注意的十个焦点问题,全文如下:
一、为什么哥本哈根会议中达成协议很重要?
人类给大气层制造了足够多的温室气体以至于全球温度上升到了一个非常危险的高度,同时这又极大地增加了世界各地干旱,热浪和暴雨的发生频率。一份成功有效的国际气候变化协议的达成是为了避免灾害性的气候变化以及帮助那些最脆弱的国家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全世界只有一个专门为建立新型低碳社会和避免科学家最糟糕的估计变为现实而对进行首次重大转变的渠道,并且这个渠道极为狭窄。(这将是全世界为建立新型低碳社会和避免科学家最糟糕的估计变为现实而对进行首次重大转变的最后一次机会。)今年的哥本哈根大会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将是人类接受艰巨任务的机会,将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
二、为什么今年新协议的达成至关重要?
现存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只有规定每个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额的《京都议定书》,而这份议定书将于2012年失效。为了使全人类拥有一个可持续的公平的未来,一份新的有效协议亟需在今年达成,这样国际社会才能为2012年以后执行新协议做准备。
三、第十五届哥本哈根会议怎样才能算得上成功?
哥本哈根会议达成的协议并不需要囊括所有细节,但是它必须在四点关键问题上清晰明确:第一,工业化国家减排额的中期目标是多少?第二,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第三,如何稳定和具有预见性地对发展中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及适应不可避免的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进行财政资助?第四,该如何建立在制定决策的进程中把发展中国家当成平等的合作伙伴并为它们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这样的机构?
四、哥本哈根会议达成的最后议定书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法律形式?
一旦主要的政治问题都被解决,那么哥本哈根达成的最后议定书的法律形式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如今有以下几种提案列入考虑范围,一,修正版的《京都议定书》;二新议定书;三,一套2013年强制实行的关于如何处理气候变化的各方决策的合集。当然,最后议定书也有可能综合这些意见。因为最后议定书的法律形式还没有确定,所以我们只能称之为“协议”。
五、哥本哈根如何就《京都议定书》进行改善?
《京都议定书》只是与气候变化作战的第一小步计划。哥本哈根会议是针对科学家呼吁的有效政治回应。《京都议定书》在发达国家的肩上放下的担子要比发展中国家的来得重,因为它认识到了发达国家对现今温室气体高排放要负主要责任,并且这份责任也将在哥本哈根的最后议定书中体现。主要的不同是,发达国家的中期减排额目标必须与科学机构设定的额度保持一致,即到2020年平均在1990年水平上减少25%至40%。而发展中国家必须致力于使世界范围内的排放量截止2050年减少至少50%。
六、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发达国家是否预期接受这样的一个排放上限额?
工业化国家并没有要求主要发展中国家接受具有约束力的中期减排目标,或者说是“最高限额(caps)”。在两年前的巴厘岛气候大会上,国际社会为气候变化协议拟定了一个较为宽泛的参数,并且要求工业化国家必须接受这样的具有约束力的减排额目标。而发展中国家除非获得来自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否则他们只要在遵循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基础上限制他们的排放额即可。
七、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关注的焦点是什么?
当发展中国家明确希望为减排出力的时候,它们关注的焦点是他们将会被强制接受不利于他们经济发展和束缚他们与贫穷作战的手脚的这样的一个协议。另一方面,哥本哈根的最后议定书必须解决发达国家关注的问题,即他们害怕,当发展中国家不用遵守减排规定,而他们为了遵守减排的规定又不得不资助发展中国家,这无疑加剧了竞争。所以哥本哈根的一个关键人物是保证协议对各方都是公正的。
八、发展中国家在协议的商讨过程中担当了什么角色?
发展中国家对哥本哈根的最后协议的达成起到了关键作用。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有关数据,截止2030年全球能源需求将会上升到55%。在从现在开始到2030年的这段期间,对全球能源供应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将达到22万亿美元,而这其中将近一半投资将在发展中国家。即使就在今天工业化国家停止排放温室气体,发展中国家的排放量大幅度提高将也很难使平均气温上升维持在2度的增长范围内。同时,发展中国家对于气候变化带来的冲击最为脆弱,为了适应这种影响尤其需要大量的资金援助。
八、发展中国家在协议的商讨过程中担当了什么角色?
发展中国家对哥本哈根的最后协议的达成起到了关键作用。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有关数据,截止2030年全球能源需求将会上升到55%。在从现在开始到2030年的这段期间,对全球能源供应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将达到22万亿美元,而这其中将近一半投资将在发展中国家。即使就在今天工业化国家停止排放温室气体,发展中国家的排放量大幅度提高将也很难使平均气温上升维持在2度的增长范围内。同时,发展中国家对于气候变化带来的冲击最为脆弱,为了适应这种影响尤其需要大量的资金援助。
十、目前的全球经济衰退是否会影响到关于气候变化的新的全球协议的达成?
许多专家都在发出这样的警告,目前的经济危机将可能对气候变化之战造成影响。但是像中国和美国这样的国家已经以财政和经济危机为契机来改变发展策略向绿色经济转移。以美国为例,它在十多年里用了1500亿美元创造了500万份的新型绿色工作,其中就包括在对清洁工基础设施的投资。今年中国也宣布了一项5840亿美元的刺激计划,其中的40%是用于加固环境保护以及开发可持续能源上。所有的这些使得能源问题也放上了会议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