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京简介■
500多年前,东京还是一个人口稀少的小渔镇,当时叫作江户。1457年,一位名叫太田道灌的武将在这里构筑了江户城。此后,这里便成了日本关东地区的商业中心。
今天,东京成为日本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东京的交通很便利,时速达200公里的新干线,从东京延伸到九州,并向东北方面延伸。地下铁道几乎能到达所有的重要地区。
■立体交通治塞车■
东京立体交通治塞车
在东京观看市容,城市结构是一大看点,尤其是各种交通道路是要上下看的,即从立体的角度去看。 我们乘车在市内外穿行,见到的是立体的交通网。比如:在临近市区时,行走在高架的跨海大桥上,此处是各种交通工具的最高点。看到的是雄伟错落、美轮美奂的城市街区与各种道路,还有一侧是辽阔的海面及壮观的港口。身处最高位置的我向下看到的是一层层的交通网:从横的城铁线路、多条线路马路、无数的高架桥、还有再下面的地铁,最后是在海面上航行的各种轮船。此景惊诧!真是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如同到了未来世界,让人大饱眼福,同时也不得不赞叹,日本人对空间的利用和其现代化水平之高……[全文]
轨道上的城市-东京
这完全是一个建设在轨道上的城市,轨道成了维系东京都市圈正常运转的生命线。东京圈的轨道交通密度和长度都居世界大城市首位,其主要轨道交通工具有JR线、地下铁、轻轨等。东京的轨道交通非常拥挤。为了缓解这个问题,我们逐渐增加了列车的数量,开辟了一些新的线路,也就增加了运输量。到2000年,这个比例已经下降到了180%,这意味着乘客站着也能看报纸了。有些私营地铁公司向政府提出申请在什么地方建造地铁线路,只要通过政府的审查,公司又有钱进行修建,就可以动工了。而且这么多公司一起运营,会形成竞争[全文]
地下铁:换乘不超10秒
规则决定一切细节
东京和上海很相似,因为城区房价高,人们大多把家安在近郊。很多人由此感叹日本乘客守规矩,但规则在背后起到的作用,如果你要经过换乘才能抵达目的地,也可以在出发站的月台上查询到你应该从几号车厢上车。[全文]
跨公司换乘不麻烦
为了更方便乘客出行,包括东京地区在内的日本三大都市圈的轨道交通早已实现“交通换乘”。站内除了有本公司的出入口以外,还设有与其他公司区段互相连通的换乘口。[全文]
东京上下班都乘公交地铁
2009年,吴强到东京攻读硕士学位,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被称为“毛细血管”式的立体化地面交通外,就是东京便利、准时、相对便宜的地下轨道交通系统。[全文]
■东京应对城市人口问题的主要经验■
日本东京户籍管理启示录
实践证明,完全遵循人口迁徙自由原则的东京都,不仅保持了世界一流的秩序,城市管理有条不紊,而且没有发生我们所担心的低素质人口大规模涌入东京的情况,有效避免了拉美和南亚国家在“过度城市化”过程中伴生的“贫民窟”现象;不仅较好地维护了首都的社会经济秩序,还促进了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已被证明是比较成功的户籍管理模式,值得我国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研究和借鉴。[全文]
高生活成本调节人口规模
高昂的生活成本和商务成本是东京净迁入规模大幅减少的重要因素,东京是日本物价水平最高的城市,并且长期位居世界各大城市物价排名的最前列。2002年11月,日本有关部门对东京与发达国家若干有代表性的大城市间食品零售价格做了调查比较。结果显示,东京的食品价格高于国外大城市。尤其在肉类、蛋类、蔬菜等通用食品价格水平方面,东京位居世界前列,且与多数大城市差距较大。[全文]
■不断膨胀的城市东京■
■东京经验 城市功能分散,再分散■
城市群要良性竞争:如果任由都市自己发展,中心区的中心地位将会越来越凸现,人口和产业呈现高度集中趋势;而只有国家有意识地扩展城市功能,才会形成现在这样的情况,缓解环境污染等资源供给和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全文]
老龄化都市寻找新活力:在日本高龄化和人口减少的趋势下,一些主妇一边看护老人一边工作,这样的人越来越多,这个设想正是为给这样的人提供方便而产生的。其实这样的构想在20年前也做过,但条件限制,没有成功。[全文]
集中还是分散是关键
在一定程度上城市功能的分散也是东京的成功经验。在远离东京都的地区建立的一些科技城和新城建设,在国际城市中得到了广泛好评。所以把城市机能集中还是分散,是一个决策点。
按城市功能来划分,东京有都心区、次都心区江东区、城北区、城南区、城西区等六大部分。每个部分在其向现代化都市演进的过程中,孕育出了各自独特的性格和最具吸引力的特色,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全文]
政府如何协调城市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
反复灌输环保意识——前段时间,国家和东京都政府都向人们发出呼吁,不要使用白炽灯,改用荧光灯。如果把白炽灯换成荧光灯,可以省下80%的电。告诉市民,使用荧光灯更有利于保护环境,而且使用寿命长,还可以省钱。其实对人们灌输环保意识的方法还挺简单的—先是说教。
减尾气排放造绿带——比如说走在路上,就会被经过的排着浓黑尾气的大货车熏得难受;白衬衫晾在外面,也能变成黑衬衫。而根据我们3年前的一份民调数据,经过两年的治理,六成市民认为大气污染情况改善了很多。
制造污染,也有环保优势——作为一个大都市里的企业或是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一定程度上对环境造成污染似乎是无法避免的,但也有一些只能是大都市才有的、可以对环境进行保护的条件。比如在大都市里,像东京这样的,电车、地铁、公交汽车被大量使用,私家车使用量较少,从这个角度上说,也是一个大都市反倒可以进行环境保护的条件——公共交通特别发达。[全文]
东京不是一天建成的
失地农民有5至10年适应期 在日本,由于新城规划地区的大部分土地原先是农田,土地一旦被征购,农业家庭一夜之间就会失去生产资料而城市化。
三个新兴城市 一个是东急电铁(铁路公司)在东京西南部沿田园都市线建立一个新城,铁路公司为了让更多客人乘坐自己的电车,就发展了铁路周围的城市。住宅用的土地、大型购物中心等都是由铁路公司开发的。[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