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8-14日 都市世界 “一周热点” 第三十三期  
   首页>> 关注往期

    把气候变化因素纳入城市规划

    近些年来,气候变化使暴雨变得更密集,气温更极端。美国已有越来越多的城市不再等着联邦政府来处理气候变化问题,而是立足当地发现“无悔”方案,芝加哥就是其中之一。自然资源保护理事会水资源分析师卡伦?霍布斯说:“也就是说,这些方案能帮居民省钱,节约许多事务开支,改善生活质量,而且还能带来额外的福利――减少辐射。”

      “风城”芝加哥正在实验以更环保的方式来进行城市规划,并把这作为“减缓气候变化影响计划”的一部分。

      虽然历史遗留的大烟囱让芝加哥的路面看起来并不那么“绿色”,但这里的汽车行驶在吸雾路面上,路灯照明用的是太阳能和风能,人行道上铺的是回收利用的水泥,种满灌木的“生物洼地”沉淀并过滤了地表径流中的污染物,同时减轻了暴雨对城市排水系统造成的负担。芝加哥是美国第一个铺设吸雾水泥路面的城市。吸雾材料的最初开发颇为神奇。千禧年时,梵蒂冈教廷想新建一个大教堂以庆祝耶稣诞辰2000年,由于当时罗马空气污染严重,遂用这种材料保持教堂清洁……【详细

查看更多
一周热点新闻

一个“晚熟儿”:也谈中国式城市化

  刘文认为“欧美模式是现代城市化的主流”,是个“正常的孩子”,拉美式城市化“模式很失败”,是个“早产的孩子”,而“中国式城市化道路和模式代表了世界城市发展的未来”,是个“早熟儿”,对这些观点,笔者不敢苟同,本文试从“是什么”、“怎么样”和“怎么办”三个层面,解读中国式的城市化,并对刘文上述观点提出商榷,以就教于刘士林教授及学界同仁。【详细

“全美最痛苦”城市破产成为“不良范本”

  美国城市集中破产的“病根”,是房地产泡沫引发的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加州和纽约州是债务集中爆发的地区,由于面临结构性赤字,这两个州的经济几乎陷入瘫痪。不久前加州公布审计报告,该州的负资产净值超过1000亿美元,足以宣告破产。【详细

城市发展要衡量生态代价

  中国正在加重生态建设砝码,但具体到落实层面仍有不少待解的难题。城市作为一个综合体包含了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被认为可以作为考察生态文明发展的载体。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指出,我国很早就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要求,但其后因为这一概念太过庞杂而难以推进落实,反而不如具体明确的低碳城市概念显得红火。【详细

张跃:城市化不能来第二次建设规划要严谨

  张跃称,什么东西都可以来第二次,但是城市化不能来第二次,结婚来第二次问题都不是特别大,但房子建了、公路建了,想来第二次那是完全不可能的,除非像现在很多地方建新城,但老城不能来第二次,土地只有这么多,不可能不断占用土地建新城。【详细

智慧城市需要“矫正器”发展经济讲求特色

  关于智慧城市评选排名这事,似乎国际社会各界组织及同仁格外关心。近日,ICF公布了全球最有智慧城市决选名单,台湾的台中市和桃园县分别位列第四,第六。而此之前,博伊德o科恩博士发布的全球第一次智能城市排名中,香港排名第九。耐人寻味的是,在智慧城市道路上狂奔了三年的中国大陆却无一城市入选。【详细

查看更多
他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