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
全体会议
作报告
察院工作报告。听取国务院
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说
明。
全体会议,选举政协第十二
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
、秘书长、常务委员
声发表讲话。
务院机构改革决定草案
选举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委员长等
务院总理人选
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
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及各
部委人选
李克强——
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改造一千万户以上各类棚户区,这既是解决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也是降低城镇化的门槛。
李克强——
我们不能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人民并不满意的增长,所以这里很重要的是,不论是污染的状况、食品问题,还是治理和处置的效果,都要公开、透明,让公众、媒体能够充分、有效地加以监督。
辜胜阻——
城镇化健康发展需要趋利避害,防范一些地方把好事办歪。要防有城无市的过度城镇化以及城镇化的“房地产化”
姜伟新——
“国五条”一定要严格执行,房价今年一定会往下走。
吴晓青——
必须针对重污染地区出重拳、用猛药,而且还要打组合拳。
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都市世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在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阐述了“中国梦”的内涵。他认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人民是中国梦的核心,是城市的核心,两会存在的根源和目的所在。把脉城市发展,就是把脉人的发展,关注城镇化、关注生态环境、关注交通建设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生活环境。2013年两会,究竟在城市的发展上提出了那些值得关注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两会,把脉城市发展!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的提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乡统筹、节约用地、因地制宜、提高质量”等观点,使得城镇化再一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
本届两会给予了城镇化相当多的关注,居民是城镇的基础,因而所有的城镇化问题都离不开“人”的城镇化。但城镇化究竟要如何进行,如何才能把握正确发展的方向,城镇化建设的利益核心点在哪里,等等,都是我们必须要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在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中,这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问题可能都会在城镇化进程中遇到。李克强还特别指出:“要注意防止城市病,不能一边是高楼林立,一边是棚户连片。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改造一千万户以上各类棚户区,这既是解决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也是降低城镇化的门槛。”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乡统筹、节约用地、因地制宜、提高质量。
城镇化究竟要如何进行,如何把握正确的方向,城镇化建设的利益核心点在哪里,等等,都是我们必须要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本届两会代表、委员,也给予了城镇化相当多的关注,但居民才是城镇的基础,所有的城镇化问题似乎也都围绕着“人”而展开。
城市居民为堵车、污染、房贵等“大城市病”所困扰,而农民“被上楼”、“半城市化”等问题也仍待解决,此外还有大约2.6亿农民工,希望逐步融入城市,并且有就业支撑,有服务保障。这些现实而迫切的问题让城镇化成为今年两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而进行的就是生态环境的不断被破坏。所谓的“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老路”,但我们却不停的在重复着这段我们想避免的道路,生态环境不断的被破坏,大气污染、水资源破坏、资源短缺、垃圾围城等等,不停的困扰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在磕磕碰碰中我们走到现在,近年来保守雾霾侵袭的大众意识到环境治理已经刻不容缓,两会上的代表、委员们也不断的在进行探讨,提出意见和建议。
十八大报告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并将生态文明写入党章。
今年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反复出现雾霾,大气污染十分严重,给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群众的健康带来了较大的影响。这些问题的产生表面上看有不利气候条件的这一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我们认为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我国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所积累环境问题的显现,高耗能、高排放、重污染、产能过剩、布局不合理、能源消耗过大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持续强化。
北京、上海遭雾霾“袭击”,部分城市交通拥堵、垃圾“围城”、内涝潜伏……随着中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增长连续居于高位,中国社会面临人口、环保、安全等新一轮的压力,大城市纷纷遭遇精细化管理的瓶颈,有的难点问题已令政府部门如坐针毡。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王福强委员撰写了《从治理燕山、太行山废矿开始,恢复华北碧水蓝天》的大会发言初稿。为了让自己的发言稿更充实、更科学、更完善,他前往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向该院副院长张大玉、教授陈家珑等多名资深环保专家“取经”。
我国作为拥有者悠久历史的国家,古建筑成为我国历史文化中必不可很少的一部分,但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能够很好的保存下来的古建筑并不多。再加上,我们没有及时和有力的保护现存的古建筑,使得古建筑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却是仿古建筑和仿造建筑,丧失了建筑的个性与意义。
“千城一面”这个问题不断有人提出,却始终无法改变这个现状,使得我国城市建筑越来越趋同,却来越丧失了城市个性与城市文化。在两会上代表们也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城市需要有自己的文化,建筑不能趋同。赋予建筑一独特的个性和文化才是我们应该注意到的,而不是盲目的追求所谓的现代化。
冯骥才说,不少地方将早已消失不在的古庙“重建”。这些“重建”的古庙没有靠得住的史料依据,大多凭些口头的传说与记忆,想当然地干起来;而且为了“再现历史辉煌”,盖得愈大愈好,以彰显“文化政绩”。冯骥才表示,修起来的是毫无历史文化价值的东西,这种做法是对城市的进一步破坏。
宋希斌市长表示,哈尔滨在拆违方面的力度很大。违章建筑已经成为阻碍保障房建设的“拦路虎”。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维护城市建设的秩序,确保棚户区改造能够顺利的推进,哈市集中力量、市区配合、依法打击内外勾结骗取国家征收补偿金的违法行为。
今年人代会上,西安外国语大学校长户思社联合其他8位全国人大代表交了一份建议。他们认为,在推动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应注重古村落的保护。他们指出,中国城镇化的进程是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如何在尊重历史发展趋势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保留文化遗存,应当引起重视。
不论对于哪个国家或地区来说,交通建设都是无法忽视的一部分,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当更多的人离开家乡寻找更多的工作机会时,城市的交通问题变得日益严重起来。不论是城市道路的拥堵,还是节假日返乡的热潮,都体现着一个国家在城市规划和交通建设方面的问题。但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却成为一个难题。
仅针对交通建设来说,要解决城市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更加完善我国的交通系统,更加便捷的交通才能够为疏散大城市人口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究竟如何解决交通问题,两会的代表们也给予了一定的关注。
作为新体制下的首任部长,交通运输如何谋划好下一步的发展,新华社记者为此独家专访杨传堂。他表示:“交通运输部将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狠抓职能转变,加强统筹规划,加快改革攻坚,不断推动交通运输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奋力前行。为此,我深感需要做的工作很多、责任很大。”
周光权说,交通拥堵已是一些大城市的“通病”。有调查显示,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城市,市内汽车平均时速已从过去20多公里降至10公里内。同时,其它大中城市拥堵情况也日益明显,“有效解决交通拥堵,是城市发展要着重解决的难题”。
“城市越来越靓,道路越来越宽,交通却越来越拥堵!”来自特邀组的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得利集团总裁梁伟浩对比内地城市和香港的交通状况后,提出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唯有公共交通才能使市民出行方便、快捷,建议大中城市要优先发展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