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6-22日 都市世界 “一周热点” 第六十期  
   首页>> 关注往期

    智慧城市必须基于生态的考验

    为规范和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构筑创新2.0时代的城市新形态,引领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之路,住建部启动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并且试点城市将经过3年—5年的创建期,把集约、低碳、生态、智慧等先进理念融合到城镇化的具体过程当中,从而智慧的配置城市资源,优化城市宜居环境,提升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最终实现市民幸福感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已近年底,随着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的逐步完善,这将规范和推动国内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然而,一些城市将智慧城市建设当成数字城市的新包装,一些城市被企业营销牵着鼻子走,国内智慧城市虚火过旺和盲目贴标签的行为也广为诟病。那么,作为规划师和建筑师,在推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探索和指标体系的实施过程中,又将对国内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诸多误区和认识进行怎样的矫正和澄清?在引领新型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又将如何经得起备受关注的生态的考验?

      智慧城市并非仅仅指向智能层面,实际上其生态层面的规律也是生态与美学相结合的指标之一,在这个过程中,能够看到很多这样的案例,也有些人将其叫做智慧的建筑。这些建筑都是一些标志性的建筑,在形状上给人以视觉的冲击,但从生态的基础上来看,其是不是伪绿色或伪生态,是否是伪低碳都值得探讨。对此,英国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的合伙人伊凡·哈伯认为,建筑师如果真的想创建一个生态化的建筑,只有真正与工程师一起工作,才能让这个建筑能够在技术层面得以成立。怎么样才能够提供具有生态审美价值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从更深的一个层面出发,可以从反向进行思维,甚至临时性的建筑方式都可以成为一种生态化的趋势。有时候一个展览,看起来是一个临时的建筑,实际上是有永久意义在里面的,代表了一个相反的本质,生态的审美则更需要透过城市的现象去看其内在……【详细

查看更多
一周热点新闻

观点:注重地上规划更要注重空中规划

  实际上,空中规划也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空中规划编制得怎么样、效果如何,对城市的整体规划将产生重要影响。笔者认为,一座城市能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能不能风调雨顺,关键要看其空中规划是否合理。 【详细

大拆大建实现不了城市发展“弯道超车”

  棚户区改造是件好事,能够改善百姓的居住条件,可黔南州的做法无疑存在“扩大化”的问题。一方面,将并不危旧甚至装修还没有结束的办公楼拆掉迁走,明显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另一方面,职能部门在外面租房子、分散办公也给老百姓和机关自身带来了诸多不便。【详细

规划抵不过领导一句话 应尽早走入制度笼子

  “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抵不过领导一句话”,这句顺口溜,形象地道出了多年来城市规划的乱象。云南省通过立法增强规划的严肃性,恐怕正是基于这样一个现实。著名作家冯骥才早就毫不隐晦地说,中国某些城市的建设是由官员的意志决定的,进入最高层决策时,往往几个官员可以决定一个城市的形态。【详细

开展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工作

   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下发通知明确,继续开展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工作;到2015年,建成100个左右城市(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分担率逐步提高,力争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10%。 【详细

时事评论:城市建设不应突然遭遇文物考古

  最近,福州地铁屏山站考古遭遇地铁建设赶工期的事件引发各界关注。11月30日,此前已发掘出的部分遗址正在进行切割装箱,它们将被迁出工地,另寻合适地方保存。在工地西北侧,西汉宫殿遗址的发掘还在进行中。据了解,这些遗址切割迁出后,或将在地铁站建好后复原。【详细

查看更多
他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