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3-29日 都市世界 “一周热点” 第六十一期  
   首页>> 关注往期

    避免“三拍”让城镇化走得更稳健

    刚刚闭幕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并要求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李克强总理也曾多次在关于城镇化的讲话中强调,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城镇化意味着将有大量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在带来充足劳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住房、就业、教育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安居才能乐业。如何让来到城市的农民融入到城市生活中,让他们不但有房住而且要住得舒适、生活得幸福,这是每一个进城农民的梦,也是中国政府必须为之圆的梦。这一问题解决不好,就不会长久地将他们留在城市,城镇化必然不可持续。

      城市为了迎接这些生力军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建设多少房子、建啥样的房子?他们的住房需求是什么?在城镇化进程中,“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和“空城”、“鬼城”并不罕见,失败告诉我们城乡建设不允许“拍脑袋”、“拍胸脯”、“拍屁股”。只有熟悉现有城乡住房情况、摸清家底,建设者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更加科学合理规划未来、配置资源……【详细

查看更多
一周热点新闻

纽约:如何给城市减压?

  12月18日,布隆伯格以纽约市长身份发表最后一次演讲,纽约主流媒体纷纷对布隆伯格表达敬意,感谢这位“个性市长”为纽约留下重要遗产,其中一项就是布隆伯格为纽约城市规划带来的新理念,媒体将其与上世纪主导纽约城市规划的大师罗伯特·莫斯相提并论,在布隆伯格任内,实现人与城市建设平衡的纽约重新恢复活力。 【详细

一些地方城镇化沦为“拆旧立新”的反思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如此通俗而深情的话,出现在近日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触动着无数人内心深处的柔情,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发展的软肋。城镇化,一个国家走向发达的必由之路;乡愁,每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游子共同的精神寄托。将来,我们的“乡愁”何处寻觅? 【详细

千城一面的罪过不可完全归咎于建筑师

  建筑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要改变城市如“一母所生”的窘境,让建筑艺术少一些遗憾,让建筑师们少一些尴尬,城市的管理者不仅要尊重本土建筑设计师,还要尊重生活在城市的市民们。须知,高大、现代的城市,或许不是市民想要的,也不是建筑设计师们的真实构想。【详细

雾霾背后,中国城市发展模式之辩

   上世纪40年代的美国洛杉矶、上世纪50年代的英国伦敦,均出现过雾霾,但只是出现在某一个城市。但在中国,雾霾在城市群之间移动,互相影响,对整个中国沿海城市带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循着褚大建的表述,我们试着探究问题的实质。 【详细

我国多山地区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探索与思考

  贵州作为多山地区的西南内陆省份,既面临可利用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工程性缺水较为严重、区域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等严峻的外在形势,也面临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历史欠账较多、自身财力不足的内在压力。在这样一个地区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具有典型示范意义。【详细

查看更多
他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