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全国人大(5-13日)、全国政协(3-12日)会议)已经落下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们,针对我国发展现状提出了各项意见和建议,令人眼花缭乱。在如此巨大的信息量中,大家依然能够发现,今年两会的热点依然是城镇化与环境污染问题。小编在这里也针对本次两会,整理出了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发展、环境保护等息息相关的观点和建议,以供大家阅览。
■焦点直击■
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3月5日(星期三)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本届政府依法履职的第一年,任务艰巨而繁重。面对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自然灾害频发、多重矛盾交织的复杂形势,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从容应对挑战,奋力攻坚克难,圆满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6%。城镇登记失业率4.1%。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创历史新高。进出口总额突破4万亿美元,再上新台阶。
——居民收入和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3%,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65O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2.2%。财政收入增长1O.1%。 [全文]
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评中国人居环境:城城像欧洲 镇镇像非洲
“走了一城又一城,城城像欧洲;走了一镇又一镇,镇镇像非洲。”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委员引用这句戏言说,我们跟发达国家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人居环境差距最大的不是城市,而是小城镇。
他说,小城镇缺乏规划,也缺乏资金。大城市有城市维护费、土地出让金,小城镇则什么都没有。国家所有的支农政策都是“绕开小城镇直奔田间”,两万多个小城镇起不到城市化过程中“人口拦水坝”的作用,也起不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四化服务基地”的载体作用。 [全文]
2014两会……
时间:2014年3月3日到13日
摘要:全国人大(5-13日)、全国政协(3-12日)会议在北京举行。
3月02日 15:00 全国政协会议新闻发布会
3月03日 15:00 全国政协开幕会 俞正声首次作工作报告
3月04日 11:00 人大会议新闻发布会 傅莹答记者问
3月05日 09:00 全国人大开幕会 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3月05日 15:00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答记者问
3月06日 09:00 财政部长楼继伟答记者问
3月07日 09:00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答记者问
3月08日 10:00 王毅外长记者会
3月09日 09:00 张德江作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3月10日 09:00 小组会议 结合履行职责实践讨论政协工作
3月10日 15:00 周强作最高法工作报告、曹建明作最高检工作报告
3月11日 09:00 周小川、易纲、肖刚答记者问
3月12日 09:00 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闭幕
3月13日 09:00 人大表决政府工作等6项报告的决议草案
3月13日 10:00 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
■两会·城镇化■更多
全国政协常委李崴:新型城镇化最终目标取消户籍
“当前中国最突出的问题是‘土地城镇化’的速度远远快于‘人口城镇化’。”全国政协常委、广东省侨联副主席李崴在此次全国两会提交了9个提案,关注社会城市管理工作,着眼于如何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如何加快推动我国养老工作等内容。 [全文]
江苏政协副主席:城镇化不能“圈地”、“摊大饼”
虽然城镇化在我国不少地方已取得一些可喜的成果,但朱晓进在调研中发现,与此同时,由于就业岗位有限、专业技能缺乏、对城市生活规则的理解差异、身份认同模糊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以至“许多农民人进城了,但并没有融入城市,有的甚至在城市里迷失了方向。 [全文]
政协委员关注“睡城”话题:城镇化绝不是多盖几栋房子
城镇化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也是事关亿万民众幸福生活的浩大工程。今年全国两会上,城镇化的话题也是热点。驻沪全国政协委员高美琴认为,城镇化绝不是盖几栋房子就能够解决的,需要与产业规划协同进行。否则只会沦为空城、睡城、鬼城,无法成为改革的红利。 [全文]
两会高端访谈:“老型城镇化”浪费巨大
“新型城镇化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我个人的观点,新型城镇化一定要着力解决过去‘老型城镇化’过程中的现实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实现更高水平的城镇化,可能就是新型城镇化。” [全文]
■两会·环境保护■更多
李克强:雾霾已成重大民生问题 铁腕加铁规治污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日在中外记者会上谈及雾霾问题时表示,“许多人早晨一起来,就打开手机查看PM2.5的数值,这已经成为重大的民生问题。”要铁腕治污加铁规治污,对那些违法偷排、伤天害人的行为,政府绝不手软,要坚决予以惩处。 [全文]
环保部副部长分析2月雾霾:污染物排放量大是根本原因
3月8日15时,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污染防治司司长赵英民、环境监测司司长罗毅、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司长刘炳江就“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全文]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长:治灰霾10年以上才能明显见效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孟伟在接受河南商报记者专访时称,目前水污染防治的状况是完全割裂的,国家应授权环保部,由其牵头,把水资源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管理。而对于灰霾治理,孟伟称,大气污染防治是个漫长过程。 [全文]
人大代表呼吁国家划湿地保护红线
“全国各类大小湖泊消失上千,众多湿地水质逐年恶化,不少湿地生物濒临灭绝,约1/3的天然湿地存在着被改变和丧失的危险。”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南宁树木园副主任覃建宁4日在北京向记者描述湿地现状。 [全文]
■ 两会·建筑改造和保护■
冯骥才谈城市改造:我特别痛恨“旧城改造”这个词
城镇化不等于要消灭农村和农民。我们不要认为农耕文明就落后于城市文明。农民更加懂得天人合一,懂得尊重自然。每个村子有村规民俗,做人是有底线的。简单地把他搁在城市里之后,他会觉得自己是低人一等的,城市文化是高等的。 [全文]
冯骥才:传统村落最大问题是“空巢化” 没保护经费
3月9日上午,全国政协举行记者会,谈到古村落保护问题,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国务院参事冯骥才表示,传统村落最大的问题是“空巢化”,还有就是村落的保护没经费,也没监督机制,就等着它消亡。 [全文]
关于修改城市规划和建筑物、停车场设计规范的建议
建议由国家住建部牵头修改相关城市规划和建筑物、停车场设计规范,强制要求新建小区、公共场所等同步规划一定比例的电动汽车充电桩,要求老城区或老建筑物改造时同步增建相应比例的充电桩。 [全文]
■ 两会·能源与交通■
大交通部编制调整基本完成 统管铁路民航邮政
交通运输部网站消息称,目前交通运输部有关职责和机构编制调整已基本到位,标志着交通运输大部门体制改革落实工作顺利完成。交通部部长杨传堂3月8日表示,大交通部已经构成,2013年11月25日,中编办已经正式批复,目前正在落实当中,估计到3月14日就可到位。[全文]
铁科院首席专家黄强:2014年中国将建成七条高铁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黄强11日在北京向中新社记者介绍,中国2014年将建成7条高铁客运专线,距中国建成“四纵四横”的高铁网络又近了一步。 [全文]
刘振亚:推动能源发展战略转型
刘振亚说,能源问题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量能源消耗给保障能源安全可靠供应带来巨大压力,同时也带来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能源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如不加快能源转型,能源总量供应、生态环境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全文]
■发改委副主任:传统5年规划模式已不再适应市场■
“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即将启动。让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发愁的是,在“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指挥棒下,计划性较强的5年规划该如何“变脸”以更贴近市场。
我国从1953年开始编制5年计划,在第一个5年计划中,我们的目标是“超英赶美”。经过五六十年的流变,5年计划的重心逐渐落在改革开放、改善民生方面。其间伴随的变化是,5年计划中“市场”的概念越来越浓重,以至于到了第11个5年的时候,计划报告干脆改名为规划报告,以减少“计划”的色彩。[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