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更多

2014年3月5日,国务院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年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

虽说这一概念出现不到半年,但作为一个实际的发展规划,却已运行多年。7月10日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今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指出今年10月1日将京津两地通关一体化改革拓展到河北省,实现京津冀三地通关一体化改革。标志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又向前走了一步。 但长期阻碍“京津冀一体化”的根本问题需要解决,“一体化”终究还需要等待。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

京津冀一体化仍面临难题

在京津冀区域,跳出“一亩三分地”的思维惯性也有难度在现行的分税制的财税体制下,以行政区划为基本单元的经济社会组织管理模式,必然会造成各自区域更多考虑各自的利益,只有依靠发展自身经济来为城市的运行和发展提供财力支撑。【详细】

京津冀发展失衡:北京吃不下天津不够吃河北没饭吃
相对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京津冀内部的发展落差不减反增。有学者曾用“吃不下”“不够吃”和“没饭吃”来比喻京津冀三地的发展失衡。【详细】

行政等级:京津冀一体化非解不可的死结

在中国,行政层级的级别决定了资源配置能力的高低,而GDP的地方本位主义决定了区域之间的竞争关系要大于合作关系。【详细】

京津冀功能疏解:需破解医疗资源迁移难题
北京一直以来真正执行的医疗资源格局的调整和规划,与京津冀一体化存在差距,这就意味着,保定承接医疗功能的疏解,并不现实。【详细】

解读京津冀:京津是否愿意牺牲局部利益成关键

在河北省三河市政府有关人士看来,这一次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能否跟以前有所不同,关键在于京、津是否愿意牺牲局部利益。【详细】

 新闻动态

“京津冀一体化”使得各地产业结构加快调整

【北京】的思路是,原则上不再发展一般制造业,做大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用互联网思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产业加快发展。
  【天津】立足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加快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河北】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有五点:坚决化解过剩产能(钢铁、水泥等产能更加集中);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传统工业向高端装备制造业、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业规模和水平(休闲旅游、现代物流和金融服务等产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京津冀发展一体化 河北真的能从中受益吗?)……[全文]

北京承载力近极限:人口、水、生态、交通均承压

水资源、生态、土地、交通设施均为北京承载力的短板。其中生态环境对北京发展的影响最大,水资源是北京发展的主要短板,土地资源紧缺正在成为北京发展的关键限制因素,交通基础设施不堪重负最为突出。[详细]
  >> 1、京津冀三地国土部门将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
  >> 2、北京将调整城市规划:非核心职能向外疏解
  >> 3、北京增设区域协同发展专项小组
  >> 4、京津冀交通规划:2020年形成9000公里高速公路网
  >> 5、京津冀合作引擎:交通一体化火速推进

天津——滨海新区已成既定发展重心

2005年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和国家发展战略,并批准滨海新区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夏季达沃斯论坛的永久会址位于建设中的北塘国际会议中心。截至2010年,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已有150家在天津落地生根,投资项目共396个。[详细]
  >> 1、天津自贸区会“被动进入”到京津冀自贸区
  >> 2、天津明确提出承接高新产业和院所
  >> 3、天津滨海欲打造京津冀金融第二极
  >> 4、京津冀联动治大气:天津联网监督84家污染源企业
  >> 5、天津武清:努力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

河北正制首都经济圈规划 河北城市筹划对接

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正在三地高层协调机制下推动,目前河北省内相关城市正在实行各部门对接,推进谈判,制定中的首都经济圈规划出台还需要一个过程。[详细]
  >> 1、河北书记:绝不以河北之小私损京津冀之大公
  >> 2、石家庄动议建到天津高铁
  >> 3、首都经济圈加速京津冀一体化 沧州建次中心城市
  >> 4、石家庄市助力京津冀 带动冀中南、冀东两翼发展
  >> 5、北京最大石材市场将外迁天津河北

 

专题资料

专题质量调查

 行业分析

京津冀城市群建设将催热绿色建筑

交通运输行业:增长第三极规划呼之待出

京津冀城市群一体化将与生态保护联动

建筑工程:京津冀城市群催热生态园林

 “四步走”框架

第一步:“京—津—廊”一体化

就目前的发展状况看,京津之间的廊坊较天津以西的廊坊具有更好的发展态势。廊坊几乎位于京津的中点位置上,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使得廊坊很早就融入了京津城市圈。在京津廊一体化进程中,天津以西的廊坊是一体化发展的重点。

第二步:“京—津—唐—保”一体化

“京津唐保”一体化是京津冀一体化的第二步。这个步骤应该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真正开始,在该步骤中,需要构建以京津两个大城市为核心的“双核+双子”模式的城市发展体系,将京津唐保四个城市紧密融合在一起。

第三步:“京—津—石”一体化

在“京津保三角形”的基础上形成了完善的“京津石三角形”。这样就在京津的南侧区域形成了两个次级核心城市,并由此形成两个次级核心城市体系,在将京津的职能很好地疏解到河北省更大腹地的同时,对周边区域形成经济辐射。

第四步:“C+C”发展设计

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思路下,京津与“环京津贫困带”区域逐渐突破硬区划的限制,通过不同形式的资源整合方式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提高“环京津贫困带”的发展势力,弱化“环京津贫困带”与京津之间的差距。

【结语】:“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需要基础设施先行,先从与北京中心城区联系最为密切的北京周边地区入手,完善这些区域的基础设施,尽快实现同城化,这就是目前规划的北京七环的线路。再从制度层面协调各方利益。目前,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在做这样的工作,但协调能力还十分有限。这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有学者认为,5年~10年可以完成,有些人则结合东京都市圈、纽约都市圈的例子,认为“京津冀一体化”需要30年之久。其实,在无论哪种观点看来,机制整合、交通设施先行、产业互补发展无疑都是“京津冀一体化”最为关键的三部曲。作为京津冀一体化的顶层设计,由国家发改委制定的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规划整体方案备受各界瞩目。此前,有媒体报道,该方案将于7月出炉。但据接近国家发改委的人士称,该框架已有初步草案,但目前暂未具体成形,还在小范围内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