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5日,国务院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一周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
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在2014年全国两会上表示,河北将不折不扣地执行京津冀一体化战略。首先是要做好规划,并依照规划蓝图竭力配合北京、天津做好京津冀一体化的规划,坚决按规划办事。“不以一利之小私,损三利之大功,要大气不要小气。”这坚决的表态中透露着对中央工作的全力配合,况且我们都知道,河北省在对京津建设的态度上一直就很“大气”。
河北从建国之初就存在“服务京津”的定位。从1952年起,河北曾三次大规模划分土地给北京。其中最大一次是1958年,为支持北京建设成为现代化工业基地,河北将十个县划入北京。
京津地区供水依赖河北。今年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工程完成第四次通水。该工程以四座河北境内的大型水库作为水源地,是南水北调中线全线通水前的北京战略水源。从2008年完工至今,京石供水段已通过河北向北京累积供水16.1亿立方米。
2013年中国污染最严重的十座城市中有7城在河北省境内。相关研究认为华北地区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河北境内的钢铁、煤炭和水泥产业。而这一问题不得不说和北京的战略企业转移有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北京将首钢迁至河北唐山。
一直担任服务角色的河北省有望在这一次的京津冀一体化规划方案中得到一些实在的发展机会吗?微博名为“北京厨子”的网友说:京津冀一体化,就是一个北京不停的利用行政资源强化自己的优势地位,欺负河北老乡的漫长历史过程。这个魔咒目前无解,最后遭殃的只能是一省的人民。河北在京津冀发展的过程中充当的角色一直是“加工基地”、“能源站”、“污染处理厂”、“人力资源保障部”,简直就像是北京这个“巨人”脚下的“奴仆”。改革开放以来,北京以其巨大的行政优势已经建设成为了一座世界级的城市,而反观河北,城市化的建设水平一直无法得到高速度的发展,GDP、居民收入、城镇化水平更是天壤之别。
这次京津冀一体化的提出,能给河北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吗?河北纳入京津冀一体化中的各城市定位基本明确,比如廊坊市主动开展临空经济区总体定位、产业定位和发展策略研究;保定市围绕北京新机场建设,积极争取和规划廊涿城际铁路等新改建14段交通对接项目,着力打造“30分钟交通服务圈”;张家口积极推进京张交通同城化、搞好京张生态廊道建设等。这些听起来似乎很有潜力的项目如果得不到真正的实施,终究是竹篮打水。如果河北服务京津的关系一直得不到改变,那么再多的发展机会,终究是镜花水月。希望政府能够公平地给予河北同等的机会,希望河北终有一天能够独立自主的决定自己的命运,希望河北人民会在不远的将来看到家乡的崭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