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智慧城市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在201年12月下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智慧城市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为探索智慧城市建设、运行、管理、服务和发展的科学方式,决定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 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
    伴随网络帝国的崛起、移动技术的融合发展以及创新的民主化进程,知识社会环境下的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之后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
智慧城市的作用

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智能城市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与物联网、云计算结合的产物
    国内城市规划界不停的在出现新名词,出现新概念,各地都在编制各种各样的规划,如智慧城市、数字城市、智能城市规划等,下文为智慧城市、数字城市、智能城市规划介绍。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应用取得良好效益的知识型城市。智慧城市的优点在于通俗,易于宣传,缺点是无法准确定义,因为“智慧”是人们早已熟悉的词汇,自会以自己的理解想象智慧城市…[详细]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信息化与城镇化结合的最佳模式
先建好数字城市再发展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四大特征

全面透彻的感知
    通过传感技术,实现对城市管理各方面监测和全面感知。智慧城市利用各类随时随地的感知设备和智能化系统,智能识别、立体感知城市环境、状态、位置等信息的全方位变化,对感知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和处理,并能与业务流程智能化集成,继而主动做出响应,促进城市各个关键系统和谐高效地运行。
宽带泛在的互联
    各类宽带有线、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城市中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的全面互联、互通、互动,为城市各类随时、随地、随需、随意应用提供了基础条件。宽带泛在网络作为智慧城市的“神经网络”,极大的增强了智慧城市作为自适应系统的信息获取、实时反馈、随时随地智能服务的能力。
智能融合的应用
    基于云计算,通过智能融合技术的应用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与分析,并引入综合集成法(综合集成研讨厅),通过人的“智慧”参与,大大提升决策支持的能力。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大成智慧工程将构成智慧城市的“大脑”。技术的融合与发展还将进一步推动“云”与“端”的结合,推动从个人通讯、个人计算到个人制造的发展,推动实现智能融合、随时、随地、随需、随意的应用,进一步彰显个人的参与和用户的力量。
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
    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重塑了现代科技以人为本的内涵,也重新定义了创新中用户的角色、应用的价值、协同的内涵和大众的力量。智慧城市的建设尤其注重以人为本、市民参与、社会协同的开放创新空间的塑造以及公共价值与独特价值的创造。注重从市民需求出发,并通过维基、微博、Fab Lab、Living Lab等工具和方法强化用户的参与,汇聚公众智慧,不断推动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的智慧城市建设

更多
标准化推动智慧城市前行
    截至目前,国内明确提出创建智慧城市行动计划及发展战略的城市已有近50个,有200多个智慧城市项目已经提出和正在实施当中。 随着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纷纷落地,相关的物联网产业园、软件产业园、云计算产业园、云计算数据中心等遍地开花。
我国主要省城智慧城市建设分析
    随着“智慧城市”概念的深入,许多城市规划也由以前的“无线城市”、“数字城市”“智能城市”、逐渐升级到“智慧城市”。加之日前住建部启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现在全国各地纷纷启动智慧城市规划,掀起了一片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申报正式启动
    住建部12月4日发布通知表示,我国将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目前,2012年度申报试点工作已经启动。根据通知,申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应具备以下条件: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已列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或相关专项规划。
智慧城市建设提速 一季度有望出指导政策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徐德明日前表示,我国将加快推动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发展,加快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试点进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将争取今年一季度出台指导地方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指南。
-------------------------------------------------- 相关评论与观点 --------------------------------------------------
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一个迫切性分析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还面临三大问题
智慧城市应用远未深入人心
智慧城市:新型城镇化需适应信息时代要求
智慧城市建设加速城镇化进程
智慧城市是“美丽中国”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国内外城市发展转型经验借鉴与启示
智慧城市建设热潮 规划比钱更重要
欧洲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对国内ITS发展的启发

专家言论

仇保兴:“智慧城镇”建设将全面提速

    未来五年,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将在华东、华南、华北、华中、西部分别开展智慧城市(镇)试点建设…[详细]

杨学山:当前中国“智慧城市”建设面临四大挑战

    杨学山说,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变化使“智慧城市”在技术、平台选择面临严峻挑战…[详细]

李伯虎: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需要注意5个原则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提出,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在探索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系统工程、以人为本等…[详细]

微博热议……

    @易鹏:补充两点:1、要未雨绸缪考虑到智慧城市建设可能带来对人的隐私等方面的负面影响,法律建设要同步。2、智慧城市源于技术支撑,但远不是技术能解决所有问题。
    @王缉慈:中国关注模式model, 外国关注路径path。什么是智慧城市,什么地方有条件建智慧城市,如何达到智慧城市,即道路怎么走,这个问题很少有人考虑。
    @曾韬2012: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各异:在欧洲智慧城市方案中,柏林侧重交通,巴黎侧重规划,斯德哥尔摩强调市民与政府的互动,维也纳关注民生等。而中国侧重于城市管理与规划。欧洲许多的智能城市建设在大城市周边的老工业区,亚洲的智能城市建设区域既有卫星城、产业园区,也有现有城市的改造。
    @金矢:智慧城市已经成为时髦名词。发达地区城市的形象工程从景观形态转向了高科技的公共设施。一些国际大公司纷纷游说中国的城市,采用先进的设备和软件,打造智慧城市。一些城市智能化的演示甚至达到了未来科幻社会的标准。遗憾的是,我们还有诸多民生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智慧城市能否从实际出发呢?
    @金矢:广东佛山委托我们策划智慧城市。过去的理解是智能城市,通过硬件设施的配备提高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我们提出的智慧城市则是寓管理和服务理念为核心,强调政府决策智慧和公众参与、社会监督智慧对接的城市。通过现代手段强化公共服务和民主管理的智慧城市。
    @陈世卿院士:未来的中国智慧城市和农村的设计目标,必然是:无污染、零灾害、生活舒适、生产高效、生态优美的城市!

智慧城市的国际实践

    欧盟 于2006年发起了欧洲Living Lab组织,它采用新的工具和方法、先进的信息和通讯技术来调动方方面面的“集体的智慧和创造力”,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机会。该组织还发起了欧洲智慧城市网络。Living Lab完全是以用户为中心,借助开放创新空间的打造帮助居民利用信息技术和移动应用服务提升生活质量。

    美国 麻省理工学院比特和原子研究中心发起的Fab Lab基于从个人通讯到个人计算再到个人制造的社会技术发展脉络,试图构建以用户为中心、面向应用的用户创新制造环境,使人们即使在自己的家中也可随心所欲的设计和制造他们想象中的产品,巴塞罗那等城市的实践则从另外一个视角解读了智慧城市以人为本可持续创新的内涵。

    新加坡 2006年启动“智慧国2015”计划,通过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积极应用,将新加坡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一流的国际化城市。新加坡成绩引人注目,其中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各种传感数据、运营信息及丰富的用户交互体验,为市民出行提供实时、适当的交通信息。

    丹麦 建造智慧城市哥本哈根有志在2025年前成为第一个实现碳中和的城市。要实现该目标,主要依靠市政的气候行动计划——启动50项举措,以实现其2015年减碳20%的中期目标。许多城市的挑战在于维持环保与经济之间的平衡,采用可持续发展城市解决方案,哥本哈根正逐渐接近目标。

    韩国 以网络为基础,打造绿色、数字化、无缝移动连接的生态、智慧型城市。通过整合公共通讯平台,以及无处不在的网络接入,消费者可以方便的开展远程教育、医疗、办理税务,还能实现家庭建筑能耗的智能化监控等。

    日本 2009年推出“I-Japan智慧日本战略2015”,旨在将数字信息技术融入生产生活的每个角落,目前将目标聚焦在电子政务治理、医疗健康服务、教育与人才培养三大公共事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