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交通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体系框架的制定,示范城市的建设,到目前各级城市全面展开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过程。在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推动下,中国智能交通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在城市交通管理、高速公路监控、电子收费、公众服务,以及决策支持等方面,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缓解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改善交通的环境等等,都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

各城市缓解交通压力各有妙招

 
     

北京市:将制订中心城区拥堵收费方案

日前,北京市交通工作会议透露,2014年内将制订出中心城低排放区交通拥堵收费方案。为缓解交通压力减少机动车污染,北京市最快将于2015年征收“拥堵费”。北京市交通委:四项举措缓解交通拥堵。一、用经济杠杆缓解交通拥堵;二、年内实现一卡通缴停车费;三、北京市年内将划定低排放区;四、电子车牌将实现智能扣费。

青岛市:制定六项交通治堵措施

一、完善路网体系;二、优化交通组织;三、缓解停车矛盾;四、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年底前实行公交换乘优惠;五、均衡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中心城区批发市场整体搬迁;六、加强前瞻性研究依托院校跟踪研究城市交通。

深圳市:从五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城市交通管理

5月7日,深圳市长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交通拥堵综合治理策略措施及行动方案时强调,深圳市机动车辆持续快速增长对市民出行、节能减排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城市交通管理,加快制定实施系列政策措施,切实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祁伟:深圳市常规公交智能化建设与发展

广州市:拟推差异化停车收费以缓解交通拥堵

3月28日,广州市物价局举行了“《广州市优化调整停车场差别化收费方案》听证会”,物价局提出的两套调整方案较原来收费都有一定涨幅,希望通过停车差别化收费,引导市民在中心城区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缓解交通拥堵状况。

 

汽车数量的增加在给人们的出行来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增加了交通运输压力,导致了交通状况的持续恶化。缓解交通拥堵各地方各有妙招

中国智能交通行业的四大驱动力

 
     

在未来的智能交通中,排放法规、燃油的效能、生产效率和地区基础建设将成为中国智能交通行业的四大驱动力,而传感器亦将在这四大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助力智能交通行业 的建设。

1、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 国家出台了包括应对汽车尾气排放问题等一系列的政策。的土地,综合用地是可以建包括商业连住宅建筑物的土地。

2、提升燃油的能效。 随着油价越来越高,如何提高燃油的能效,达到节约和节能效果,是企业或机构面临的日益严峻的问题。

3、每一个企业都在思考如何提高生产效率,智能交通会在效率提升上大做文章。因此,能够帮助车辆提高生产效率的智能位置传 感器将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基础设施建设的增长。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国内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进而促使自动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尤其是在发展智慧城市的时代背景下,传感器作为自动化产品的一部分将拥有非常广阔的市场。

 

在未来的智能交通中,排放法规、燃油的效能、生产效率和地区基础建设将成为中国智能交通行业的四大驱动力。

中国城市智能交通行业发展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不仅能提高交通管理效率、解决交通拥挤,还能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和确保交通安全,契合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因此,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 以鼓励城市智能交通行业发展。

(2)城镇化建设深入和汽车保有量的急速增加催生大量市场需求。 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和汽车保有量的急速增加,导致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城市交通管理部门急需有效的方案和管理工具来改善现状,这将为我国城市智能交通行业带来巨大的 发展机遇。

(3)我国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普及率低和现有产品升级将为行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 随着客户对城市智能交通系统认识的加深,新项目的建设和现有产品的升级都将为城市智能交通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市场空间。

(4)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涉及了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多种学科的知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将有效地推动产品更新,并最终为行业的 发展注入活力,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2012年11月22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建办科【2012】42号),明确将智能交通列入到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中,“智慧城市”的建设正式启动。

中国城市智能交通行业发展不利因素

 
     

(1)行业标准规范尚待完善,市场竞争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     

我国城市智能交通行业发展的时间较短,全国统一的行业标准规范有待进一步完善。尽管公安部已颁布了部分技术和产品的标准和规范文件,但各个省市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 标准和规范进行相应的调整或修改,不利于行业内企业规模化经营。

(2)基础研究和技术储备不足 我国在城市智能交通领域的发展相对较晚。

大型国际活动的举办大大推动了我国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和推广,但我国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储备方面比较薄弱,与国际先进水平 仍有较大的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城市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

(3)行业内企业资金实力不强  

城市智能交通企业通常采用工程承包的模式开展业务,这种模式要求企业在项目建设前期垫付大量资金用于设备采购和施工安装。我国城市智能交通行业起步晚,企业普遍存在 资金实力不强、融资能力弱的特点,资金有限和融资渠道缺乏已成为制约城市智能交通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我国城市智能交通行业起步晚,企业普遍存在资金实力不强、融资能力弱的特点。

中国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重要方向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综合交通研究院院长张国华在2014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上表示目前国内在交通配套的规划与城镇化的推进存在差距。具体表现在规划研 究深度不够、规划约束力不够、超前考虑不足、一体化衔接考虑不够四个方面。下阶段的规划需要重视规划的顶层设计,需要在城际和市内交通系统构建、深化相应部门的分工合 作等方面革新,另外城市轨道交通中的枢纽站建设是当前城镇化交通配套的重要环节,需要技术模式及商业运营方面的创新。点击阅读>>> 张国华谈《新型城镇化和智慧交通》

面向建设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的重大需求,迎接大数据时代为智能交通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立足国情、运用新技术手段、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构 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将是我国智能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

1、要不断的提升交通感知智能化水平构建网络化的交通状态感知体系,提高交通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2、要重视面向公众的综合交通的信息服务,改善和提高公众出行的智能化服务水平。

3、要提升公共交通智能化水平与服务能力,增强交通运输系统综合运行能。

4、要建设跨区域、多模式的综合交通电子支付系统。

5、要加快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

6、要促进智能交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积极营造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点击查看详细内容]

 

随着车联网热潮的兴起,汽车将拥有越来越多的功能,车联网或将成为未来智能交通的主要发展方向。

中国城市智能交通行业市场未来前景

 
     

在产品技术方面,我国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侧重于管理功能的实现,主要用于支持和强化交通管理部门原有的管理体系。未来,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将向服务功能转化,利用获 取的交通信息数据向城市道路交通使用者提供信息服务。     

在市场规模方面,根据《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发展年鉴(2012)》,我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规模逐年快速增长,从2008年的76.60亿元增长至2012年的159.9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到达 20.20%,远远高于GDP的增长率。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作为未来城市交通优先发展的主题,对于提高交通管理效率、解决交通拥挤、减少环境污染、确保交通安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契合我国新型城镇化“集 约、智能、绿色、低碳”建设的要求,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有效手段。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深入和城市道路建设投入的增加、以及原有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更新换代,城市智能 交通的市场规模将会继续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其产业化和规模化将为我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未来市场前景广阔。[详细]

 
 

交通既是老百姓生活和工作的依托,又是城市日常运行的支撑,更是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重要内容。《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明确提出,城镇化建设要走智能、绿色、低碳的道 路。对于交通来说,不仅需要建设更多的基础设施,更需要应用高科技改善效率节能减排。因此,大力发展智能交通行业是推动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