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不仅能提高交通管理效率、解决交通拥挤,还能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和确保交通安全,契合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因此,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以鼓励城市智能交通行业发展,相关政策法规包括:《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和《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等。
此外,2012年11月22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建办科【2012】42号),明确将智能交通列入到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中,“智慧城市”的建设正式启动。
2012年12月中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作为2013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之一,明确“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同时,近年来为营造一个更加安全的城市环境,我国各地还加大了“平安城市”等重大公共工程项目的实施力度,“平安城市”建设在全国兴起。
由此可见,城市智能交通已成为“智慧城市”、“绿色城市”和“平安城市”建设的必然需要,受到我国政策的大力支持。这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城市智能交通行业的市场空间,为本行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城镇化建设深入和汽车保有量的急速增加催生大量市场需求。
根据统计年鉴数据,2012年我国100万以上人口城市已达127个,其中400万以上人口城市有14个。2002年至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以平均每年1.36%的速度发展,城镇人口平均每年增长2,097万人。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51.27%;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2.57%,比2002年上升了13.48%,城镇总人口为71,182万人。
同时,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使得汽车日渐成为家庭生活与出行的必需品。2002年至2012年,我国民用汽车总量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8.20%,尤其是在2010年,我国民用汽车总量达到7,801.83万辆,较2009年增长了24.22%。
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和汽车保有量的急速增加,导致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城市交通管理部门急需有效的方案和管理工具来改善现状,这将为我国城市智能交通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3)我国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普及率低和现有产品升级将为行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
目前,我国城市智能交通行业尚处成长时期,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普及率低和城市智能交通产品功能不完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只在一些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得到了应用,而广大中小城市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城市甚少进行道路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普及率偏低,并且现有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多注重监控和管理功能,信息服务、交通诱导等功能方面的产品还未完善。随着客户对城市智能交通系统认识的加深,新项目的建设和现有产品的升级都将为城市智能交通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市场空间。
(4)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涉及了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多种学科的知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将有效地推动产品更新,并最终为行业的发展注入活力,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