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8-24日 都市世界 “一周热点” 第五十六期  
   首页>> 关注往期

    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变革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仇保兴认为,实现健康城镇化或新型城镇化,关键要解决哪些是底线问题,其中,第一条底线就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超大城市会自动吸收人口,因为它有集聚经济优势,有行政资源配置优势,有历史的积淀以及人居环境优势,这些优势创造就业和劳动力价值,劳动力就产生流动,这是市场机制在起作用。据统计,我国实际流动人口近三亿,但在省外的流动人口只有8600万。这些跨省流动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北京、上海、深圳、东莞,排名前四位的城市吸引了近3000万人,排名前十位的城市则吸引了4351万。而根据新城理论和有机疏散论,凡人口在300万以上的大城市,都必须实施有机疏散,不要等产生覆盖效应时造成对大城市不可挽回的影响。

      中小城市尤其城镇群轴有大城市不可替代的功能。因为经济活力的存在以及交易的品种,是根据大中小城市不同功能来划分。大城市是国际贸易,而中等城市是区域增长的发动机,小城市是为周边服务、集散的一个服务基地。特别是为周边三农服务的总基地。这是大中城市都不可替代的。从历史上来看,凡是中小城市发育良好的国家,它的社会经济发展系统性、可持续性都比较好。

      小城镇应该怎样去建设呢?仇保兴认为,首先要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城镇规划的管理机构。其次要有一套必要的基础设施,比如,供水和垃圾处理……【详细

查看更多
一周热点新闻

城镇化面临着如何避免高碳化模式的挑战

  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编撰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在京发布。绿皮书指出,中国城市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国的90%,排放的二氧化硫占全国的98%。中国地级以上287座城市排放的二氧化碳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72%。因此,中国城市发展与改善环境和向低碳发展转型的矛盾日益突出,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着如何避免高碳化发展模式的各种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详细

广东住建厅:将在城区规划建自行车快速路

  今年“两会”期间,省政协委员何唯平、张弘、许永锞、胡学强等提出提案,建议在三到五年内广东建设全国第一条自行车高速公路样板路。对此,省住建厅、交通厅答复,下一步将推动建设城市建成区自行车快速路。【详细

美媒:中国城市规划导致高交通能源消耗

  美国《西雅图时报》11月17日文章,原题:中国郊区蕴含危机 若没空气污染,在中国逐渐壮大的城市居民看来,距天津40分钟车程的某小区,可能就是一座城市田园,高高矗立的居民楼俯瞰着湖泊和花园。但这里缺乏商店和便民设施,使之(以及其他位于郊区的众多类似住宅)成为城市的大型宿舍。【详细

传承中国建筑文化需要真诚的建筑评论

  中国工程院院士程泰宁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当前建筑设计业内价值观混乱,失根、失重、失度、失范问题明显。所谓“失根”指中国当代建筑地域特征丧失,所谓“失重”指中国建筑已步入历史文化断裂带,所谓“失度”指新旧建筑在保护与发展上矛盾突出,所谓“失范”指怪诞荒唐和丑陋之作品迭出。 【详细

未来城市大量拆迁是今天盲目规划的结果

  城市是不同时期规划的沉淀,一个城市的拆迁问题大多是因为不同时期的建筑遗留和现实发展产生了矛盾。早期规划好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拆迁量就少;在大肆拆迁的地区,要么是城市领导者的一意孤行,要么是历史留下的欠账太多。城市规划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意义就在于:怎样从历史的继承中看现在的规划,又怎样靠现在的规划设计美好的未来。【详细

查看更多
他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