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变革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仇保兴认为,实现健康城镇化或新型城镇化,关键要解决哪些是底线问题,其中,第一条底线就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超大城市会自动吸收人口,因为它有集聚经济优势,有行政资源配置优势,有历史的积淀以及人居环境优势,这些优势创造就业和劳动力价值,劳动力就产生流动,这是市场机制在起作用。据统计,我国实际流动人口近三亿,但在省外的流动人口只有8600万。这些跨省流动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北京、上海、深圳、东莞,排名前四位的城市吸引了近3000万人,排名前十位的城市则吸引了4351万。而根据新城理论和有机疏散论,凡人口在300万以上的大城市,都必须实施有机疏散,不要等产生覆盖效应时造成对大城市不可挽回的影响。
中小城市尤其城镇群轴有大城市不可替代的功能。因为经济活力的存在以及交易的品种,是根据大中小城市不同功能来划分。大城市是国际贸易,而中等城市是区域增长的发动机,小城市是为周边服务、集散的一个服务基地。特别是为周边三农服务的总基地。这是大中城市都不可替代的。从历史上来看,凡是中小城市发育良好的国家,它的社会经济发展系统性、可持续性都比较好。
小城镇应该怎样去建设呢?仇保兴认为,首先要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城镇规划的管理机构。其次要有一套必要的基础设施,比如,供水和垃圾处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