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8-5月4日 都市世界 “一周热点”第七十三期  
   首页>> 关注往期

    新型城镇化:人去哪里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哪里有好工作,哪里有好生活,就到哪里去;哪里有好机会,哪里有好环境,就到哪里去,除非另有原因。当然,选择是双向的。选择你的工作和生活,是你的天赋权利;你可以留恋乡村,可以留恋城市,但你要为你的选择承担相应的成本和风险。这是社会选择的基本逻辑。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出台,关于中国城镇化模式问题再度引起关注。中科院近日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13:城市现代化研究》,系统分析了世界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300年历史,预测了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中国城市现代化的路线图和政策建议。

      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3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约为54%,城镇人口为7.3亿,城市数量为658个;新型城镇化目标是: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左右,东中西部可有差别,1亿左右人口在城镇落户。《中国现代化报告2013》预计,2050年中国城镇化率约为80%,城市数量约为1600多个,城镇人口约12亿,城镇新增人口约4.6亿。

      未来40年,中国人口究竟会往哪里去?三个因素将起决定性作用,即城市化规律、国家政策和社会选择。城市化规律是客观存在的,社会选择是有理性的,不确定因素是国家政策。如果国家政策符合客观规律和中国国情,那么,它就会促进城市化,反之则相背……【详细

查看更多
一周热点新闻

城镇化建设应避免三种“空心”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城镇化的价值在于农业人口进城后,劳动力供给和人力资本的改善。农民成为市民后,应该有一种预期使他们愿意长期在城市生活,制定职业规划。倘若城市没有吸引力和归属感,就不会有知识和资本的积累。因此城镇化建设中应避免三种“空心”。【详细

工信部: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合作初见成效

  据中新社电,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合作试点城市交流会28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在会上表示,中欧双方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具有非常强的互补性和互利性,目前双方合作已初见成效。【详细

仇保兴:城镇化道路与新城区战略求解

中国的城镇化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并且还将持续二三十年的时间。这在中国现代化发展史和人类进步史上,都是具有重大影响和里程碑意义的事件。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同步发展的重大部署,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重点,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重要途径。【详细

新型城镇化面临城市发展边界控制问题

   新型城镇化正在面临城市发展边界的控制问题,但是全国大大小小的658个城市类型千差万别,究竟该用什么样的标准来划定,这是留给国土资源部的一道难题。 【详细

中国“城市病”的政策根源

  当中国城市的规模达到450万人、人口密度达到约8000人/平方公里时,城市规模和人口密度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正面影响不再显现,“城市中国计划”称之为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拐点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而与此相较,上述拐点并没有出现在国际案例的发展路径上。【详细

查看更多
他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