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5-11日 都市世界 “一周热点”第七十四期  
   首页>> 关注往期

    城镇化过程中不能缺失的灵魂环节

    当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关键发展阶段。在这样一个转换时刻,执政党需要唤起强烈的城市意识和城市自觉,努力学习和认识城市的性质和规律,逐步将执政的社会基础转移到复杂而多元的城市人群,建立起新的治理模式。执政党正面临“第二次进城”的考验。这一次进城,主要挑战来自城市社会和文化问题的治理。就其难度和挑战的艰巨性而言,丝毫不亚于建国之初的“第一次进城”。

      在这一新的城市管理视野中,城市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事实上,城市文化已经成为城市化进程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也可以说,执政党第二次进城面临的主要考验,就是要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将更多的精力转向城市社会和文化问题的治理,从发展主义的“GDP冲动”转向文化家园的“灵魂探索”。

      城市文化的缺失,是现有体制和力量格局的反映。城市文化受制于各种形塑力量的综合博弈。某个历史时期的主导性力量往往决定着城市文化的形态。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服务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和行政力量占据主导。这个阶段的城市文化形态,也相应地带有强烈的行政主导和全能国家色彩。

      改革开放打开了社会的活力,但首先得到最充分体现的是资本和商业的力量。这两股力量开始成为城市化的推动力量,并与行政权力合作,一起塑造了城市文化。目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就是这两种力量的联盟。而社会自身的力量仍处于发育阶段,其组织化的程度和自我治理的能力,都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待进一步发展……【详细

查看更多
一周热点新闻

学习借鉴:跨越城市发展拐点的东京经验

  与中国其他特大城市一样,北京面临的现实情况是,庞大规模的人口与有限的可承载能力矛盾突出,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外来人口难以在城市中立足,城市运营成本提高,运行效率下降。而另外一些中国的二三线城市正在重走这些特大城市的老路。【详细

建设健康的城镇化 切记不能盲目大跃进

  中国很多城市在城镇化背景下,开始大规模造城运动。这是当前许多地方政府债台高筑的重要原因,不仅给当地财政和经济发展造成困难,也给整个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带来风险。【详细

北京城市功能如何疏解应有广泛公众讨论

3年前的2011年3月,《国家经济地理》曾制作了一期《北京“城”事》的专题,剖析北京城市规模持续膨胀、以致问题频发而不得不采取汽车、房屋限购这种极端的城市管理措施的原因--北京城市功能过分集中而城市结构单中心化,并提出,北京应该缩减部分城市功能、促进周边地区发展。【详细

韩正强调:编制城市规划要为子孙留足空间

   韩正说,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先后编制了两个城市总体规划,引领我们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不断前进。当前,上海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我们需要科学把握大势、全面前瞻变化,抓紧启动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上海这座特大型城市长远发展的蓝图和框架。【详细

对“逆城镇化”宜疏不宜堵 不能全盘否定

  实践表明,“逆城镇化”是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派生出来的新潮流。城镇化发展水平越高,“逆城镇化”趋势越强。“逆城镇化”对城镇化而言是吐故纳新,对农村来说,则是巨大的发展能量。【详细

查看更多
他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