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城市绿皮书:健康是发展前提
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支撑城市发展的生态环境日益脆弱。“人的自然健康是绿色发展的首要前提,生态环境是人的自然健康的最基本保障。”生态城市建设应遵循:在源头上建立有效防范的制度,在过程上建立严密的监管制度,在后果上建立严厉的责任追究和赔偿制度。建立健全三大制度体系,构建生态城市治理体系。一是建立健全源头严防的城市生态保护制度体系,明晰城市自然资源的产权和管理体制;二是建立健全过程严管的城市生态保护制度体系;三是建立健全后果严惩的城市生态保护制度体系。
在由王伟光、张广智、陆大道、李景源、阎晓辉担任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新近推出的《生态城市绿皮书: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4)》中,刘举科、孙伟平、胡文臻等专家提出:“人的自然健康是绿色发展的首要前提,生态环境是人的自然健康的最基本保障”。雾霾、城市病治理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强化制度、创新技术,并以持之以恒的决心来实现。
专家们指出,我国进入了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3.73%。但同时,大范围长时间雾霾肆虐,“城市病”日益加深的严峻现实令人忧虑。绿皮书仍然坚持生态城市绿色发展理念与建设标准,坚持普遍性要求与特色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用动态评价模型对280多个大中城市进行考核评价,评选出生态城市健康发展100强和特色发展50强,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评价,分类指导,分类建设,分步实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