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设计构思
◆ 重构“中央金脊”空间主轴线,延续城市发展脉络
通过对核心区功能定位、结构、规模等方面的研究,规划提出“叶脉”状的空间结构,在金脊两侧发展叶脉状片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加强金脊与周围片区的联系,提升片区活力,带动整个片区的发展。
◆打通生态绿化网络通廊,构筑“大山大水”的生态格局
以峰山、章江等山水环境为背景,整合现有规划及现状自然景观资源,构建“绿肺+绿廊+水系+湿地”的生态绿化网络系统,将山水环境引入城市内部,形成“山、水、城”相互交融的生态格局,营造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体现赣州生态优势及特色。
◆ 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加强区域交通联系
考虑到章江新区位于整个城市核心枢纽位置,规划提出区域交通一体化,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策略。规划两条轻轨及两条BRT快速公交体路线,加强区域交通联系;结合赣州市客运量不多和经济条件限制及景观需求等因素,规划提出采用胶轮路轨作为轨道交通,在城市建设密集区主要采用嵌入式,在城市边缘区可根据地形地貌采用高架形式的铺设方式。同时依托快速公交路线及轻轨在章江新区设置搜集型公交,结合生态绿化开敞空间设置公交站点,完善公共交通体系。
◆ 构建“大疏大密”的空间布局,展现“现代、生态”的城市形象
结合城市“大山大水”的生态格局,以及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目标,考虑到国家节约土地资源的相关政策,规划提出了“大疏大密”的空间布局模式:在滨水区域及视线开阔区域布置低密度、小体量的多层、低层建筑为主,展现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在核心区及两侧区域,布置高密度、大体量的高层为主,在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的同时,体现现代、生态的城市空间形态。
◆ 整合现状建筑及相关规划,形成“统一、协调”的现代城市形象
考虑到现状不可变因素复杂,制约条件较多,调整余地不大,规划主要从整合现状资源入手,结合功能定位,创造丰富多彩且主从有序的城市空间,以塑造区域现代城市形象等方面入手,以绿化通廊将不同功能的地区串联整合,结合地区功能的多样性,创造不同尺度、形态各异的城市空间,标志性建筑物、构筑物布局高低错落,疏密有致,构成起伏的天际线,整体形成与周边山水环境相呼应的“统一、协调”的现代城市形象。
◆ 注重文脉的延续和人文空间的塑造,展现深厚的城市内涵和文化特色魅力
延续注重山水环境的城市布局、住宅南北朝向的建筑布局模式,骑楼等的建筑风格,结合城市开敞空间设置人文景观及元素,展现城市深厚的内涵和文化特色魅力。
五、总体空间结构
规划提出“叶脉”状的空间结构,在金脊两侧发展叶脉状片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加强金脊与周围片区的联系,提升片区活力,带动整个片区的发展。
章江新区整体形成的空间结构可归纳为“一轴、一环、四心、五带、五区”的空间结构体系:
◆ 一轴(绿轴):是指在原有联系复兴区及创新区的“1”字形中央金脊转变而成的“凸”字型轴线:纵轴是沿原有金脊轴线设置的联系南北区域的城市发展主轴,延续城市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