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主题设计之二:“连接”
实现“连接”是我们环境景观设计涉及的最重要的城市意图之一,“连接”是通过对城市与自然接壤的边缘地带,有目的地进行适宜性设计,去缝合散乱的城市功能区,在西部城市地区形成以滨海公共活动系统为社会组织结构的城市特征。对“连接“的设计将涉及到:
场所连接、景观连接、水利上的连接、生物的连接和人与自然的连接等。
3.主题设计之三:“生态的自然尺度”
根据滨海带活动的需求,适度改变深圳湾的现状岸线,并利用沿岸滩涂修复湿地植物生态群落,利用不断生长扩张的植物边界,形成大尺度的湿地岸线边界景观,减弱大面积滩涂带来的不良景观。
保持自然尺度感、表现祥和的生态环境氛围、气势恢弘的湾区自然尺度,设计人们的感受和体验湾区自然环境的场所,是创造深圳湾独特魅力的关键。
4.主题设计之四:“城市核”
建立与深圳湾滨海休闲带相对应的“城市核”,形成华侨城南填海区、南山商业文化中心、蛇口老镇中心和蛇口海上世界商务旅游中心等四个“城市核”,将更大地区的城市活动通过“城市核”的集聚作用,形成城市的动力,从空间上建立与滨海休闲带紧密的空间连接关系。
5.主题设计之五:“系统交通支持”
复合交通模式是支持滨海休闲带活动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实现“连接”的重要保证。
(1)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支持远距离到达。充分发挥城市地铁、公交首末站和通过式地面公共交通的综合作用。
(2)地区或街坊公共交通出行:以短距离环状的专线服务,高架单轨、其它形式的地面公共交通建立专项服务,支持城市邻近地区与滨海地区的功能发生关系。
(3)滨海休闲带游览公共交通出行:休闲旅游带内外部的游览专项交通服务,解决长距离休闲中的舒适度,建立深圳湾地区特殊的观光穿梭巴士服务系统。
(4)其它交通模式:包括各种社会交通出行、步行交通出行、特别的滨海道路设计标准、静态交通服务、集约的综合服务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