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项目参加人员:戴月 张娟 李家志 杨斌 杜宝东 李潇 王纯 龚道孝
2005年初《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05)》通过国务院审批,北京各新城规划在北京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入编制阶段。《大兴新城规划(2005-2020年)》于2005年开始编制,新城规划将东起京开高速公路与京沪铁路、西至芦东路,北到永华路,南至黄良路(兴良路),总面积约719公顷的区域划定为新城核心区。
2005年9月至2006年4月,北京规划委员会大兴分局将核心区城市设计列为九个重点研究专题之一,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核心区城市设计专题的研究工作,并对核心区的发展方向进行整体研究。
2006年4月,大兴分局就核心区概念性城市设计进行公开国际招标,将前期城市设计的相关研究成果作为设计要求在招标文件中提出。6月,经过区政府领导、专家评审,广泛征求公众和开发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最终美国柏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美国CA规划设计师事务所+泛华工程有限公司联合体、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院分获一、二、三名。同年7月初大兴分局再次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方案综合与深化。
项目组首先确立工作思路:在保持中标方案特色的同时,根据现状条件解决其中问题,使方案更具有可操作性。另外结合中规院交通所同期进行的大兴新城综合交通规划,落实总体规划要求,多方协调、取得一致。
中标方案鲜明的城市形态特点与形象特色是其城市设计的最大亮点。该方案将核心区最密集的开发区域安排在两块大型开敞绿地的中间,是对两块大型绿地的最佳利用方式,但同时也带来一个重大矛盾:高密度开发区域与地铁站点明显脱离,不能充分体现轨道交通的服务价值。该方案对于埝坛水库公园的设计预想与大兴实际情况(缺水、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有一定程度的差距,使规划方案可操作性不够。此外,该方案在道路网的规划设计上与现状结合较差,也缺乏区域交通系统考虑。
项目组在方案的综合深化过程中针对这几个重要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轨道线路及站点的调整:
通过多方案比较,将新源大街站点向北移至新源大街与兴华大街交叉口。尽管轨道线路的总长度上比原方案有所增加,但是轨道站点的服务能力和经济收益却大为提高。经过区政府协调,已将轨道调整意见提交相关的设计及管理部门。
道路交通:
综合方案对核心区内部道路系统做了较大调整。核心区内的主干道系统为 “三横两纵”。提高北侧永华路和南侧永林路(原黄良路)的交通承载力,以分流兴华大街所承担的新城与旧城主要联系的交通压力。在本次城市设计的交通规划方面,感谢中规院交通所“大兴新城综合交通规划”项目组给予的技术支持,他们为核心区建立交通分析模型,并提出合理建议,使综合方案最终选取了较为合理的交通组织办法。
埝坛水库景观设计策略:
核心区景观用水的主要来源是雨水、城市中水和天堂河污水厂符合一定净化标准的出水。本方案对各项水源进行了水量计算,提出可行的景观水体规模建议,使埝坛水库公园水体设计结合现实条件。同时综合方案为公园水体的最低水位线、常水位线、丰水期水位线、调蓄水位线等几个重要水位线提出分段设计,通过岸线植栽设计保证水库公园在水量不同时有不同的景致。
除了解决好以上这些规划中的重要问题,在城市设计方面项目组也做了更为深入的探讨,最终形成富有特色的综合方案。
1.鲜明的城市空间形态
绿色基底
高尔夫球场和埝坛水库公园构成的大型绿色开敞空间给基地铺上了一层绿色基底,自然景象与繁华都市近在咫尺,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场所与空间。大片的生态绿地和水体不仅美化了核心区本身,更为新城更大的区域提供生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