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探索四川北路商业街的特色形态——里弄风貌商业街
如何在当前的城市复兴中继承历史传统,融人地区文化,是本设计的一个特殊要求。四川北路原本是一条环境宜人、具有里弄特色的传统商业街。此次城市设计在保留原街道宽度41m的前提下,通过两侧建设骑楼空间,将建筑界面之间的宽度缩小到33m,街道的高宽比保持1:1.4,接近传统的尺度。同时,骑楼内建议以里弄石库门符号作为商场的人口。人行道采用里弄住宅的特有色系一一深灰与砖红色相同铺地,并且种植樱花,使四川北路在20世纪初日本人聚居的历史意象得到反映。结合历史建筑保护,组织里弄型休闲餐饮街是探寻四川北路风貌的另一个尝试。武进路206-296号里弄是上海市第四批公布的两幢优秀历史建筑。城市设计寻求历史建筑保护的同时,将其组织到新开发建筑的功能体系中,在里弄住宅与新建筑之间构建一个二层步行餐饮街,利用原有住宅大楼梯,将武进路上的人流直接引向餐饮街,提供餐饮休闲服务,发扬历史建筑对于城市的文化景观功能。武进路206-296号里弄住宅南侧,有一条垂直于武进路的乍浦路,原交通规划将其向北延伸,打通里弄住宅,城市交通发展与历史保护发生了矛盾。城市设计将向北延伸的道路调整到两幢里弄之间的小路上,考虑到规划道路的宽度要求,建议将里弄的边跨架空,按里弄的特征改造。
(三)节点设计
1.地铁站上部地块
地铁站上部地块的设计与开发是建设地铁站地区一体化的关键。城市设计经过分析,建议按综合体模式建设,由多层购物中心和高层办公楼组成。购物中心根据地铁站的走向,在建筑内部组织由西南向东北方向伸展的带状中庭。这既可以解决地下空间的采光,促成了地下空间的环境地面感,又有利于东侧C地块与地铁站之间的人流引导,增加东侧地块的开发效益,同时也避免了由于地块分期开发带来的结构技术等问题。东侧C地块受周围环境制约,在交通组织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城市设计将B地块与C地块在地下车库的空间组织上统一考虑,有效优化了此地区的交通环境。
2.核心空间及下沉广场
四川北路与武进路交叉口是地铁站的主出入口,也是此区域的核心空间。城市设计控制其界面的形成,中间的下沉广场是联结地铁站厅层和周边建筑地下空间的枢纽,下沉广场利用地形高差,设计成六边形的台阶式露天观演广场,可举行商业促销、节日庆典、文化表演或市民自娱活动等,为城市提供高质量的公共空间。
(四)规划控制引导
本设计由城市设计研究和城市设计导则两部分组成。其中,城市设计导则是将城市设计方案的目标构思和系统设计变成具体操作的控制原则和规定,也是对下一层次工程设计的指导纲要,为规划管理提供技术引导。城市设计导则包括系统设计导则和各开发地块的建设控制导则。其中,系统设计导则主要包括土地使用、交通组织、公共空间、地下空间、历史保护、绿化景观及建筑形态等内容。各开发地块的建设控制导则包括设计准则、地面设计控制和地下设计控制等,明确了各地块的规划控制指标和地上地下公共空间的布局等,为该地区的土地结合地铁站点的综合开发、进行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招标出让核提规划参数提供了重要依据。
目前,上海以及全国的地铁站设计与开发已意识到地铁站与其上部空间的一体化建设,但更大范围的体系化开发与研究尚处在探索阶段。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四川北路站城市设计是对轨道交通站地区体系化的一次有意义的实践,是TOD理念的深化和具体化。它有利于:促使地区紧凑化和立体化,是紧凑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典型地段;推进地区交通有序化和步行化,合理分配进出站人流,力求避免人车混行;有效地组织互补的交混的城市功能,力求空间穿插渗透,激发活力;构建地下地上空间一体化,使地下公共空间效益最大化。
三、规划实施
上海轨道交通l0号线四川北路站位于四川北路和武进路的交叉口上,整个设计历经八个月,获得专家和政府部门的一致好评。目前这地区正在城市设计的系统导则和各开发地块的建设控制导则指导下全面实施,地铁站地区获得整合发展,形成地下地上一体化的城市空间环境。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及地铁站出入口、风井设置的调整方案获得通过和实施。地铁站地区已进入施工阶段,周围地块按照城市设计进行招商、土地出让和进入设计施工阶段,部分区块正在建设。